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鲁迅
——读《朝花夕拾》有感

2018-11-29 11:36毛令骁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702班
作文新天地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朝花夕拾巨匠藤野

◎毛令骁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实验学校702班

鲁迅先生不仅是蜚声世界的文坛巨匠,也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脊梁。一提到鲁迅,大家脑海里浮现的一定是这样的形象:表情凝重,不苟言笑,冷峻的面容,深邃的目光,“一”字隶书般的胡须、怒发冲冠般根根挺立的头发……这是以笔为刀的鲁迅,硬气如战士的鲁迅,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这位深沉伟大的作家,让我仰望。然而,当我读完《朝花夕拾》,却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鲁迅:他亲切、真诚、柔软、细腻,充满人情味,就像邻家的大哥哥在娓娓而谈。

如果说《热风》《华盖集》等杂文集像炽热的火山,《呐喊》等小说集像奔腾的江河,那么《朝花夕拾》更像一个春天早晨的大花园,就如“朝花”这名字一样清新,有泥土的芬芳,有露珠的晶莹。十篇文章像十朵颜色各异的花朵,绽放着清香和美丽,以及淡淡的忧伤。这里记录着一个世纪前的一个少年的不平凡经历,映照着那个时代的家国命运和普通人的生活,也承载着鲁迅先生心中最美好、最柔软的童年记忆。正如先生所说,《朝花夕拾》就像是从他记忆里摘抄出来一样。的确,《朝花夕拾》中的一幕幕场景、一个个画面,虽然过去了一百年,现在读来仍然那么鲜活生动,打动人心。虽然鲁迅也不是为孩子创作这些文章,但我依然读得心驰神往,心有戚戚焉。

我读出了一位天真烂漫、快乐可爱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以百草园为乐园,整日与何首乌、覆盆子、油蛉、蟋蟀为伴,还有冬天的堆雪人、捕麻雀,这样的无忧无虑,令我也为之神往。就算来到三味书屋,在枯燥呆板的课间,他也寻找到新的乐趣。他和小伙伴背着私塾先生偷偷折蜡梅、寻蝉蜕,多么像我们小学时同学们课间常常躲着老师玩些小把戏啊。

我读出了一位渴望求知、自强不息的鲁迅。《阿长与〈山海经〉》里他对绘图《山海经》的执着渴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尽情描摹绣像,据说影响了鲁迅一生对木版画的热爱。而刻在课桌上的那个“早”字,应该一直激励着他在日本的留学生涯,以至于他在《藤野先生》里写到他在日本人居多的医学院里成绩能够居中。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鲁迅是有志气的。他在与日本同学的交往中感受到屈辱,最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要去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我读出了一位感情真挚、充满感恩的鲁迅。他对那位朴实粗壮又善良的保姆长妈妈的刻画栩栩如生,流露出对她的深沉感激。《范爱农》里,他对这位倔强而不幸的同乡,充满了同情和怀念。《藤野先生》里,他更是表达了对藤野先生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恩。我也深深地被这位不修边幅却治学严谨的藤野先生打动,他不歧视中国人,反而处处关心鼓励鲁迅,并希望新医学能够传到中国去。这种跨越种族和国界的伟大精神,让我也懂得一个道理:虽然因为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不喜欢日本,但日本也有好多可敬重的人。我们不能狭隘,应该有更博大的胸怀。

我也读出了一位尝尽冷暖、内心忧伤的鲁迅。《父亲的病》里,他幼小的心灵过早地感受世态炎凉和悲欢离合,家道的中落和父亲的早逝,使得他很小就扛起家庭的重担,并背井离乡去南京和日本求学。在鲁迅内心的孤独和坚忍背后,我也隐约感受到他的无奈和哀伤。也正因为如此,成年后的鲁迅会那么冷静与强大。与他相比,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如此幸福。而鲁迅先生当年呐喊渴望的民族觉醒和富强,如今在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朝花夕拾》让我看到了这位文学巨匠可爱柔软的一面,让我更加喜爱和崇拜他。我和鲁迅先生说起来十分“有缘”。去年秋天,我竟在第八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小学组一举夺魁,作文的题目就是“我的朋友鲁迅先生”,那尊作为奖杯的鲁迅雕像就摆在我的书桌前。此刻我凝视着他,仿佛又看到先生眸子里投射出的光芒,身上涌起一股力量,莫非是先生传递给我的吧!

猜你喜欢
朝花夕拾巨匠藤野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纪录片《百年巨匠》历经五载制作完成
试论《朝花夕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朝花夕拾》的生命解读初探
《朝花夕拾》
卢浮宫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