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敏
摘要 复杂系统的空间结构是指复杂系统组织结构与关系,包括系统内子系统之间、不同的系统之间。本文阐述了系统组织结构与关系及其分析基本理论,介绍了提高林业企业发展潜力的系统群调节措施。
关键词 复杂系统;群分析;林业企业;发展潜力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135-02
1 系统群分析理论研究概述
2013年张国慶在《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和《系统企业学》中提出了复杂系统群分析理论和企业群分析理论[1-3]。企业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对某一个具体的系统来说,如果要研究更大的范围,则该系统与其他系统组合成了一个更大的系统,该系统则成为了那个更大系统的子系统。就企业来说,对于某一个具体企业,其内部各机构则是构成该企业的子系统;对于一个企业集团或者一个较大的行政区域来说,该企业又是企业集团或所在行政区域的子系统。群分析,就是对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这种关系既可以是系统之间的结构与关系,也可以是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结构与关系。
2 系统群概述
2.1 系统的组织与结构
对于复杂系统来说,空间(space)有3种含义,一是系统的物理空间位置X,用n维表示;二是系统内部组织结构与关系Y,Y用图表示,节点为各子系统,边为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权,以及子系统间的能流情况;三是系统间的关系,同样地类似Y,用Z表示系统间的关系,节点为各系统,边为系统之间的关系与权,以及系统间的能流情况。如果用R表示复杂系统的时空结构,则:R={X,Y,Z};X={xi|i=1,2,…,n};Y={V1,E1},V1、E1为描述该系统超图的节点和边;Z={V2,E2},V2、E2为描述该系统间结构与关系超图的节点和边。上述关系均可以用向量来描述,R、X、Y、Z分别叫做系统的空间特征(向量)、位置(向量)、内部结构(向量)、外部关系(向量)。
2.2 系统群的概念及增长
2.2.1 系统群的概念。系统群(system group),是指在一定的物理空间内,同一类系统的集合。系统群具有如下特征:①数量特征。系统群内至少有2个系统。②空间特征。系统群占据一定的空间。③系统特征。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自调节特征,并有一定的遗传性。
2.2.2 系统群的增长。系统群的增长,与时间、空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
N=f(R,t)
其中,N为系统群密度,R为系统所属空间,t为时间。
为了便于分析,假设在没有物理空间和资源限制的情况下,或者某些系统在物理空间和资源限制阈值之内,系统群按照指数增长模式(geometric and exponential population)增长:
系统群在t时间的变化率=系统群瞬时增长率×系统群密度,公式如下:
dN/dt=rN
或Nt=N0en,λ=er
式中,N为系统群密度,r为系统群瞬时增长率。
在物理空间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系统群按照逻辑斯谛增长模式(Logitic population growth)增长:
系统群在t时间的变化率=系统群瞬时增长率×系统群密度×密度制约因子,公式如下:
dN/dt=rN(K-N/K)
或Nt=K(1+ea-rt)
式中,N为系统群密度,r为每个系统个体群增长率(瞬时增长率),K为环境容纳量(承载力)。
3 系统群间的作用
系统群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分为正相互作用(positive interaction)、负相互作用(negative interaction)和中性作用。正相互作用是指系统群间的作用促进系统双方增长与进化,包括共生和协作;负相互作用是指系统群间的作用对系统双方的发展有遏制作用,包括竞争、兼并合寄生;中性作用是指系统群之间的作用对系统群双方的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4-16]。
3.1 共生
共生(commensalism)是指2个系统群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包括偏利共生(commensalism)和互利共生(mutualism)。偏利共生也叫共栖,是指共生双方只对其中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没有明显的利与害的影响。偏利共生模型表示为:
3.2 协作
协作(cooperation)是系统群间一种比较松散的共生形式。协作是指若干个系统为了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系统群间的协调与配合。协作一般随着任务完成而结束,而共生则可能是终生的,或者在一起完成多个任务。当然,协作也可以看成广义的共生。
3.3 竞争
竞争(competition),是指系统群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模型可以用逻辑斯谛增长模型表示:
■=r1N1(■)
■=r2N2(■)
式中,α、β为系统群1对系统群2、系统群2对系统群1的竞争系数:
?琢=■
?茁=■
当dN/dt=0时,dN1/dt=dN2/dt=0,K1-N1-αN2=0,K2-N2-βN1=0,对系统群1来说,当N1=0时,N2=K1/α;当N2=0时,N1=K1;对系统群2来说,当N1=0时,N2=K2;当N2=0时,N1=K2/β。
3.4 模型的行为
从直观上看,2个系统群在一起竞争时,可能有系统群1取胜、系统群2取胜或者二者共存3种结局。这种直观的结局,可以通过dN1/dt=0=dN2/dt估计。系统群的竞争结局可以用系统群1、2变化动态图叠加表示。
3.5 协同进化
协同进化(coevolution),是指2个相互作用的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也即一个系统由于另一系统影响而发生进化的进化类型。
4 系统位
系统位(systemic niche,sys-niche),又叫系统生态位,是指一个系统在所在的时间或空间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在系统位分析中,系统在所在的时间或空间域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统称为资源(resource)。系统对所在时间或空间域贡献的资源称为系统的贡献位(contribution niche,con-niche),系统在所在时间或空间域消耗的资源称为系统的消耗位(expend niche,expniche)。
5 系统群的调节
5.1 系统群增长的制约因子
5.1.1 密度制约因子。密度制约因子对系统群变化的影响是随着系统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系统群受影响部分的比例也与系统群密度的大小有关。
5.1.2 非密度制约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虽然对系统群增长产生影响,但大多数还是通过密度来对系统群进行调节的。
5.1.3 影响系统群增长的主要因子。影响系统群增长的主要因子有系统内部组织结构的状况、系统间的关系与状态、环境因素,以及上述3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5.2 系统群调节模式
5.2.1 密度调节。密度调节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系统群大小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系统内、系统间和资源调节3个内容。系统内的自我调节机制,是通过系统自身行为调节和组织结构调整来实现系统群整体密度调整的。行为调节是通过系统输入输出内容与方式的调节,来实现自身系统位的调整。系统组织结构调整,是对系统内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系统间调节,是调整系统间的关联结构、关联方式与关联权重,尤其是着重调整系统位重叠较大的系统间的关联,提高系统竞争力。资源调节主要是改变系统对资源的利用方式,或者开辟新的资源,改变系统时空域的位置(错开物理空间或时间位置),为系统开辟新的途径。
5.2.2 非密度调节。非密度调节,是指通过环境因子的条件,改善系统生存环境,提高系统增长力或生产力。
6 提高林业企业发展潜力的系统群调节措施
6.1 提升生存获利能力
6.1.1 构建优秀的团队,提高林业企业执行力。提高林业企业竞争力(市场竞争中获利的能力)、执行力(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成长力(持续获利的能力)、生命力(追求理想内在的力量)、学习力(吸收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6.1.2 铸造优秀品牌,提高林产品竞争力。优秀的品牌能给消费者完美的承诺,有了优秀的品牌才能站稳市场,才能充分地显现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6.1.3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获利能力。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精”“细”“简”,只“精”不“简”,化简为繁是企业官僚化,是企业管理的大忌。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就是化繁为简,把企业自己所做的每一件最平凡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培养和树立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才是企业成本控制与企业增效的关键所在。
6.2 提升适应发展能力
善于发现市场动向,善于创新,做到:静,纵观全局,冷静思考,判定形势,把握走势;准,审时度势,细心分析,冷静以待,抢抓机遇;狠,遇到商机,主动出击;巧,灵活运用,创造商机[17-20]。
6.3 优化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价值链最大化
挖掘林业企业内部人、财、物、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利用内外部的一切有利要素,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林业企业资源价值链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7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生态论:复杂系统研究[EB/OL].(2013-03-27)[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6685,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01/082301npp13fnh-5bllmra3.attach,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74444.
[2] 张国庆.系统企业学[EB/OL].(2013-05-21)[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145psp965zszrwsto-3t.rar,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3-42rnvv84vn8vd4k1dz.rar,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51988uavaszhya33vhg.rar,http://blog.sciencenet.cn/dv-ta/attachment/home/201305/22/144636fzl198jm5fz6w7x6.rar,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92-114.
[3] 张国庆.系统法学[EB/OL].(2013-04-13)[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data/attachment/home/201304/16/153824kl1yn6clk4344-
4o9.attach,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680709.
[4]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84-87.
[5]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2-195.
[6]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0-31.
[7] 张国庆.发展学基本理论与我国当前农村发展问题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305-315.
[8]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
[9]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2004(增刊1):80-84.
[10] 张国庆.系统法学与我国生态法制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0):160-161.
[11]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12] 张国庆.生态环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4-225.
[13]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与命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0.
[14] 张国庆.和谐城市融入文化、生态[J].绿色中国,2005(9):53-55.
[15] 張国庆.现代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8-05-20(004).
[16] 张国庆.企业减商化研究[EB/OL].(2016-06-15)[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633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984893.html.
[17] 张国庆.基于生态论的企业劳动计量与管理[EB/OL].(2016-06-15)[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633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984889.html.
[18] 张国庆.复杂系统代谢分析及其应用[EB/OL].(2016-06-09)[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859-4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983525.html.
[19] 张国庆.减熵化理论及其应用[EB/OL].(2015-10-25)[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7552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930925.html.
[20] 张国庆.生态论之“心”与“行”[EB/OL].(2015-10-07)[2016-11-1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44-92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