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28 11:37许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领土圆明园

许航

提取教材内容中的线索,以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能使教学过程连贯清晰,也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些课程内容线索比较明显。本文以部编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2017版)第一单元第2课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例,谈一谈线索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

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子目: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为使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我的设计思路如下。

第一,调整教学顺序。运用线索教学法,将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两个阶段、《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融为第一环节。

第二,重视史料研读,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经过教师点拨,自主分析英法发动侵略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三,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在总结提升环节,通过与《南京条约》的对比,引导学生从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外国人及外国船的特殊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结论,突破本课难点。

1.导入新课。

材料一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签订后,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是欣喜若狂。英国商人梦想: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

材料二 有位英国商人在考察中国市场后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输了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

材料三 马克思:妨碍对华出口贸易迅速扩大的主要因素,是那个依靠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存在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同时,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英国输华的商品中,有许多西方人的日常用品,如刀叉、睡帽、钢琴……

设问一 为什么英国的货物在中国滞销了?

设问二 西方列强们把原因归因于什么呢?他们要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上课伊始,抓住学生兴趣点,用PPT上引出有意思的史料,能在顺利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同时,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为接下来的新课讲授创造了有利条件。

2.新课讲授。

(1)战争罪行。

设问三 一位名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第二次鸦片战争过去一百多年后,国际法庭打算对战争罪犯进行一次缺席审判。现在国际法庭急需列强的犯罪资料(如下表),同学们能在看书的基础上帮国际法庭把第1页内容填好吗?

设问四 为什么说“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是列强开战的借口呢?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爆发呢?

设问五 我们再翻开国际法庭调查表的第2页,同学们能在看书的基础上帮国际法庭把第2页内容填好吗?

【设计意图】 本环节中,我将“国际法庭调查表”作为贯穿整个事件的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帮助国际法庭提供资料,从而自主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通过把断续的教材整合,本课内容只剩下了火烧圆明园及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两个单独内容。

(2)火烧圆明园。

(播放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英法联军在北京街头的图片,焚毁前的圆明园录像资料和焚毁后的遗迹)

教师解说: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艺术的结晶,而且还是世界罕见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园内珍藏着许多古今中外的孤本秘籍,名人字画,鼎彝礼器,艺术奇珍,金珠玉石,铜器古玩,被西方称为“万园之园”的确是当之无愧。但是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却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在历史的审判台前,一个强盗叫做法国,另一个则叫做英国。

设问六 通过观看火烧圆明园的视频资料,请同学们谈一谈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地为学生展示了圆明园的华丽壮观,以及被西方列强烧毁后残垣断壁的景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过渡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他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更为可恶的是沙俄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

(3)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活动一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填写PPT上的表格。(表格略)

学生结合《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复述各条约所割让的领土范围和面积。

【设计意图】该内容不属于本课重点内容,发动学生指图说明即可。重点在强调侵占领土之多,手段令人不齿。

(4)总结提升。

教师展示《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

设问七 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谈谈为什么这次战争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引出两次鸦片战争结果的比较,得出结论,即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与学史方法)

第一,丧失领土、主权的增多。鸦片战争后,英國割占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而且关税、司法、领海等主权也遭到践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进而割占了九龙司地方一区,而沙俄则通过《瑗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5个通商口岸,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打开了国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因《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规定,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多处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从沿海深入到沿江内地。

第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设计思路】本环节为本课的难点,通过学习《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这一结论,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领土圆明园
梦回圆明园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国防小课堂 领土
游圆明园有感
琉球的领土地位与自决权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圆明园里过大年
《陌生领土》:考验还是幼稚
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