怎样使文章发出声音来

2018-11-29 14:01大鼻子李教授
小学生优秀作文(中年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感叹号三味书屋标点

●大鼻子李教授

文章怎么可能发出声音来呢?不信,你瞧——

轰隆隆——瓢泼的大雨劈头盖脸地打来。屋顶上传来声音,那声音仿佛有人将无数的小石块从高空撒下来发出的声音,瓦片仿佛就要被打成碎片……房屋开始漏雨了。豆大的雨滴从屋顶的中部落下,滴在地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你听,声音出来了吧!

且让我再来举一个例子——

像是一个巨人在天空吹着口哨,“嘘”的一声尖叫从我们的头顶掠过。连长一把将我压在地上。说时迟,那时快,“轰”的一声,不远的山丘即刻就被炸弹炸出了大窟窿!

你听,声音又出来了吧?

好,以上说的是运用语言文字描绘声音的方法。那么,在纸面上,还有什么能表现声音呢?

标点符号!

试比较下面两段对话,体会它们带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爸爸:作业做好了?

儿子:做,做好了。

爸爸:真的做好了?

儿子:真的做好了。

爸爸:做好了。

儿子:是做好了嘛。

爸爸:还说做好了。

儿子:做好了,做好了。

爸爸:作业做好了?

儿子:做……做好了……

爸爸:真的做好了?

儿子:真的,做好了……

爸爸:做好了……

儿子:是做好了嘛!

爸爸:还说做好了?!

儿子:做好了!做——好——了——!

当我们读第一段文字的时候,只能了解父与子有关作业的对话。我们能够理解这位父亲对儿子的作业是不满意的,也可以猜测到儿子正在搪塞父亲的责问。但是,只要变一下标点符号,我们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两个人当时的情绪。

第二段文字中,第二句“儿子:做……做好了……”两个省略号将儿子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的模样,和嘟嘟哝哝、含含糊糊的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四句,在父亲的追问下,儿子有点儿不自在,也许还有些不好意思。他可能做了作业,但做得不认真。作业一旦被父亲检查的话,一定会找出不少问题来。

读了第五句“爸爸:做好了……”中的省略号,我们似乎听到了父亲由于不满而发出的嘀咕,似乎是自言自语,又仿佛是小声地责怪,也可能是在轻声唠叨。

下面,倒是轮到儿子不满了。在父亲的一再追问之下,儿子开始不高兴了,语言表示出了儿子强硬的态度——“是做好了嘛”。

对于儿子的强硬,父亲火气又上来了,以至于几乎攥紧了拳头,威胁道:“还说做好了?!”这里用的是问号加上感叹号。这个问,可不是询问的问,而是带有强烈不满的质问,所以后面还要加上一个感叹号。父亲的态度是坚决的,口气是强硬的,情绪是愤怒的。

也许,儿子这个时候也已经不堪忍受了,有一种“豁出去”了的味道。因此,他在这里拖长了声音,针锋相对地喊。这里有三个破折号,我们可以看出儿子的声音似乎是拉得很长的。最后一个感叹号,更显示了儿子同样的坚决、气愤和不满。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互相比较的例子。你是否能够从中理解到标点的重要作用呢?

昨天我借到一本小说,好看极了,书名叫作《吹牛大王历险记》。

昨天我借到一本小说,好看极了!书名叫作《吹牛大王历险记》!

接着,树林般的小手举了起来。大家分别说出了押韵的词汇。元月,跨越,省略,领略,奇缺,轻蔑,一瞥……有一位同学说尿憋。我没有听懂,问:“什……什么叫作尿憋?”

接着,树林般的小手举了起来,大家分别说出了押韵的词汇。“元月!”“跨越!”“省略!”“领略!”“奇缺!”“轻蔑!”“一瞥!”……有一位同学说“尿憋……”我没有听懂,问:“什……什么叫作尿憋?”

你看,标点是不是对表达感情至关重要呢?

下面,请欣赏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鲁迅先生的作品文字精当,标点也用得十分恰当。于是,那段描写小孩子在私塾老师教训下读书的情景就更显得出神入化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摘自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文时不注意标点符号的重要作用或者看不起标点符号,是很可惜的。

今天布置的作文题目是:下课十分钟。

请你用好标点,把“下课十分钟”那嘈杂的声音和热闹的场面展现出来吧!

猜你喜欢
感叹号三味书屋标点
标点可有可无吗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辽史》标点辨误四则
小乌龟学标点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感叹号
有趣的标点
感叹号大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