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国学经典,润泽现代小学生

2018-11-29 03:51:3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顾国新张勤峰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8期
关键词:国学礼仪校本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小学 顾国新 张勤峰

如何使国学经典接地气,如何使国学经典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需要有创新思维,并进行不断的尝试与改进。

一、美化经典环境文化——主题鲜明

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校园环境建设,要注重挖掘固有的文化积淀与优势,又要具备战略发展的眼光,还要兼顾学校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特征。只有这样方能保证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每面墙壁都说话——学校每层教学楼走廊都有主题展示,如十二生肖的由来、汉字的演变发展、唐宋八大家典故、《三字经》《弟子规》全文,楼梯过道有师生的阅读心语和书画作品,宣传橱窗展出的是各班的经典特色班报等,让学生处处沉浸于国学经典氛围。

每个景观都育人——学校力求在有限的区域内设计出能令人回味的育人景点。学校标志性景观——润园,寓意着教育回归自然,愿润泽教育能像春雨一样具有灵性。还有追求教育理想的文化墙、展示学校风采的天润文化廊、浓缩中国古圣先贤文化的八德墙、朱永新教授亲笔题写的“书香校园”碑石等,无不令人驻足回味。

每个教室都温馨——每学期开展教室布置评比活动,由班主任根据班级特点自行申报“特色班级品牌”,评选出星级特色班级,充分体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二、规范经典活动文化——注重渗透

国学经典的实施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还要清楚各个层面整合而成的复合型概念。渗透到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行为、各个生活细节之中,使学校的每个集体、每个成员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围绕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扬,在工作与学习中找到相应的契合点。

1.以国学经典为蓝本完善校本课程

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内容繁杂、文字寓意深刻,其中能助现代小学生接受并吸收领会的才是真正有现实价值的。对国学经典的筛选需要课题组成员的协作努力。目前以实施和开发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有二年级的《弟子规》三年级的《三字经》,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组织编印了三至六年级的校本教材“星级诵经典”,并已开展实施,在编辑校本课程时候,编辑组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现在还将继续较大开发力度,编写更多体现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不断优化的校本课程学习中感受国学经典的体验和传承。

2.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调开展经典微剧表演

微剧表演的内容选择离不开现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如同无木之本,无水之源,很难激发师生进一步创造的激情,所以在设计表演中一定要融入生活,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通过经典微剧的现代演绎让学生领悟前人的智慧,领会国粹的魅力。可以尝试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内容,也可以在《三字经》《弟子规》等中选择,不要过分地限制,让师生发挥想象力,让微剧表演更有生命力。

3.以经典诵演提升学生经典吟诵能力

吟诵是经典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和表达手段,这时一种眼、口、耳、脑多种生理机能共同参与、协调动作的阅读,正确有效的吟诵能加深对经典的理解,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和口语表达力。不断创新,通过经典诵演、黑板报、手抄报、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营造氛围,每学期评选班级和校级”阅读之星“,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提升吟诵技巧。

4.以具体条例规范礼仪教育

“不学礼,无以立”,我国向称礼仪之邦,打造“润泽教育”更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修养。学校联合德育处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规范学生礼仪教育,尝试分年级制定不同要求的礼仪达成条例,让礼仪教育更形象化,让学生更清晰如何做得更好,学校已经出台“活力少年”评选机制,还将进一步细化条例,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开展活动如礼仪之周或月,礼仪相声、礼仪小品等,具体到细节,不断优化,从而让学生印上具有本校特色的礼仪形象。

三、凝练经典精神文化——调整升华

学校经典文化建设不是学校管理者一时之想,而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升华,不断提炼,不断凝聚,持续生成的过程,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合理的调整,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逐步生成为一种灵魂,并不时注入新的动力。

1.国学经典润泽生命成长

中华古诗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学校坚持大阅读特色已有二十余年,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活动延续下来,比如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全校师生及家长欣赏;中年级诗诵演,教师和学生根据诗的意境,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诵古诗文,可以尝试用现代歌曲的旋律吟唱古诗文,增加趣味性;高年级学生经典微剧表演,尝试改变经典,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成立“诗社”,让学生自由创作,并提供展示平台。

2.国学经典润泽道德人格

本着发现、激励的宗旨,通过“成长储蓄银行”这一有效举措,为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开启了一盏指路明灯。“成长储蓄银行”的主旨是“储蓄文明、积淀爱心、养成习惯、成就未来”,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存入“储蓄卡”。对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实行相对应的量化赋分。成长储蓄卡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欢迎,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良好见证。

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在“活力少年”星级评比中特设了“行动菜单”这项内容。行动菜单要求每位学子在小学阶段须完成40件必做的事,例如爬树、做木工、种植物等,共分6个级别,分别为发现类、游侠类、冒险类、寻踪类、探索类以及其他类。设立行动菜单旨在鼓励孩子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独立性,也给孩子留下了童年的七彩记忆。

对于社会上的一些消极影响我们不能推脱与回避,而是要不断去改变与引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传承和弘扬国学经典,努力为师生构建一方个体发展的沃土和精神成长的家园。

猜你喜欢
国学礼仪校本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乘车礼仪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礼仪篇(下)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孝——礼仪第一礼
学生天地(2016年34期)2016-05-17 05: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