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当前,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均出现了一种不良的错误倾向,只重视教学生的文化知识,忽视教学生做人的道理,造成不少初中学生不爱劳动,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的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做好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美好灵魂的人是不可能的。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他们总是从教师的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因此,教师的思想境界、言谈举止、衣着仪表等,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是做好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离开了这个前提,也就不能把学生教育好。
二、教師要关心爱护学生,信任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那就根本谈不上教育。学生在校,远离父母,思念乡亲,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只要学生客客气气地尊敬他,服服贴贴地听从他,而他对学生的衣食起居、忧愁患难却漠不关心,那么他永远也得不到学生的尊敬。在关心学生的同时,还必须充分信任学生,教师的信任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幸福感和自豪感,就会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
三、教师要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教师要把一碗水端平,无论家境贫富、门第高低、学业好坏、表现优差,对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决不能厚此薄彼。特别是那些生理上有缺陷、表现差、学业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耐心地进行引导。当前,不少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不当,主要表现在:对优等学生做错事采取“一好盖百丑”的态度,而对后进生做错事则采取指责、训斥、甚至挖苦等,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可见,教师平等对待学生,能够使学生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教师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人为本
人的个性心理是一个人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是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个别差异性,人类有他的共性,又有他的个性。所谓素质教育,既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又是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因此,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就要首先摸清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然后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办法进行引导。
总之,对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灵活多样、新颖别致的办法,努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