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丽 高菊玲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而考试制度鲜为研究,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十余年,现以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考试制度的现状和改革措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考试制度的出现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人类前进的车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有科举、现有中考、高考。考试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年代。以前常流行的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俗语委婉说出了考试在教育体系中的应用意义。那就是考试的两大功能,检验和选拔。归根到底是起一种评价作用。
笔者所在的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涉农专业为特色的国有公办全日制综合型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下设风景园林学院、农学园艺学院、畜牧兽医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人文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各个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上均采用了二级管理模式,有各自的教务办、学工办以及各教研室、实训室等。在考试过程中,由各教务办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在一定的考试段内安排各自学院的考试,包括课程,考试地点,监考老师,巡考老师等。学校的教务处会同督导部门只是起一个监督检查的作用,完全给二级学院自主权利。
1.理论考试。在所有课程考试中,使用最多的就是理论考试,无论是考查课程还是考试课程,包括开卷和闭卷的不同方式,理论课程占了所有考试的90%,学生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教室中完成相应的纸质试卷。总评成绩则根据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按一定的比例得出,作出本学期该课程的综合评定分数。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在已过去的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中,23个班级共78门课程中,理论考试共占了66门,任课教师对照本学期的课程要求,在教研室的审批监督下完成理论试卷的出卷、阅卷过程。然后根据理论试卷的成绩综合其他方面的表现给出学生的总评成绩,登录学生的教务系统中。
2.实践考试。对于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或者纯实践的课程,则采用实践考核的方式。由学生在相应实验室、实训室或校外实习基地从事某种技能的考核,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类专业来说,这种实践考核包括一些有形的或无形的作品,比如完成零部件的制作、机床设备程序的调试、软件的编程建模等等、相对应的课程有《自动编程》、《3D打印技术》、《三维设计》、《机床设备故障调试与维修》等等。任课教师根据这些作品结合平时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作为该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评定分数。
3.论文考试。笔者所在的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大多是工科类专业,相关课程也是以理科类课程为主,对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较高;相反一些拓展类课程,比如农机类《市场营销》课程,对学生而言用于拓宽自己的眼界,达到了解的程度就可以。这时任课教师往往采取的是论文考试考核的方式。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书本内容,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情况做出思考和建议。另外一些公共课程,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毛泽东思想概论》、《道德与法律》等同样适用于论文考试。任课教师再通过论文的质量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出相应的成绩,作为该学生该门课程的综合评定分数。
4.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某些课程来说,当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都不能满足考核要求的时候,这就需要实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理论考试课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实践考试可以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避免一种纸上谈兵的弊端。还以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类课程为例,《触摸屏及变频器应用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类课程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同时要求学生对相关变频器、单片机软件进行编程,完成一定的项目任务。这类课程就不仅需要理论考核还需要实践考核来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实际应用来看,现行的考试制度弊端较多!
1.对考试功能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够
通过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做一个评价,进而对整个学院的人才培养做一个评价。而现在因为生源素质的下降,很多高职院校没办法从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按照培养要求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只能考题出的简单再简单,考试完全只是一个走过场,而忽视了考试本身作为一种检验导向的作用。
2.考试内容简单、形式单一
学期结束都将面临一个考试的问题,翻翻高职院校的期末考卷,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书本内容偏多,大多数考题都能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难易程度偏易。而从考试形式上,绝大多数课程都是一张考卷,学生的综合评定成绩都从这一张考卷上反映出来,形式较单一,不论文科类还是理科类专业,理论研究类居多。
3.重理论考试、轻实践考试
高职院校从办学定位来说,注重的是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学习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掌握该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就大多数的高职院校而言,理论考试占用了绝大部分。一方面,理论考试操作简单,对考试场地和设备要求较低;另一方面,理论考试试卷资料容易留存,更方便以后的资料查询及档案库建设。
考试考核是检验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尺之一,改革考试制度可以从人才培养模式上开始改革。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开拓革新。就高职院校而言,国家级、省级以及行指委组织的各类学生技能比赛丰富多彩,学院教师的各种科研项目也较多,院校完全可以以各类大赛和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将大赛作品或科研产品改编为教学项目,通过作品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在掌握多专业、多学科的知识的同时,学会把各类知识融会贯通。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展开交流和讨论。依托各类实验设备,开展技能训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中,形成竞赛、技能训练、产品与技术研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考试就不局限于某个理论,某个实践的考核,而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考量。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考试改革必须通过教师来实施完成。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研究活动,以适应不断革新的考试制度。同时,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不掺杂教师的自身情感,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减少教师对学生的主观性评价,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得到公平公正对待。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主要途径,是高职教育的主体教学,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通过工学结合学习实践技能的主要场所。一方面,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应从多方面加强对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考试制度的革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加强校企合作。围绕高职院学生毕业后如何服务现代企业,搭建校企共育平台。一方面从学生参观校企合作的企业开始,培养学生对企业和就业岗位的提前认知。另一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邀请企业工程师进校授课,充分发挥企业工程师实战能力强的特点,开展实际问题的开发或研究。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室,聘请企业导师进入课堂,学校老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共同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和项目研发提供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机会,以产品规格和项目质量作为学生的成绩判定,共同构建校企共育的考试评价体系。
考试制度的改革需要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教育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对于教学管理中的工作程序、业务流程以及标准都是工作制度和推进方法的体现。在教育教学的管理运作和推行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做到有法可依,为管理的发展提供更进一步的规范。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研究和实践检验。在改革的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论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对每一门课程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合理的考试考核方案,才能确保考试制度改革能够落到实处,切实保障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