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远霖
摘 要:清流县淮山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栽培技术经验。在传统栽培的基础上,根据淮山的生长特点和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情况以及结合当地自然气候条件,总结了淮山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无公害;栽培技术;淮山
中图分类号:S6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064
1 土壤选择和整地
1.1 土壤选择
选好园地是丰产优质的基础。淮山对气候要求不严,一般不是过分高寒的山区均可种植,但对土壤的要求较严格,适宜土壤pH值6~8之间,地下水位在1m以下,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洼地、碱地、浅地均不适宜种植。淮山要求轮作,一般2~3a轮作1次,否则易发生茎腐病和根结线虫病。
1.2 高垄整地
淮山生长喜湿,但又忌涝,由于南方多雨气候以及块茎长、直的特征,淮山宜高垄种植。种植前做好整地工作,宜上年冬至前后(12月底前)进行翻土晒白,使土壤经过霜雪风化而疏松。
2 淮山种植
2.1 选择种薯、插洞定植
种薯要选择粗细均匀、无分叉、无破损、无病虫害的块茎。种薯应在临种植时从地里挖起,以保持种薯新鲜,发芽整齐良好,挖起过久的块茎不宜作种薯。将薯种切成5~6cm左右的薯段(粗的短些,细的长些,以保证养分供应),然后在种植前20~25d,将其断面一端用草木灰蘸一下以杀菌消毒,然后存放于阴凉通风处。清流县品种主要有本地种、安砂种。
插洞定植可促进淮山生长,使淮山光滑平直,畸形薯少,易储运和食用,产值高。当地温稳定在9~10℃以上,春分至清明间下种,地膜覆盖可提前15d下种。定植时选晴天在畦中间挖5cm左右深的浅沟,用直径14mm的钢钎在浅沟中每隔10~12cm插洞,深度70~80cm,将薯种按顺序平放薯段,并把薯种的头部放置洞边,有利以后块茎能沿洞壁向下伸长。
2.2 地膜覆盖
地膜可选择白色地膜、黑色地膜、烟草专用膜(中间白、两边黑),在淮山定植盖种后,用地膜将畦垄盖住,地膜边缘用土压紧、压实,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下种后1個月,在种植沟种薯位置上用刀将地膜切开10cm左右的口,切口两边的地膜用土压实,以防风吹起,开口不宜太迟,否则影响幼苗生长。地膜覆盖至6月下旬,在7月初就必须掀开地膜清除出园,否则盛夏气温太高,容易引起块茎畸形,影响生长。
3 田间管理
3.1 插柱与理蔓
淮山茎蔓不但长,而且纤细脆弱,所以必须插支柱让其缠绕生长。当幼苗出土前就要及时用小竹子或小木棍(直径2~3cm,长2.2m以上)插立支柱,使藤蔓出土后能缠绕其上生长。一般每3株插1根,用1100~1300根/667m2,支柱插入土深28~30cm。出苗整齐后,要及时进行田间检查,未上支柱的蔓及时引导,防止满地爬或茎蔓缠绕成团,一块种薯若出现2个以上植株时,应将弱的多的及时抹除,只能留1株。
3.2 锄草与施肥
淮山中耕除草应在早期进行,中耕要求浅耕(地膜覆盖可免耕),只将土壤表面整松即可,园中杂草应及时清除,株旁的草只能用手拨除,以免伤薯苗。行间的杂草可于晴天耕锄培到畦垄上,也可割些蕨草覆盖畦面,既防止杂草又能保持土壤疏松。淮山追肥掌握“苗期薄施勤施,中期重施,后期酌情施”的原则,当苗高50cm以上时,就要开始浇施薄肥,可用3%左右的稀薄尿液浇施,每隔半月浇1次,浓度适当加浓,连浇4~6次,注意浇肥应于晴天傍晚进行,下雨天不能浇肥,不能浇到茎叶上。
3.3 水分管理、病虫防治
春季雨水多,做好开沟排水防涝害。7、8月份高温干旱季节,正是地下块茎迅速生长期,如遇久旱不雨或土壤干燥时,就要进行灌水防旱,每10d灌1次,连灌几次,灌水应在傍晚进行,灌“跑马水”做到速灌速排,最好能在2~3h内灌满后立即排干,千万不能田间浸水,保持土壤湿度,降低田间温度。淮山的早期主要害虫有黄守瓜,受害后嫩蔓顶部被折断,使其失去顶端生长优势而多个腋芽萌发生长成为多分枝丛状,影响块茎生长。所以幼苗出土至20cm时,就要喷药防治,可用农地乐、保丰乳油喷雾,隔10d再喷1次。6—7月份注意防治斜纹夜蛾等虫害,可用农地乐乳油1000倍喷雾或推广使用“天力”1000倍液、“强敌312”600倍液等生物农药制剂防治。病害主要应防治白锈病、炭疽病、褐斑病、茎蔓腐病等。发病前喷1:1:240波尔多液,在7—8月喷65%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每隔15d 1次,连喷2次,还可用多菌灵、世高、庄园乐、晴菌唑等药剂防治。
4 采收与储藏
10月上旬左右,淮山藤蔓开始枯黄并逐步枯死,块茎成熟,可进行采收。以霜降至立春期间的薯质为好。采挖时应小心,先从畦的一端靠近植株旁边挖一条深与块茎长度相等的沟,尔后用薯铲细心把株旁的土刮除,使块茎暴露,再用手轻轻把块茎提出来,并依次按顺序一株一株挖起,尽量做到不破损、不挖断,挖起的块茎要及时鲜销或加工,以免变质。淮山采收后应将园内枯死茎叶集中烧毁,消灭病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