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登伟 庹洋洋
(重庆市渝中区巴蜀中学校 400013)
农作物种植校本课程以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生物学特性及农作物种植管理为目的,借助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设备使用率较高的特点,基于智能终端设备可对实践类校本课程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于一体的互动式立体开发,使得这类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校内教学。这种多元化兼具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提升教师利用新技术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1.1 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主要是: ①能灵活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释种植农作物实践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及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将抽象的生物学教材知识和具体的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可有利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形成;②将校本课程资源具体化为农作物种植的形式,为生物学校本课程的教学探究提供新的模式,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供参考;③将“开心农场”等虚拟的网络游戏加入真实的现场情境,借助智能终端设备链接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体验绿色、健康的农村生活,畅享种养之乐的“田园野趣”,还可以获得真实的种养收获。
1.2 课程内容 结合学生兴趣和学校特点,利用学校空闲且适合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是以综合实践课的形式来进行[1],内容包括如下部分: ①第1~3课时,农作物的生物学性状特点;②第4~8课时,农作物生长环境调查研究;③第9~10课时,农作物园考察;④第11~16课时,生活情趣陶冶。
学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APP)可随时随地通过视频查看到自己所种植的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包括通过远程控制给农作物施肥、灌溉等日常维护和管理。学生对种养全过程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畅享种养之乐的“田园野趣”。
2.1 客户端功能界面 APP是借用“小K智能”页面进行整合操作的(图略)。其中,①“温湿度监控”是远程监测农场温湿度;②“智能开关1”和“智能开关2”是远程可控制的电源的开启和关闭;③“网络摄像机”是可远程进行视频监控的无线摄像头。
2.2 能实时远程控制 学生可通过APP与移动互联网联通的网络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喷水器和抽水泵等设备,远程实时控制农场的灌溉、排水和夜间补光等操作。教师与家长也可借助网络摄像机,远程实时观看到和指导学生操作的情况,实现实践类校本课程的远程实时互动控制。
3.1 实施对象 可在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中开展此项学习活动,可将校本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实施过程 时间安排在下午第3节课,共进行16课时。授课形式有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讨论、活动过程体验和产品相互交流。理论课集中在生物学实验室进行,实践课集中或分散在一块光照适宜、水源充足、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和渗水力强的共约60m2面积的智能农场进行,按课程教学计划逐一完成教学内容。学生按照种植的步骤进行实践操作: 选地→整地→选种→浸种消毒→播种→覆土→浇水→养护→后期管理。
3.3 成果展示和资料整理 利用1课时进行作物种植校本课程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先作出评价,再将前期搜集整理的各种素材上传到校本课程的网站中。学生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借助教师的指导进行阅读、观察并撰写成科技小论文。再通过举办成果展览会,班组活动汇报,能起到总结和交流作用。
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农作物种植校本课程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种实践类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动手探究和农田实践的机会更多。但是,在整个种植期间,许多现实发生的问题在之前预设和文献中都没有表现出来,需要教师和学生即时共同商量,作出调整。例如,农作物播种的距离、植物叶片发黄或出现斑点的原因和肥料或杀虫剂的选择等。特别是种植后期的管理,需要学生在长达几个月时间的持之以恒和团结互助。学生也会将整个过程以日记、拍照或视频等方式保存,这也是实践教学外的另一种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