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忠,王炜烨
(黑龙江省森林防火办公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黑龙江省是森林资源大省,全省森林总面积2 140×104hm2,森林覆盖率47.07%,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全省大部分地区处在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秋两季干燥,大风天数多,容易发生森林火灾,是森林火灾多发地区。全省共有156个森林火险县级单位,其中Ⅰ级火险单位100个、Ⅱ级火险单位32个、Ⅲ级火险单位24个。Ⅰ级森林火险县级单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老爷岭、完达山脉等重点国有林区。整理分析一定时期内森林火灾发生的“大数据”,研究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变化,进一步探讨未来全省森林火灾防范措施,对实现减灾目标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
据统计,2008—2017年10年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528次,年平均52.8次。森林过火面积13.8×104hm2,年平均1.38×104hm2。
1)从火灾发生的时间上看,10年间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5、6、7和10月份,这5个月份分别发生森林火灾140次、116次、114次、113次和24次,发生森林火灾次数分别占全年火灾总数的26.5%、22%、21.6%、21.4%和4.5%(表1)。
表1 2008-2017年各月份火灾发生的次数及程度
2)从火灾发生的程度上看,10年间共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11次,占火灾总数的2%。其中:龙江森工1次,大兴安岭地区10次。11次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发生在4月1次,6月7次,7月3次(表1)。
3)从火灾发生的地点上看,10年间起火位置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兴安岭、黑河、伊春及牡丹江市等地区,并随时间推移逐步北移。其中:大兴安岭地区10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294次,占火灾总数的55.7%;黑河市10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51次,占火灾总数的9.6%;牡丹江市10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32次,占火灾总数的6%;伊春市10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31次,占火灾总数的5.9%;龙江森工10年累计发生森林火灾28次,占火灾总数的5.3%(表2)。
表2 火灾发生地点统计
4)从火灾发生的原因上看,10年间雷击火引起的森林火灾次数最多,为276次,占火灾总数的52%;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99次,占火灾总数的19%;野外吸烟引发森林火灾43次,占火灾总数的8%。在全部的雷击火灾发生次数中,大兴安岭地区发生雷击火灾260次,占雷击火灾总数的94.2%。其中:呼中区发生56次,漠河县38次,新林区34次,十八站林业局26次,图强林业局26次,塔河县25次。10年间的雷击森林火灾,全省6月发生105次,占38%;7月发生112次,占40.6%(图1)。
图1 火灾发生原因统计
10年间火灾发生的时间节点、火灾程度、火场地点和起火原因等四个主要方面的统计规律明晰了全省森林防火工作的要点。
1)守住重点区域。通过数据分析看,全省森林防火的重点区域在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龙江森工等北部林区和东部的牡丹江市部分地区。而大兴安岭地区又是重点区域的高危地区,可以说,确保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发生或少发生森林火灾,就守住了全省森林防火的“半壁江山”。
2)看住重点时段。通过数据分析重点落实早发现、快行动、装备组织、人力保障和后勤支撑等各方面的重点工作,确保“预得到位,打得精准”。每年4月份农事用火引发森林火灾的比重偏大,这个时间段正值清明节和农民点烧秸秆的集中爆发期,要把防火工作的重点放在上坟烧纸和农事用火的有效防范上。要全力加强预警监测和巡护、巡查;加大力度对重点部位死看死守;对重点区域严明责任落靠措施。每年5月份,野外用火不慎导致森林火灾的事故居多,这时期要把防火工作的重点放在封住山、看住人和管住火上;要进行“天地空人”立体式预警监测;要安排优势兵力和装备靠前驻防;要密切关注农林交错地区生产生活矛盾化解,有效避免人为故意纵火发生。6月和7月要把工作重点落在以大兴安岭地区为重点的雷击火防范和高效扑救上。要坚决贯彻落实“天空地人”一体化、“党政民”协同作战的战略思想,采取网格化布兵、大兵团作战的扑救战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10月份的工作要以强化火源管控为主。把握住这些时间节点,就会有效减少各类森林火灾的发生。
3)盯住重点要素。就是要根据火灾发生的规律,坚持科学配置防打火资源,高效运用综合能力完成从预防到扑救的整条线的合理安排。要坚持把优势防扑火要素安排在重点区域,包括增加飞机数量、增加大型机械装备、增加专业队伍能力建设等;要坚持把项目投资重点向重点地区转移,加大力度,不断提升高危地区的综合防火能力;要坚持把工作的重心向北部重点地区调整。要进一步明确我省防火工作的重点,保证防火工作摆布更科学、工作重点更明确,重点要素更集中。
新时期赋予森林防火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和目标要求,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安全的大背景下,抓好新时期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意义重大。
黑龙江省的森林资源保护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按照总书记的指示,黑龙江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让“两座金山银山”更好造福全省人民的政治定位。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连续两年同时到省森防指调研、检查并召开座谈会议,这在以往是没有的。省委、省政府督查室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重点督查范畴,压实落靠了各地的防火责任,有效推动了全省森防工作的精准落实。现在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抓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之大,充分表明了新时期防火工作的更高政治定位和对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极端重要性,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具体体现。
“抓防火是本职,有人为火灾就是失职;人为火灾处理不到位就是渎职。”这是黑龙江省对森林防火工作的新要求。一是责任落实要更严。要围绕新要求,不断完善细化各级工作责任,切实落到人头、落实到山头、落实到地头。要坚持把责任落实贯穿防火工作的始终。二是措施推进要更细。实践在不断地总结和验证我们的防火工作,既有历史的教训更有现实的经验,都要求我们认真反思和检验我们的工作标准,严格细化落实好防火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要保证万无一失。三是工作力度要更大。要深刻领会防火工作新要求,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进一步加大力度。要紧跟上级工作节拍,不断强化对上争取力度。
在防范和扑救上,积极探索精准发现、精准防控和精准扑救的工作新路径。一是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完善指挥体系。随着森林防火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完善具有“统”的功能的指挥体系十分重要。要在进一步完善区域联防协作机制、完善前指规范机制、后勤保障机制等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落实应急预案响应机制,把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响应行动落实到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特别重大森林火灾,由各级森林防火指挥部统一整合防火资源,建立健全高效、有序、有力的指挥体系。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强化科技应用。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和地方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推动由人防到物防到技防的转变。要强化“互联网+”防火指挥卫星和航空遥感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通信、北斗定位、互联网视频监控等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扑火指挥平台;要应用多源卫星监测火情和研判林火蔓延趋势,提高火灾预警能力和扑火辅助决策水平;要开展“追雷行动”,增加闪电定位站布设密度并在重点雷击区利用外移式防雷保护技术防范雷击森林火灾;要增加飞机应用强度,增加飞机数量和飞行费,增加中型以上直升机数量,同时调整理顺航空护林管理体制,构建“站队一体化”的航空护林新机制。三是建立行政协调机制,理顺管理体系。在改革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预防和扑救的关系,达到优化、协同和高效的改革目标。要建立协同协作工作机制,完善统筹好行业与应急的关系,确保预防和扑救无缝连接;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实现预警监测、火情动态、火场态势、气象信息等相关防火信息共建共享通用,确保森林火灾从初始到终止两个组织机构的同频;建立合作处置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应急响应制度,明确火灾合作处置相关机制,确保对火灾处置的力量投放及时、精准、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