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的设计趋势及展望探索

2018-11-28 09:43李秋墨戴琳丽王烨寅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30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

李秋墨 戴琳丽 王烨寅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发展势头良好,激发了消费者浓厚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目前,我国的可穿戴设备领域发展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强对可穿戴设备设计趋势及发展前景的研究非常必要。鉴于此,文章从可穿戴设备的内涵入手,在分析可穿戴设备发展现状及潜力的基础上,对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方向与发展趋势进行阐述,希望文章能对我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可穿戴设备;发展潜力;设计趋势

近年来,移动设备发展迅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这些设备我们可以听收音机、打电话、办公、看视频、进行网站社交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些设备在尺寸、功能、外观方面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诸如智能手环、谷歌眼镜、Moto 360、iwatch等一批可穿戴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受到了人们广泛青睐,可穿戴设备行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可穿戴设备概述

可穿戴设备是指能够作为配件与衣物结合起来,或者直接穿戴在身上的便捷式智能移动设备,其利用比较成熟的硬件、软件技术实现记录、感知、分析等多种功能,把人们的生活与科技紧密结合,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革。

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现状

现在,大部分可穿戴设备都能与手机或者其他终端设备连接,根据形态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五种:以头颈作为支撑的(例如:头盔、眼镜、领带、头饰、耳机等);以手腕作为支撑的(例如:戒指、手表、腕带等);以腰部作为支撑的(例如:腰带、皮带及瘦身减肥带等);以脚部作为支撑的(例如:袜、鞋、脚链等);以其他部位作为支撑的(例如:服装、绷带、书包等)。

Google Glass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的标志性产品,在2012年4月份就已开始发布,但直到2014年4月才开始在美国第一次正式发售,该次发售也只有24小时。Google Glass的发布并没有引起人们强烈的反应,原因之一是没有进行公开发售,更重要的是该产品的测试者认为Google Glass缺乏亮眼之处,其实质只是作为智能移动手机的一种延伸,同时存在涉及隐私、价格昂贵等问题。与Google Glass相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可穿戴设备都被当作是“鸡肋”,存在一些设计上的弊端,目前市场上的可穿戴设备除了监测身体健康指数功能以外,其他的各项功能,例如摄像、定位、搜索等,智能手机都可以取而代之,同时监测身体健康指数的功能,也可以通过血压仪、体温计等家用设备来完成。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在满足消费者刚性需求、整合资源方面还存在一些缺陷,虽然与PC、手机等其他电子设备比较其具有可接触身体、便捷等优势,但现在看来可穿戴设备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还不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困境

一是价格昂贵。三星Galaxy gear、Jawbone智能手环的售价都在千元以上,Google Glass的售价为1500美元,对于普通大众而言,这是一个不菲的价格。要想扩大市场占有率,让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就应当进行量化生产,降低成本。还可开发多层次产品,实施具有差异性的定价,不但要为电子产品爱好者、高收入人群制造高价、高配置产品,还应为平民设计价格较低的产品,充分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

二是芯片不够小、续航短。可穿戴设备具有体积小、便捷性和能与其他设备互联使用的优势,与消费者的粘性程度较高,使用的时间很长,所以其体积、外形、重量等都有严格要求。但目前的可穿戴设备电池续航能力差,连续使用几个小时就需要进行充电,对用户造成不便,影响到了消费者的体验。其次,芯片体积太大,导致整个设备的体积变大,灵活性下降。受芯片影响,可穿戴设备内部各元器件的支撑点也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可穿戴设备作为细小配件与服饰结合的方式。

三是数据的隐私和安全保护。可穿戴设备能够记录和感知用户行为和身体数据,因此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极为重要。用户的行为习惯、身体信息都会被记录下来,用户联系人的一些信息也会被一并记录。这些数据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安全问题,就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掌握,就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4G技术为手机等无线设备提供了150MB的稳定带宽,而5G技术则可能为这些设备提供1~10G的无线稳定带宽,这从理论上都可以保证可穿戴设备的交互通畅,但是必须要思考的是,理论稳定足够宽的带宽并不是可穿戴技术的全部,我们还必须保证与个人数据中心进行无线安全对接,不能让可穿戴设备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突破点,因此更为通畅安全的无线网络技术也是可穿戴设备发展不可逾越的门槛。

三、可穿戴设备的设计方向与发展趋势

(一)低束缚化

目前,可穿戴设备大部分是电脑、手机等终端的附属设备,还有很多价值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产业链。可穿戴设备的产业链不但涉及软件平台,还涉及硬件厂商。谷歌在2014年3月份推出Android wear智能平台,Android和Android Wear都是开放性的平台,其允许第三方加入该平台进行Android Wear兼容设备的生产。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发掘能力和后台支持,有安卓生态的“免费开源”。对硬件商家而言,这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应用无线、蓝牙等技术实现可穿戴设备与各个平台的连接,使可穿戴设备更加轻便、微型,是极具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二)突出用戶体验

可穿戴设备要穿戴在人们的身上,因此要适应用户的需要,达到美观的效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美观大方。同时,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整天和冰冷的机器生活在一起,所以友好的外观至关重要,这能够杜绝用户对电子产品接触身体时产生抵触情绪。再次,可穿戴设备的外露部位要与用户的整体形象相协调,做到“百搭”,不至于在穿戴后显得很突兀。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用户群体的特征与需求,同时考虑时尚性,进行新颖、独特的外观设计。

(三)信息集成处理

当前,可穿戴设备能够采集到的数据越来越多,实现了长期跟踪的效果。这就要求提供可穿戴设备的单位,应强化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和处理,紧紧围绕人类健康开展各项数据分析工作。今后,结合对人类身体的监测结果,可穿戴设备会实现由最初的简单信息采集到实现为服务嫁接产品。例如,利用可穿戴设备,医疗系统可以实现对人们身体状况的分析,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自动救援服务,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作用。总而言之,提供系统的健康服务会成为可穿戴设备的必然发展趋势。

其次,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有魅力和吸引力,就是因为这些设备呈现出来的结果诱人,因此如何把枯燥、巨大的数据转变成人类可识别、直观呈现的结果,这是可穿戴设备必须要不断发展的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因果关系变得不再重要,相关关系成为重点,而相关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大数据建模功能,一部分简单的数据建模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而具有更深入相关关系的数据建模功能则需要人类智慧的不断深入探索。

(四)多元化佩戴与操作方式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附着方式还是以传统的眼镜、衣服、首饰、手表等为主,以后的可穿戴设备会向指甲、假牙等半植入式方向发展。在以后,人们拔牙时,也许牙医会考虑安装一颗假牙,能够实现对口腔或整个身体机能的监测。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语音识别、体感捕捉器、眼动仪等设备的功能也不断完善,也能够通過非接触方式完成操作,进而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为确保操作安全,杜绝因非接触操作失灵,在关键环节的操作上仍然会使用物理操作方式,例如开机、求救、关机等。

(五)为特殊行业进行设计

可穿戴设备可为一些特殊群体和特殊行业用户提供专业服务,只要对设备进行一些较小改动,就能实现特定功能。例如,通过模块化替换系统可以将可穿戴设备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再例如Google Glass,学校将可穿戴设备安装在教学专用系统内,Google Glass 就不会连接到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站,就不会在学校无线网络外的网络环境下运行,老师在去教室的路上就能对该年级所有学生的信息进行浏览,能极大地节省老师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时间;在解答学生问题时,系统会将该学生的有关资料及时推送给老师,包括成绩、专业、弱点、优势学科等,老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外,个性化特殊群体需求设计还包括照顾小孩、老人、宠物等。例如宠物,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饲养的宠物也多了起来,尽管市场上有宠物防丢器,但宠物主人还是愿意给宠物使用可以穿戴的防丢器,这种防丢器不但具有定位防丢功能,而且可对宠物身体各项指标进行随时测控,只要在外形上进行简单修改就可以制作这种宠物可穿戴设备。

(六)挖掘客户刚性需求

外观精美固然重要,但要真正保证产品销量,促进产品发展,还是必须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目前,可穿戴设备之所以未得到大范围应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功能只是对智能手机的延伸,其真正的存在意义没有凸显出来,只是作为智能手机的某个功能平台,处境尴尬。与其他设备相比,可穿戴设备能够直接与身体接触,可以发挥医疗保健功能,这是其具有的一个天然优势和最初的设计方向。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只能作为血压计、体温计等对人体基本健康指数进行检测,或是加上运动指数检测功能、定位功能以实现健身追踪、健康检测功能。在未来,可以根据不同人群来制定个性化产品。例如,针对糖尿病消费者,可根据其血糖数值,为其制定个性化食谱;结合生理指标给用户提示是否应当涂抹保湿乳或防晒霜等,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除健身和医疗以外,还可以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因可穿戴产品支持多媒体文件播放、摄像,因此可结合情境感知等创新性技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多媒体体验享受。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可穿戴设备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没有达到鼎盛阶段,从大的方面说,可穿戴设备是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不是最终形式,将来,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会逐步进入智能化社会,而可穿戴设备也必然会大范围普及。随着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其各项功能会越来越健全,可穿戴设备的审美体验、操作形式、人机交互等都会出现全新的改变,这也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可穿戴设备的长久、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效华,冯泽西.可穿戴设备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4(02).

[2]朱婧,周振江,胡品平.基于专利分析的可穿戴设备发展态势与策略研究[J].甘肃科技,2017(17).

[3]张晓睿,张世奇.可穿戴设备发展趋势及信息安全风险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7).

[4]王亚娜.基于汽车用户行为研究的矫正司机开车姿势穿戴设备设计[J].科技传播,2016(16).

[5]李勇,闫小琴,张跃.纤维状超级电容器在可穿戴设备中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对策[J].新材料产业,2016(12).

[6]吴江,周露莎,刘冠君,贺超城.基于LDA的可穿戴设备在线评论主题挖掘研究[J].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7(03).

[7]霍春晓.基于工作场景的可穿戴设备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11).

*本文受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711047087。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东省玉米产业竞争力探究
2019中国首批试点城市5G产业发展潜力研究白皮书(节选)
人工影响天气对阿克塞县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金融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的发展潜力分析
浅析新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基于复杂系统群分析理论的林业企业发展潜力分析
2007年中国管理软件评选-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