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日本“唐诗训读”中的助词省略

2018-11-29 13:38单丽晶全昌焕
文学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助词音节韵律

单丽晶 全昌焕

一.引言

迄今为止的研究多聚焦于日本和歌,而对日本“唐诗训读”的研究则不多见。董博(2012),指出“江户时代的训读翻译者追求日语式的表达,故多采用意译训读的方法;而现代的训读翻译者则追求汉诗的原有节奏感,故多采用音读即直译音读的方法”2。赵春英(2017)谈到,日本和歌在追求意境与韵律的过程中,因受日本语言文字的限制,主要继承了中国汉语诗歌以意义节奏为前提的调控音拍数的形式3。然而,赵春英(2017)却没谈到助词省略在日本“唐诗训读”中的主要规律以及其重要作用。

二.“唐诗训读”中的助词省略

“唐诗训读”中的助词省略是为韵律服务的一种手段。在“唐诗训读”中可以发现,“助词的省略”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句子处理过程。这一省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类型。

1.提示助词与主格助词的省略

提示助词“は”与主格助词“が”的省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省略现象。省略的目的就是“节省音节”,使诗歌韵律变得简洁明快,文字更加凝练。

目前,日本“唐诗训读”有两种咏诵体系,一是文言训读体系,二是现代文翻译体系。从两者的对比中不难看出,提示助词“は”经常被省略4)。例如:

1)古道人行少なり、秋風禾黍を動かす。(耿湋、《秋日》)

2)城闕三秦を輔とし、風煙五津を望む。(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道”与“秋風”、“城闕”与“風煙”构成“对仗(对偶)”,它与日语语法中的比较、对比非常相似,因此在现代日语通常用提示助词“は”表示。然而受诗歌语言的条件限制,在训读“对仗(对偶)”等句子时,应该出现的提示助词“は”自然而然被删掉。

此外,在表示主题的名词或“词组性名词”中,表示语法关系的提示助词“は”也被省略掉。例如:

3)江雨霏霏として江草齊し、六朝夢の如く鳥空しく啼く。(韦庄、《台城》)

4)朱門の先達弾冠を笑ふ、草色全く細雨を経て湿ひ。(王维、《酌酒与裴迪》)

5)宮花寂寞として紅なり、白頭の宫女在り。(元稹、《行宫》)

6)郷音改まる無く鬢毛衰ふ、児童相ひ見て相ひ識らず。(贺知章、《回乡偶书》)

在“江雨”、“江草”、“六朝”、“朱門の先達”、“草色”、“宮花”、“郷音”、“児童”中,无论是表示主题的“は”还是由原来表示主格的助词“が”变来的“は”,都被省略。可见,在“唐诗训读”中,提示助词“は”是被省略的首选对象。这是因为由“は”提示出来的主题往往置前,位置比较固定,即使是被省略不会影响理解和欣赏“唐诗训读”。

在“唐诗训读”中,主格助词“が”也经常被省略。例如:

1)江村月落ちて正に眠るに堪へたり。(司空曙、《江村即事》)

2)緑樹陰濃かにして夏日長し、楼台影を倒にして池塘に入る。(高适、《山亭夏日》)

3)竹喧しくして浣女帰リ、蓮動きて漁舟下る。(王维、《山居秋暝》)

4)満酌辞するを須ひず。花発いて風雨多し、人生別離足る。(于武陵、《劝酒》)

5)国破れて山河在り、城春にして草木深し。(杜甫、《春望》)

6)古木寒鳥鳴き、空山夜猿啼く。(魏征、《述怀》)

在例1)至6)不难发现,表示主语的格助词“が”均被省略。无论是以动词为谓语的叙述句还是以形容词为谓语的描写句,在“唐诗训读”中即使是删除格助词“が”也不会破坏句子功能,也不影响理解其意义。

2.倒装句中的助词省略

在正常语序中表示宾语的格助词“を”通常被保留。例如:

1)策を杖きて天子に謁し、馬を駆りて関門を出づ。(魏征、《述怀》)

然而在宾语置后的特殊句子中,如倒装句,出现比较复杂的情况。一是省略助词,二是保留助词。例如:

2)春光度らず玉門関。(王之涣、《凉州词》)

3)行人問ふ莫かれ当年の事。(许浑、《咸阳城东楼》)

4)千里の目を窮めんと欲し、更に上る一層の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復た照らす青苔の上。(王维、《鹿柴》)

6)無情なるは最も是れ台城の柳、旧に依り煙は籠む十里の堤。(韦庄、《台城》)

7)君に勧む更に尽くせ一杯の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在例2)至7)中可以发现,无论是单纯名词结构“玉門関”“行人”还是词组“当年の事”“一層の楼”“青苔の上”“十里の堤”“一杯の酒”后面的宾格助词都被省略。

尽管在“唐诗训读”中省略是一种主要倾向,但是并不是无条件的省略,而且有时省略还是受一定的限制或者不能被省略。例如:

1)但だ聞く人語の響くを。(王維、《鹿柴》)

2)羌笛何ぞ須ひん楊柳を怨むを。(王之涣、《凉州词》)

3)児女のごとく共に巾を霑すを。(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笑つて問ふ客は何れの処よりか来たれると。(贺知章、《回乡偶书》)

例1)至4)中的“人語の響くを”、“楊柳を怨むを”、“共に巾を霑すを”、“客は何れの処よりか来たれると”,不是词,而是句子。在这一条件下,表示宾语的“を”和表示引用的“と”都不能被省略。因为省略由复杂句子构成的成分,有时难以辨别整个诗歌句子的句子结构,从而影响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在这种情况下,省略就遇到阻碍。

3.状语句的助词省略

在“唐诗训读”中,表示状语的格助词也经常被省略。例如:

1)西のかた陽関を出づれば故人無からん。(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此の夕べ君が九江に謫せらるるを聞く。(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3)垂死の病中驚いて坐起すれば。(元稹、《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4)閒夜君を思ひて坐して明に到る。(元稹、《寄楽天》)

5)古木人逕無く、深山何処の鐘ぞ。(王维、《过香积寺》)

6)昔人已に白雲に乗じて去り、此の地空しく余す黄鶴楼。(崔颢、《黄鹤楼》)

无论是表示时间状语的“に”,还是表示地点状语的“で”,在谓语前面出现的时候,状语具有副词的功能,因此“に”和“で”很容易被省略。

三.助词省略现象与诗歌韵律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唐诗训读”中,因为受日语语言特点的限制不能依靠平仄、押韵等手段去追求训读中的韵律美。在“唐诗训读”中,日本诗歌采用的“5”“7”这一常用音节单位的格律有的时候很难得到体现。然而,古代日本人在“唐诗训读”中竭尽全力采用比较简短的词语、句子形态实现“唐诗训读”的韵律美,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省略,节省音节数,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在日本诗歌,即和歌中实现韵律美的主要手段是“长短律”。以“5音节”“7音节”为中心交错使用“短句”和“长句”来实现韵律美,这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技巧。在“唐诗训读”中,尽管没能实现这一目标,但是通过省略一些附属词,尽可能地接近“5音节”和“7音节”词,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情趣的“唐诗训读”韵律。

四.结束语

古代日本人在“唐诗训读”中所追求的韵律美是主要通过省略一些附属词来实现的。“唐诗训读”不同于日本和歌,不能随意改变诗歌的文字和句子以及其内容。因此在不影响诗歌内容和句子基本功能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去省略独立词后面出现的附属词来追求“唐诗训读”的韵律美。通过节省一些音节(音拍)不仅构筑了极其优美的韵律结构,而且实现了独放异彩的韵律美。

注 释

1)参照松浦友久(2000)。

2)参照董博(2012)。

3)参照赵春英(2017)。

4)参照松浦友久(2000)。

猜你喜欢
助词音节韵律
书的国度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春天的韵律
高校朝鲜语专业学生助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通过电视剧中角色看角色转换时终助词的使用变化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偶感
看音节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