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史家畔地区长61油层 沉积微相研究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2018-11-28 10:22魏笑笑刘建朝刘晶晶
西北地质 2018年4期
关键词:史家层理砂体

魏笑笑,刘建朝,刘晶晶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重新认识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分布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开发井网设计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犇等,2004;熊运斌等,2003;梁官忠等,2008;李海燕等,2008;刘刚,2011)。沉积微相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储集层微相砂体类型、几何规模及分布规律是深入了解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规律和调整注采井网的重要依据(王伟锋等,1995;赵虹等,2004;李东等,2003)。沉积微相是控制油藏中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是预测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主要依据之一(郭纯恩等,2006;周跃忠等,1994)。通过开发过程中的动静态特征及开发效果评价,分析认为研究区目前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①注水区受效好的井比例低。②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低,地下亏空严重。③ 油水井数比偏大,注入井负担过重。④注采关系不完善。史家畔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斜坡之上,延长组长6油层组中的长61油层为本区最重要的产油层。油井产能和开发效果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SUN Jing et al.,2011),因此有必要对长61油层储集层砂体及沉积相带分布规律进行详细研究,以期服务于油田开发。

1 区域地质概况

史家畔地区总面积约90 km2,构造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东部(图1),该斜坡为一构造倾角很小的西倾单斜构造,整个构造单元内的构造活动微弱,在斜坡背景上多发育平缓起伏的鼻状构造,地层倾角小于1°。该区从1989年开始,历经3次勘探开发,最终形成东西2个开发区。经过多年开发,该区已进入开发中期,单井产能逐年降低,含水逐年上升,出现水淹水窜现象,开发矛盾凸显,严重影响该区的正常生产。

1.研究区边界;2.构造分区线;3.断层图1 史家畔地区构造位置图Fig.1 Structure location map of Shijiapan

2 沉积相标志

2.1 岩石学标志

通过对岩心观察,本区长6油层主要为中-细粒长石砂岩,此外还有一些粉砂岩和泥岩。砂质沉积与泥碳共生,煤层和煤线的出现反映了水上、氧化的三角洲平原环境(图2)。

2.2 沉积构造标志

本区长6油层发育丰富的层理构造,且以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板状交错层理为主。这些以细砂岩为主而形成的沉积构造,反映了研究区以三角洲平原水上分流河道和河漫滩沉积为主的特点。在岩心观察过程中,发现大量植物根迹、叶片、茎杆化石图(图2)等,指示研究区属于三角洲平原沉积。

1.子探3523井长6浅灰色砂岩;2.瓦46井长6含碳屑叶片化石;3.子探3523井长6块状层理;4.瓦46井长 6平行层理;5.瓦46井长6交错层理;6.瓦46井长6透镜状图2 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图Fig.2 Rock type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

2.3 测井相标志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沉积旋回及测井响应曲线组合特征可以看出,在史家畔地区选择以自然伽玛曲线为主,并与声波曲线、自然电位曲线相结合,声波时差电阻率曲线为辅的测井响应序列进行测井相分析,效果良好。其主要呈钟型、箱型以及锯齿形(图3)。

3 沉积微相类型

根据岩心观察、沉积构造、古生物化石等沉积相标志和录井、测井以及相关测试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研究区长61油层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和河漫滩构成其主要微相。各沉积微相的特征表现如下。

3.1 分流河道微相

分流河道微相是研究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的骨架,是油气的主要储集体。沉积物以细粒、细粒-中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含有少量粉砂岩。常发育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河道底部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可见植物碎片。其中把砂地比值大于70%做为主河道,砂地比值为50%~70%做为河道侧翼。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形态为箱形、钟形,负异常幅度大于75%。自然伽玛曲线表现为很高的负异常,一般砂层底部负异常最高,砂层顶部负异常减弱。砂体在纵向剖面上具有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点。研究区分流河道微相比较发育,砂体在剖面上呈一系列旋回多次叠置,剖面上呈上平下凸的透镜体,平面上呈朵状或鸟足状向物源方向伸展(图4)。

3.2 河漫滩微相

河漫滩微相为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由于河道的不断摆动和迁移,使得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沉积和其他越岸沉积物共生在一起,故统称其为河漫滩沉积。总体上岩性较细,以细砂、粉砂、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为主,并夹薄煤层或煤线。发育上攀交错层理、波状层理,泥岩中可见水平层理。电性特征表现为自然电位曲线和自然伽玛曲线呈多个漏斗状或台阶状叠加,曲线为不规则齿状,幅度较小。

图3 史家畔地区3183-4井长61油层测井相标志图Fig.3 Logging phase sign of Chang 61 of 3183-4 well in Shijiapan

4 史家畔地区长61油层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4.1 长小层

4.2 长小层

4.3 长小层

图4 史家畔地区3035-1井长61油层沉积微相电性特征图Fig.4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arymicrofacies of Chang 61 reservoir in Well 3035-1, Shijiapan

综上,长61期为湖盆建设期,水体总体变浅,也有小规模的湖进,表现为大规模湖退环境下的小范围湖进。

有利的沉积相带是油气富集成藏、大面积分布的重要地质基础。综合运用岩心观察、钻井显示、测井解释成果和沉积微相特征,讨论本区沉积微相和含油性之间的关系。统计不同沉积微相的物性资料得出(表1):①分流河道微相为最主要的储集体,控制着砂体的展布,砂体厚度最厚。主河道平均砂厚为9.2 m,河道侧翼平均砂厚为7.09 m。②沉积微相控制着储层的物性,分流河道孔渗较好,是研究区有利储集相带。其中主河道平均孔隙度为9.78%,平均渗透率为0.72×10-3μm2,河道侧翼平均孔隙度为9.59%,平均渗透率为0.68×10-3μm2。③沉积微相控制油气分布。分流河道平均含油饱和度为40.78%。

1.河道;2.河漫滩;3.井位;4.等值线图5 史家畔地区长油层沉积微相平面图Fig. 5 Distribution map of sedimentarymicrofacies of Chang Shijiapan

表1 史家畔地区长61油层沉积微相物性差异Tab.1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property differences of Chang 61 reservoir in Shijiapan

5 沉积微相对开发的影响

通过油水分流理论分析可知,长61小层可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地区主要在油藏边部地区,剩余油储量丰度高值区集中在叠置砂体发育、油层厚度大的优质储层区。

通常人们以油层组作为组合开发层系的基本单元。把特征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在油田注水开发时,注入水易沿物性相对较好的主河道突进,对于主河道一是考虑堵水调剖,对高渗段进行有效封堵,降低水进速度,且油井加强提液,达到控水增油的目的;二是转注一批井,以促进河道侧翼井继续形成高产。对油藏边部河道侧翼应进行井网加密,缩短注采井距,提高驱替压力梯度。

6 结论

(1)史家畔地区长61油层为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河漫滩为其主要微相类型。其中分流河道微相砂体为最主要的储集体。

(图例同图5)图6 史家畔地区长油层沉积微相平面图Fig. 6 Distribution map of sedimentarymicrofacies of Chang reservoir, Shijiapan

(2)油气的聚集明显受沉积微相的控制,分流河道砂体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决定着储集层含油性的好坏。

(3)沉积微相对注采关系的影响应优先进行考虑。一个独立的沉积单元沉积条件相近,油层性质相近,层内非均质程度相近。建议在史家畔地区下一步开发方案调整和剩余油挖潜中,充分考虑沉积微相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史家层理砂体
身边雷锋
原煤受载破坏形式的层理效应研究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含层理面煤试样的巴西圆盘劈裂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水力压裂裂纹扩展的影响
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河道砂体演化及定量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