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底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生相连。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发挥传统诗教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传统诗教 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 价值观构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体系和精神底蕴,同时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密不可分。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为了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高校中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优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手段,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国魂凝处是诗魂。数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就是中华诗词从未间断的主脉,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和“魂”。“诗教”可以说是中国古典诗学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这一概念鲜明地阐述了中国诗学的教化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追求。中华诗教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教化”作用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实现的。当然,不同的时代,诗教内涵和外延也不尽相同。当代中国“诗教”是基于当代教育生态危机、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缺失而提出来的诗性文化教育。在人生旅途中,如果能长期坚持读诗、写诗和用诗,它对读者或作者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无形的净化功效会远大于一些形式主义的简单灌输。在建设书香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强诗教特别是校园诗教,可以说恰逢其时。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中华民族发展与祖国富强的希望。积极培育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广大青年学生培养和造就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纵观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认识,大体上还是比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明显的竞争、自立、进取等时代意识,对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充满了信心。但是,由于近年来受到西方一些国家文化思潮的冲击,特别是一些没落文化思潮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有的大学生道德标准混乱、是非观念差,急功近利、极度追求享乐主义等现象越来越明显,有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金钱至上,导致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淡漠化,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深思的。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作为民族希望、祖国未来的大学生应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所面临的现实课题。从挑战的角度看,当代大学生成长所直面的一些负面影响,都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和民族精神家园意识的迷茫不无关系。而作为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内核,无疑是那些蕴含在经历了几千年大浪淘沙而留存至今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中华诗词是中华美德的艺术体现,其魅力在于陶冶情操,培养性灵,修养气质,为人生成长不断输入正能量。这也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所言:“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就是他自己产生的诗歌。”千百年来,中华诗词的源头活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也一定能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造就出更多的有志之士、有為之士。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战略要求,并强调:“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二十四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对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高校作为国民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和亟待解决的主要任务和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举办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中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建立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体现,因此在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吸取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内涵。如何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凝聚学生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英雄辈出,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激起一腔豪情。远有苏武、岳飞、文天祥,近有革命建设年代的先烈英模。他们的赤子情怀、拳拳爱国、爱民之心被人唱诵。我们应效法先贤,通过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只有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才能对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伟大实践理解更为深切,才能把青年学生的理想凝聚到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
2以感恩教育为重点塑造学生
当代大学生多种问题多发的重要原因即是感恩情怀的缺乏。不能感恩社会、父母、教师、朋友就不能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不懂得珍惜机会、和谐相处;不能感恩自己、善待自己就不懂得努力奋斗不负青春。所以在大学生中大力倡导感恩教育尤为必要。以二十四孝为代表的中华孝道文化源远流长。今天提倡孝道、感恩父母并不是说“愚孝”,而是真切体会到父母养育我们的不容易,用自己的努力成长来回报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必然会懂得感恩老师、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所以在大学生中间开展以弘扬孝道为主的感恩教育,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3以经典阅读为载体涵养学生
读书是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经典阅读的意义是其他活动不能取代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大学生“微阅读”、“碎片阅读”、“移动终端阅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种“微阅读”、“碎片阅读”有其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却不利于大学生涵养情操、提升情趣。在大學生中间开展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活动,不仅有利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理解、文化传承的意识,而且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内涵和综合
素质。
总之,正确认识中国的诗教传统,扎实推进“诗教工程”进校园活动,对改变当今青少年道德水平下滑的现状,不断提升他们的人文道德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当引起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大中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现在党中央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改革方向,我们要切实担负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接班人的神圣职责。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 游庆括.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
[3] 杨芳.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皖西学院学报,2011,(12).
[4] 孙浩哲.当代青少年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2).
作者简介:陈久健(1963-),男,福建南平人,副教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
注: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职业院校诗教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AS17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