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刘集实验小学 崔 晴
新课改对学生的习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挑战。作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但纵观当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陷入困境。教师如何正视存在问题,迎难而上,对症下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教师是小学语文作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目前面临的一些基本问题便是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单一,缺乏新意与活力等。一些教师沿用以往的作文教学方式,学生毫无兴趣,写作积极性很低,大多抱着敷衍、应付的心态去写作。这当然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的难题,如何让学生兴致高、兴趣浓,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生是作文写作的主体,由于教师教学以及自身的一些原因,学生在写作时往往素材积累不够,下笔困难,模仿抄袭范文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作文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真实情感,往往令人嚼之无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想象力和真实生活情感造成的。除此之外,不少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有些学生甚至会出现随意瞎写的现象,无法从内心要求自己写好作文。
激发兴趣在有效引领的第一步,针对学生兴趣缺乏、积极性不够的难题,教师应注重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趣味盎然的作文教学环境,让学生爱上语文,爱上作文。多元化作文教学方式有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慕课教学、师生互动教学等,教师可以根据习作主题和学生兴趣,采用适合的教学策略,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
如在《最难忘的一件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要求学生回忆最难忘的事,并在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使学生能够乐意将自己的往事呈现于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自己为学生讲述难忘的事,学生喜欢听教师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往往兴趣更浓,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这样的讨论更容易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为写作找到感性载体。
在写作时,很多学生在拿到题目后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想写,但又不知道写些什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腹无诗书”,学生平时积累的素材不多,这对于写好作文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以提升写作质量。
例如,在《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教学课堂中,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类似的寓言素材,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揠苗助长》《掩耳盗铃》《亡羊补牢》等丰富精彩的小故事供学生阅读,促进学生增长见识。在学习过《哪吒闹海》这篇课文后,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神话故事来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如《大闹天宫》《女娲补天》等。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推荐读物之外,语文教师还可专门安排语文阅读课,让学生在阅读课上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以积累作文素材。
想象力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能力,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写作素材,更应该具有将这些素材合理运用到作文当中的良好的逻辑思维与想象思维。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时,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系统的培训,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能够大胆地拓展自己的写作思维,以感受到习作的乐趣所在。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作文出现想象的内容时,教师不可以随意评价,而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并通过某些想象点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低年级主要通过“具体描述”来锻炼,到中高年级,教师要指导学生既要写具体形象的事物,又要对细节展开想象。在培养想象能力时,学生会根据教师的引导产生一些创意作文,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想法,并在引导过程让学生感受语言组织的重要性,习得结构处理的方法,最终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单纯通过阅读来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难免不全面,很多学生阅读经验丰富,但作文似乎脱离自身生活实际,这样的作文也是不成功的。生活是写作的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提炼出写作的灵感,并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主动去感知、认识、体验生活,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更能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写作也会更加充满生命的张力以及生活浓浓的趣味。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植物或动物,处处观察皆学问。例如,在写“最喜爱的小动物”时,学生可以在家中观察小狗、小猫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更真实,更可打动人心。
总之,写作不仅关系着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与学生必须加以重视。虽然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的困境,但教师要意识到存在问题正是写作引导的突破口,通过优化作文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想象力思维、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等方式实现困境的解决,从而激活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