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18-11-29 13:04张丽君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信息

张丽君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所带来的信息传递的便捷、教育资源的丰富多元,给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随意性与隐蔽性,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创生了一个全新的、没有明显边界的教育空间,这个全新的教育空间虽然还没有被全面纳入正式的学校教育活动领域,但是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实际影响,已然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与环节中,给相关工作的有效、有序开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亟待革新

新媒体技术正在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发展,各种新媒体工具在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被创生;新媒体储存和传播的信息内容则每时每刻都在不断更新、增加;新媒体的运用给学生的思想、行为带来的影响更是难以估量。通过何种方式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合理的自主学习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起合理的评价机制,以及在学习偏离正轨的时候如何进行调试,将这些问题都期待得到解答。面对新媒体时代教育资源、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相关的研究者将这些问题纳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进行研究,推进新媒体与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之间的融合,实现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优化组合,对教育手段、内容、评估各个环节进行适时革新,实现整体教育模式的合理改革与创新,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时代任务。

(二)多元化价值观导向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由于新媒体的共享性与开放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在通过新媒体搜索和发布没有经过严格编辑、整理和审查的信息。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具有渴望思维独立、思想可塑强等特征,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思想、价值的影响,特别是某些难辨真伪、偏离社会主流却又显得标新立异思想特别容易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无法预测的随机性突发事件,高校应当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大学生日常的教育与引导方面,重点提高大学生对庞杂的网络信息的分析与鉴别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注意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多利用实际案例和数据为机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以强化大学生的网络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获取正确真实的信息,不至于被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传播的虚假信息牵着鼻子走。

(三)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使部分学生逃避现实

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的具体角色都是相对稳定的,然而在新媒体所构建的虚拟网络世界中,根据参与者简单描述与抽象思维重构,每个人的角色都被赋予无限可能,可能比现实生活中更生动、鲜活、丰满,更具有吸引力。高校中有不少沉溺于网络的大学生群体,他们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或者单纯感觉生活索然无味想要逃离现实。新媒体的应用,为他们逃离现实提供了条件,甚至由于虚拟世界的“美好”,还助长了他们这种逃离社会现实的行为。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困顿、迷茫、失望的大学生,在新媒体构建起来的虚拟空间里如鱼得水、自得其乐而不能自拔。当然,这也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在现实世界中社会交往能力,也错过了在现实社会中学习、成长、成才的机会。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新媒体技术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只有积极主动的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牢笼束缚,主动接受与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新科技能够作为教育的新载体,不断调整优化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能力,拓展教育阵地,增强教育担当,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开创新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不辜负新时代所创造的巨大机遇。

(一)优化教育模式,将新媒体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结构,高校应有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力量,使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四者能够通过新媒体技术实现相互之间有效的协调配合,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完整教育网络。新媒体技术所具有的高效联通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教育模式上能实现整体的优化升级。

在新媒体时代,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资源的总量被无限扩大;教育对象获得信息的渠道不再单一;教育环境也随着新媒体所建立起来的虚拟空间而发生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时代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的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评估手段等各个环节进行适时革新,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着力研究如何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环节,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的优缺点,摸清楚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具体特征,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般规律,实现教育模式的优化升级,利用新媒体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阵地,逐步建立起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

(二)提升教师队伍新媒体素养,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

新媒体正在以强劲态势入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教育活动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方式之一。在这种新形势下,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成为必然要求。教师队伍的新媒体素养,主要包括媒体信息素养、媒体技术素养两方面内容。在媒体信息素养方面,主要是要求教师在面对新媒体承载的庞杂信息时,应该具备收集、整体信息资源的能力,并能对各种即时的新媒体信息进行创造性的整合与传播。在媒体技术素养方面,主要是要求教师应具备鉴别、筛选新媒体不良信息负面信息的能力,并且能够对相关负面信息隐形阻断或截留,并且对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状况能够有良好的监督、引导能力,使学生不至于受负面信息的影响。在具备基本的媒体信息素养、媒体技术素养要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学会熟练使用具体的新媒体工具,包括使用论坛、网页、电子邮件、各类实时聊天工具、电子数据库等,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与大学生开展有效、真诚的互动交流,并在交流中取得大学生的信息进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三)占领教育新阵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新媒体的思维结构与运转方式,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学校与课堂为核心的相对封闭狭窄的阵地。新媒体时代,高校必须扩展教育工作的空间、时间维度,以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阵地。具体包括建设内容丰富和鲜活的校园网、建立坦诚开放的学校论坛,建立网上教学的专题网站,开通学校主要部门的微信公众号便于学生向学校提意见和建议,拍摄包含师生活动和学校活动的宣传片进行宣传教育等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校发布的相关信息上,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在建设高校文化的过程中,高校应该主动出击,将各种新媒体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不断利用网络文化、手机文化,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功能。在此基础上,不断通过新媒体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对各个层面的信息进行数字建设,构建起完整的网络教育链条,形成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信息资源整合,最终营造出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共同承载的健康、鲜活、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实阵地。

(四)提高新媒体的责任担当,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网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兼具经济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属性于一体,具体十分重要的综合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重点强化和凸显新媒体的公益属性,而适当控制其经济属性。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个体的逐利性,各种新媒体的经济属性被极度重视,意识形态属性虽然有所呈现,但是却又存在价值多元化的导向特征,而最具公益性的教育属性却被极度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真正重视。面对这样的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感到惋惜,但是我们必须应该意识到,其实新媒体的经济属性、意识形态属性和教育属性并非不能共存。新媒体运营者、各种社会组织在开发和运用新媒体时,应该突出强调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担当,突出其服务于社会公众的属性,而不是只关注如何利用新媒体创造更多的直接经济价值,其公益价值理应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强化。提高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在追逐经济利益的的同时,重点强调新媒体的教育属性,是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只有突出新媒体的教育属性,提高新媒体的责任担当,放弃单纯的功利性目的,才能为有效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1] 张波.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9月.

[2] 陈永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5年9月.

[3] 陈龙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家,2014年4月.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信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