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衡理念下语文课堂融通内外的策略

2018-11-29 04:32:39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陈霞东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9期
关键词:变色龙融通体悟

江苏省启东市南苑小学 陈霞东

我国古代哲学平衡论强调折中平和,在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中把握好度的尺寸,既不过头,也无不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课堂内外的教学需要在平衡中达融通之境界,凸显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基本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和表达素养。

一、强化“教”与“学”的平衡,在融通中落实自主学习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需要处理好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之间的关系,凸显教师在课堂中主导引领之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体悟方法,在课堂外广泛而深入地践行,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如《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借助樟树的蓬蓬勃勃与香味拒虫的特点,盛赞了宋庆龄旺盛的革命斗志和博大的精神情怀,整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策略,教师就可以聚焦于此,紧扣文本内容洞察什么是借物喻人,这一写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真正把握借物喻人“人即是物,物即是人”的本质特点。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拓展补充了两篇文本,一篇是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诗作《石灰吟》,一篇是邓颖超怀念周恩来总理的倾情散文《海棠花开》,并要求学生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大家的阅读方法,在课外对这两篇相同类型的文本展开阅读。

有了课堂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支撑,有了课外广阔自主的阅读空间,教师就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文本核心深处,在平衡融通之下,将学生的自主性落实到位。

二、强化“讲”与“练”的平衡,在融通中推进一课一得

著名教授吴忠豪先生曾经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课堂教学中对方法和能力的教学,永远要比知识的教学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应该努力避免一“讲”到底的弊端,巧妙地链接课堂内外的思维通道,在平衡讲练关系的同时,紧扣文本中最值得探究的范例资源,让学生在融通之境中推进一课一得。

如《变色龙》一文主要描写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和变色,这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但三个方面的内容都蕴藏在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事件过程中,融合在作者中非朋友的对话中,这一独特的构思就成了学生洞察和体悟的范例资源。为此,教师尝试将描写外形、捕食和变色的三个语段抽离出来,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抽离出来的语段重新组合成了一篇新的文章,虽然核心内容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形式却显得较为僵硬。针对这一教学点,教师在精心讲授、学生自主体悟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的练习单:我要观察的动物是( ),我准备从( )( )( )等几个方面展开描写,作文呈现的过程是:先( ),然后( ),紧接着( ),最后( )。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充分发挥了教材的范例性作用,让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体悟作者构思之精妙,然后通过练笔单的方式,让学生的练习秉承教师教授的核心,巧妙地强化了讲练的平衡,在融通的过程中围绕这一点,将知识学深、学透。

三、强化“说”与“写”的平衡,在融通中发展表达素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其中,听说读写作为语文核心能力的四个重要维度,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操作的便利性,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的是认真听、激情读、积极说,而对于实践层面的练笔关注甚少,即便有所关注,也是徒有其表。为此,教师需要强化说写之间的平衡,在融通中巧妙地引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以主人公肖邦表现出来的典型言行,表现了其浓烈的爱国情怀。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教师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展开总结,即对肖邦的人物特点进行评价,很多学生虽然都参与了发言,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但由于时间有限,加之口头表述空间狭窄,学生的表达往往相对肤浅,并没有能够真正达到教师的标准。为此,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将理性思维延续到课堂之外,在口头说话、信息分享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综合性地吸收并运用他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理性思考,并最终落实到文字上,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思考。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在深入阅读、广泛表达、多维聆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认知逐步引向理性的认知层面,并借用实践练写的方式提升了语言表达素养。

四、强化“动”与“静”的平衡,在融通中搭建实践平台

从古代平衡论的哲学观点来看,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保障内部运行机制的融通是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基本保障。语文教学决不能走向认知的极端,过度的“动”虽然可以激发思维,但也容易扰乱学生学习的心态;过度的“静”虽然可以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但认知思维却容易停滞,甚至陷入僵硬的泥潭。为此,教师就需要强化动与静之间的平衡,在认知融通中为学生搭建实践性平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

如《小稻秧脱险记》作为一篇典型的科普童话,非常适合学生表演,教师就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细节语言,感受关键性核心词语所起到的表达作用。在形式多样而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感知了文本,更体验了人物角色的特点,在热闹之后,教师则要求学生在课后尝试将自己表演时所承担角色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在静思默想中为学生的认知实践提供平台,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高效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构建了动静相宜的课堂结构,在融通中让学生既有感性的体验,又有理性的收获,为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创设了舞台。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师生双方围绕文化和谐对话、彼此融通的过程,只有形成平衡、融通的认知结构,才能在倡导平衡理念的基础上,巧妙地处理和整合课堂教学的和谐、共生,呈现教师、学生与课程的三重发展,铸造具有哲学意味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变色龙融通体悟
神奇变色龙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艺术品鉴(2020年4期)2020-07-24 08:17:32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 05:49:04
神奇的变色龙
小小变色龙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艺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28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圆满融通品佳境,《思泉鼎竹》意浓浓
体悟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