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及其地学意义

2018-11-28 10:17尹祝黄鸿新罗平魏昌盛
西北地质 2018年4期
关键词:三清山遗迹花岗岩

尹祝,黄鸿新,罗平,魏昌盛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东北大队,江西 上饶 334000)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不可再生的地质现象。其是地球演变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实物证据,应该严格加以保护。划定地质公园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之一(赵汀等,2009;陈安泽等,2016)。同时,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陈安泽等,2010;肖景义等,2007)。众多学者针对地质遗迹的类型、其在地学科普中的作用、以及对其的保护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有效的理论研究,颇具代表性(赵逊等,2009;孟彩萍等,2003;郭威等,2002;田廷山等,2016)。

关于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前人对园内重大地质事件演化、三清山地区花岗岩类型、“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景观类型及成因、地质公园规划建设与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尹国胜等,2007;杨明桂等,2009;叶张煌等,2012;)。而对于园内地质遗迹分类及其地学意义的研究还未做系统工作。因此,笔者通过收集文献资料、野外踏勘验证、系统性野外地质遗迹调查、专家集体鉴评等方法, 对公园内地质遗迹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公园内地质遗迹科学分类的讨论和研究,分析园内地质遗迹的特征,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 三清山地质公园概况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处于江西省上饶市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7°58′20″~118°08′28″,北纬28°48′22″~29°00′42″,其因玉虚、玉京、玉华三峰宛如道教上清、玉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其以发育完美山峰和石柱、石芽、石锥为标志,为典型的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在中国同类地质公园中极具独特性(杨明桂等,2007;浦庆余等,2007;叶张煌等,2014)。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以典型的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著称于世,其独特的造型石、丰富的植被及变幻莫测气候奇观相结合,形成了公园内别具特色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呈现了与众不同的自然美,被誉为“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在《中国国家地理》(2005)上被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于200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2011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区,2012年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

2 地质公园地质地貌概况

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华南地区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交接地带,怀玉复式背斜核部地段,本区历经了从晋宁期—喜马拉雅山期构造运动和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6大演化阶段,具有10亿年的地质演化发展历史,从而记录了较多地球演化中重大地质事件(叶张煌等,2012)。其中,包括古华南洋与古板块碰撞、南华纪雪球事件、早寒武世缺氧事件与生物大爆发、奥陶系动物化石群、加里东运动和晚泥盆纪大规模海侵、中生代陆内大规模岩浆活动、中生代硅化木化石群和恐龙化石群等地质事件。由于公园处于一个构造特别活跃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发生过板内俯冲和继后的大陆拉张,在这一构造背景下侵入了三清山花岗岩岩体。这些奠定了三清山的地质构造格架,这一地质演化史为形成花岗岩地貌与独特的生态环境及人类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尹国胜等,2007)。三清山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及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结合独特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大量典型花岗岩峰林、造型石等地质遗迹,具有独特的地貌景观(杨明桂等,2009)(图1)。

3 地质遗迹分类及典型地质遗迹

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0303-2017)》中地质遗迹评价和赋分标准,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进行分类评价,并组织专家集体鉴评确定。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划分为3大类、7类、16亚类,共93处地质遗迹点,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水墨三清”三处世界级地质遗迹均分布在侵入岩地貌亚类中;国家级25个,其余为省级。具体地质遗迹划分见表1。

3.1 基础地质类遗迹

基础地质类遗迹可进一步划分为地层剖面、构造剖面、重要岩矿石产地3类、7个亚类。

层型:主要有层面印模和水平层理。层面印模发育于下寒武统上段近顶部,以仓坞口层面印模为典型:含碳页岩与泥质砂岩沉积界面上形成明显凹凸不平印模,印模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主要为荷重印痕(图2A)。水平层理发育于寒武系、奥陶系中,以大湾水平层理为典型:下奥陶统印渚埠组中下部,岩性为泥质页岩夹含瘤灰岩,含瘤灰岩夹于泥质页岩中,瘤体呈灰白色椭圆状,大部分瘤体风化形成空洞。泥质页岩中水平层理发育,由灰至深灰与浅灰至灰白色细层组成层系,反映当时处于平静的浅海潮坪环境形成。

1.全新统;2.白垩系;3.侏罗系;4.石炭系;5.泥盆系;6.志留系;7.奥陶系;8.寒武系;9.震旦系;10.南华系;11.青白口系;12.蓟县系;13.玉京峰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14.三清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内部相;15.三清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过度相;16.三清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边缘相;17.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18.岩脉:闪长岩(δ)、辉绿岩(βμ)、石英脉(q);19.实测正断层;20.实测逆断层;21.实测性质不明断层/实测平移断层;22.糜棱岩(化);23.角岩化;24.一般地质界线;25.岩相界线;26.地质公园界;27.地质公园外围 建设控制区界图1 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构造简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production of Mount Sanqingshan World Geopark

地质事件剖面: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全球性冰川事件所形成的冰碛岩及早寒武世早期缺氧事件所形成黑色页岩,均分布于公园的北东部至西部,呈北东向展布,中间被三清山花岗岩分割。冰碛岩以下分水-蜈蚣岭冰碛岩为典型:南华纪晚期是一全球性大冰期,当时调查区处于近海湖盆,周边被冰川包围,大量冰筏、冰山流入近海湖盆,所携带的含砾凝灰岩、砾质砂泥岩消融后沉积形成了南沱组的冰碛岩。黑色页岩以田坂-仓坞口黑色页岩为典型:灰黑色碳质页岩夹泥灰岩、灰岩、钒、磷、黄铁矿、硅质结核或透镜体,早寒武世菌藻类大量繁殖,有机质大量堆积,形成泥碳,后经成岩作用形成黑色页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层形成于缺氧的还原环境,而缺氧沉积中有热水沉积的加入。调查区黑色页岩是中国南方该时期缺氧事件沉积的一部分。

表1 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类表Tab.1 The classification of geoheritages in the Mount Sanqing World Geopark

侵入接触不整合面:三清山花岗岩侵入于震旦系、寒武系,接触界线不规整,呈波状、港湾状或树枝状,岩体中残留顶盖常见,接触面产状倾于围岩,倾角平缓,典型的有柴门侵入接触面等。

褶皱:区内为黄土岭复式背斜,次级褶皱有华眉山向斜和土城-花山向斜等,属印支期水平运动形成。区内典型的褶皱地质遗迹有2个,分别为玉坑不对称背斜和玉帘水平卧尖棱褶皱。

断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按展布方向可划分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3组,具代表性的典型断裂遗迹有5个,分别为小坑-芭蕉坞断裂、蜈蚣岭-下西坑断裂、枫林-紫湖断裂、蜈蚣岭平移断裂和蜈蚣岭逆(冲)断裂。

典型矿物岩石产地:区内该类地质遗迹较发育,是基础地质类地质遗迹的典型代表。主要包括米粒石、瘤状灰岩、伟晶岩等5种共10个遗迹点(图2B)。三清山特有观赏石-米粒石:岩性为斑点状二云菫青石角岩,因燕山期岩浆侵入,使围岩中泥质为主岩石,发生重结晶和重组合,生成新的矿物集合体(菫青石、绢云母、黑云母等),形成堇青石斑晶(米粒),米粒分布较均匀,浅灰、灰白色,断面呈椭园状,米粒石包括原生和次生沉积成因,以玉琊溪米粒石为典型;三清山特有景观石-瘤状灰岩:瘤状灰岩呈隐晶质结构,瘤状、串珠状或条带状构造,瘤体呈青灰、浅灰绿、灰白等色,椭圆形,顺层串珠状排列,成分以方解石为主,风化表面瘤体因风化剥蚀留下空洞;基质灰色,主要由黏土和碳酸盐微粒组成,以桥口-王公宅瘤状灰岩为典型。

A.仓坞口层面印模; B.东南栈道长石石英晶洞;C.蟒蛇出山; D.水墨三清;E.东南栈道峡谷、陡崖;F.三清山北滑坡图2 三清山典型地质遗迹照片Fig.2 Photos of typical geological relics of sanqing mountain

矿业遗迹:区内矿产资源也较为丰富,地质公园建立之前区内分布有大量矿山,主要有(水晶)石英矿、石英-长石矿、萤石矿、板岩矿等,因此园内矿业地质遗迹发育。较典型遗迹有:野坞-横坦石英长石矿、东坳板岩矿、顶坞萤石矿、西坑石英矿。

3.2 地貌景观类遗迹

地貌景观类遗迹可进一步划分为岩体地貌、水体地貌、构造地貌3类、7个亚类。

岩体地貌:区内拥有类型齐全、特征典型、分布集中的花岗岩微地貌,地貌与生态气候结合造就了奇特的景观形式,形成了花岗岩山岳峰林景观的典型代表。 “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标型有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林、石锥、峡谷、崖壁8类(叶张煌等,2014)(图2C、图2D、图2E)。例如,三清山玉京峰,组成规模巨大的峰柱集群峰峦地貌;九天锦屏、福寿门、万笏朝天等峰墙具有一定规模的墙状体地貌呈一定走向,两壁近于平行,延伸稳定;天门群峰为花岗岩峰丛,为峰林地貌刚开始发育阶段的表现;巨蟒出山、东方女神等为花岗岩峰柱,单个花岗岩呈柱状体,峰体高耸,高达几十米至上百米。

由弱风化到强风化的地貌形态演化系列在公园内表现为:宏观上演化系列为峰峦—峰丛—峰墙—峰柱—石林—石锥,微观上从棱柱状—锥柱状—次浑圆状的演化系列(叶张煌等,2014;薛花,2017;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2009)。花岗岩景观地貌主体在三清山核心景区,总体地势为中部高周边低的“三角地块”,地貌跨越中山—低山—高丘—低丘4个二级地貌单元,形成高峰深谷林立、悬崖峭壁纵横交错景象。各种景观地貌集中,类型齐全,标型景观特征典型,属世界罕见。

河流景观带:遗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金沙溪、玉琊溪上游及支谷中,引浆溪上游,较典型遗迹为玉帘水河流景观带。

湖泊、潭:遗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金沙溪、玉琊溪上游,较典型遗迹为八磜三潭、金女线玉女潭。

湿地:区内湿地地质遗迹不发育,三清福地三清池是唯一的一处。位于三清福地正西,属中山区地貌,处三清山核心景区最大台地中。

瀑布:区内瀑布是地貌景观类地质遗迹中是仅次于侵入岩地貌的重要地质遗迹,主要环绕核心景区周边分布,共有8个遗迹点。其中,属玉琊溪上游有4个,金沙溪上游的有3个,引浆溪上游的有1个。

泉: 由于花岗岩体中发育有网格状节理,赋存大量裂隙水。本区多雨水,森林茂密,蓄水功能较好,裂隙水沿构造裂隙渗透,形成有许多季节性的下降泉。例如,三清福地古丹井是三清山第一名泉,处三清山核心景区最大台地中,属中山区地貌,其水清质纯,凛冽冰凉,味甘可口,属第四纪潜水,水位深浅因季节变化较小,并常年不枯。

峡谷(断层崖): 三清山地貌总体是一座构造切割形成的山体,因长期地质构造活动,地貌形态上表现为峡谷,在三清山花岗岩体中最明显。因此,公园内发育大量幽深的峡谷,这些峡谷主要为断层谷。峡谷特征是峡壁平整而陡峭,形成高达数十米至数百米的陡崖;峡谷深而窄,呈“V”型断面。区内较典型的景观有南清园一线天、东南栈道峡谷、玉帘水峡谷等(图2E)。

3.3 地质灾害类遗迹

地质灾害及其隐患是影响地质遗迹保护的因素,区内可见为崩塌、滑坡2个亚类共3个地质遗迹点,分别为京女线崩塌、三清山北滑坡和三清山中关隧道口滑坡,均为易发地质灾害隐患地(图2F)。

4 地质遗迹的地貌学意义

4.1 花岗岩地貌遗迹意义

花岗岩微地貌是公园内最具特征的地貌类型之一。由于花岗岩石节理发育,易形成柱状石峰、悬崖绝壁和各种造型石,造就了众多风景地貌资源,构成了许多以花岗岩地貌景观为主的地质公园,如:江西三清山、灵山,陕西华山、山东泰山等(陈安泽等,2007,2008)。经过构造运动、风化作用形成了丰富的花岗岩微地貌,是华南地区花岗岩地貌的典型代表。园内花岗岩地貌为峰柱-峰峦组合型景观,有峰峦、峰丛、石林、峰柱、崖壁、峡谷和造型石等9种类型,具有奇秀特点。其中,具有“水墨三清”、“巨蟒出山”、“东方女神”3处世界级地质遗迹,观音赏曲、犀牛石、葫芦石、老道拜月、双乳石等同为造型石景观。因此,园内具有鲜明的花岗岩地貌学特征。地质公园内花岗岩地貌是世界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奇特秀美,具有重要的地貌学和景观美学价值。同时其为研究这种独特花岗岩地貌的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提供了天然研究场所。

4.2 构造地质学意义

三清山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构造遗迹, 断裂和节理是公园里重要的地质构造类型,断裂和节理控制了三清山山体和地貌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枫林-紫湖镇断裂带、鹅公岭-下西坑断层、小坑-芭蕉坞断层将三清山切割限制,使三清山主体部分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在区域构造背景下,玉京峰为中心的“三角形断块”被3条断裂进一步抬升,形成“隆上隆”格局,造就了以玉京峰为中心的地貌格局(三清山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2009)。同时,岩体内发育垂直节理和帚状裂隙群,多呈带状产出,并与岩体内近水平节理结合,共同组成裂隙网络,经后期风化作用,形成造型独特的地貌景观。

总之,园内地质构造遗迹是三清山花岗岩地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为花岗岩区成山造景提供了天然研究场所,也为开展地学科普教育提供了基地。

4.3 水体地貌遗迹意义

三清山地区雨量丰沛(年降雨量2 200 mm),地表迳流发育,形成了丰富的水体自然景观。园内瀑布较多,散布于山体中下部,多具有“三层结构”特征,即上部为“石门”出水口,中部为瀑布主体,底部为碧潭。海拔标高一般在500~1 000 m,落差一般为10~30 m。瀑布的成因类型大体分为断裂型和侵蚀型2种,园内瀑布成因多受断裂和侵蚀作用的共同影响。如龙潭瀑布、玉溪瀑布、三叠泉瀑布等。且瀑布多与碧潭、溪流相连。碧潭青翠碧绿,尤如翡翠。碧潭受内外力地质作用控制,在原有地质构造断裂、节理的交汇部位,经地表流水作用不断侵蚀冲刷形成,如金女线玉女潭等。园内水体自然景观丰富,具很高的观赏性,有重要的景观美学价值。

总之,江西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具很高的观赏性,并具极高的科研和开发利用价值。对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分类及地学意义的深入研究,是在地质公园开展科普、地学旅游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在公园内进行园区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根据地质遗迹在园区分布情况,指导园区景点开发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进而实现地质科学研究、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学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论

(1)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具有特色鲜明的地质遗迹类型和资源,共有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的地质遗迹景点。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典型,是10亿年来连续的地球演化历史及一些重要地质事件的突出证据。

(2)丰富的岩层、特征典型的断裂、切割花岗岩的节理等地质现象,既是区域地质演化的见证,也是三清山奇特秀美的地质地貌景观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3)三清山为花岗岩山岳峰林地貌,其具有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生态景观巧妙结合,奇特秀丽,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一个天然博物馆,具有重要的地貌学和景观美学价值,其可作为研究花岗岩地貌控制因素和演化过程的最佳基地。

猜你喜欢
三清山遗迹花岗岩
韩信在淮安的遗迹
花岗岩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水墨三清山
游三清山
方外观遗迹旧照
沉船遗迹(外一首)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门关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