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初探

2018-11-28 11:13叶倩文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

叶倩文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把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知认同状况,培养和提升其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知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三观,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积极践行。确立文化自信,必然要求确立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本文以重庆市X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状况开展了初步的调研,并针对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研简况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状况,找出其存在的缺陷,以获取对策设计依据,受学校的信任和立项资助,本课题组对X大学各层次的在读生,以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开展了线上调研及线下访谈活动。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8份,回收有效问卷388份。调查对象中男生占比32.22%(N=125),女生占比67.78%(N=263);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占比分别为29.38%、28.87%、27.32%、10.31%(N=114、112、106、40);硕士、博士研究生占比分别为3.09%、1.03%(N=12、4);理工科类、文史类、艺术体育类、其他专业类学生分别占比54.12%、36.34%、3.35%、6.19%(N=210、141、13、24);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分别占比9.54%、84.28%、6.19%(N=37、327、24)。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存有缺陷。

二、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的主要问题

(一)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性认知欠缺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一定认知,且高度认同。但不少大学生对其理性认知程度停留在较低的层面,并有一定的学科差异性。例如,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目的”这一问题的回答,仅有30.41%的同学选择正确;当问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时,62.63%的同学选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选择“社会主义和谐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占比分别是2.06%、1.8%、3.61%,只有23.4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这一系列调查数据基础上,通过交叉分析我们发现,在选择正确选项的学生中,文史类学生占50.55%,理工类学生占47.25%,选择其他错误选项的理工类学生比例高于文史类学生。即文理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论性认知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认知是认同的基础,只有充分、理性地认知才能确立自信,避免盲目认同。眼观当下,虽然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现出了较高的认可度,但这种认可是建立在较为笼统、模糊的认知基础上的,一定程度上可称之为“盲目的”和“缺乏理性的”。

(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信仰不够坚定

在“您愿意主动向周围的人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有63.41%表示愿意或非常愿意,仍有26.03%的同学选择“说不清楚”,甚至有10.57%的同学选择不愿意。由此可见,不少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这也反映出他们存在着信仰不坚定的问题。

(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践行不足

根据“您从何种途径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调查结果,仅有30%的学生是通过社团等实践活动和老一辈的教导的形式进行学习,其余的学生则是通过学校老师授课、网络、主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学习。有70.3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方式主要依托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创新;认为存在强调理论却忽视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占73.2%;认为学习流于表面,活动质量不高占69%;认为理论水平不足,无法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占40.21%。此外,4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的有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活动无趣,认为其存在着形式主义占17%。

可见,虽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表现出较高的文化认可和情感支持,但由于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多依靠学校教育的书面式学习和网络阅读的浏览式学习,且理论与实践不同步,加上大多数活动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吸引力不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意愿。

三、提升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同的对策

(一)以课堂教育为基础,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

思想政治课程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途径。首先,学校要提高课程设置比例和提供网络教育平台。其次,在专业课中,教师应用理论与实践武装学生头脑。最后,在职业规划中,大学生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做好准备。

(二)以校园文化为平台,营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氛围

大众媒介是大学生认同先进文化重要载体。在校内进行主题宣讲活动、知识竞赛等学习活动和积极利用大众传媒将先进文化及时转化为喜闻乐见方式。在各种校内活动氛围下,大学生们更好地受到先进文化熏陶。

(三)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大学生实践体验。第一、在课程中开展校外实践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如参观博物馆、爱国教育基地等。第二、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项目丰富课余生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核心价值观——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24.

[2] 宁先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征及重大意义[J].理论观察,2016,6:23-24.

[3] 冯向明.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及其社会认同[D]. 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4.

[4] 郑敬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多维向度[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4:61-65.

[此稿系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73501005)之成果。指导老师:西南大学米小蓉]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