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绩效技术研究现状综述

2018-11-28 06:02陶鑫荣刘美凤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者图谱聚类

陶鑫荣,刘美凤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学习与绩效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绩效技术,也称人力绩效技术(human performance technology)。起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1],1995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张祖忻引入国内[2]。张祖忻认为:“绩效技术是分析组织和个人的绩效问题,对改进绩效的方案(绩效系统)进行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以及对这些活动进行管理的实践与研究,其目的是取得组织目标所要求的成效”[3]。近年来,绩效技术因其提高组织绩效的独特视角与成效而备受学者们的关注,绩效技术也一直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该研究在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以“绩效技术”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17年10月13日,得到901条结果。为确保研究的信效度,剔除与主题明显无关的文献,最终确定834篇期刊论文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年份文献数量如图1所示。

1.2 研究工具

图1 年份与发文数量(检索时间:2017年10月13日)

该研究选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作为分析工具,此软件由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4]。CiteSpace生成的知识图谱,有助于分析某个研究领域的热点以及热点的演变,也可用于发现某个研究领域的学者或研究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该研究使用CiteSpace V绘制国内绩效技术领域的研究机构、研究者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同时结合Cluster视图和Timeline视图,分析目前国内绩效技术领域的研究特点和现状。

2 国内绩效技术研究的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为了解国内绩效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该研究首先从研究机构、研究者和关键词三个方面进行了基于知识图谱的分析。

2.1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中国知网中最早出现“绩效技术”相关的文献是在1995年,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CiteSpace中“Time Slicing”设置从1995—2017,每个时间切片的跨度为1年,“Nodes Types”选择“Institution”,“Top N”设置为50,“Pruning”选择“Minimum Spanning Tree”算法。运行软件后得到了包含54个节点和5条连线的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

图2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研究机构,节点间连线的粗细体现两者间合作关系的强弱。由图2(注:图2只显示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不代表研究机构一级单位的发文数量。)可以看到,共现网络中仅有5条连线,网络整体密度(0.0035)较低,反应出我国绩效技术研究团体较为分散,相互之间的合作较少。根据CiteSpace对研究机构的共现频次统计数据,可以将图2中出现的研究机构以大学进行归类,统计出各一级单位的发文量,从而能够归纳出国内绩效技术研究机构群体的特征:从发文量上看,北京师范大学以28篇居首,上海外国语大学以13篇位居第二,华东师范大学12篇第三,其余发文数量进入前十的一级单位还有北京大学(10)、华南师范大学(9)、华中师范大学(9)、南京大学(9)、曲阜师范大学(9)、江苏师范大学(7)和华南理工大学(7);从发文单位的属性上看,与教育技术学相关的研究机构(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等)有32个,占所有研究机构的59.26%,其中包含最早研究绩效技术的机构,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技术学系等。另外,有11个(20.37%)研究机构与经济学或管理学相关,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

2.2 研究者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为了探究国内绩效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者,在CiteSpace中“Nodes Types”选择“Author”,其他参数设置与前文分析研究机构时相同,获得包含53个节点和23条连线的研究者共现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研究者共现知识图谱

根据共现知识图谱,结合软件统计的数据,可知国内绩效技术研究者的结构特征如下:从节点的中心度来看,“刘美凤”以0.01排名第一,并且其他作者的中心度都是0,研究者共现知识图谱也较为零散,说明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从发文数量上看,53位研究者均发文2篇及以上,发文数量在3篇及以上的作者有12位。其中,“刘美凤”以18篇居首,“梁林梅”则以11篇位居第二,“张祖忻”与“于文浩”发文数量均为9篇并列第三,其余发文量前十的研究者有刘世清(7)、方圆媛(7)、马宁(5)、何克抗(5)、关伟(4)和吴峰(4);从研究者所属学科领域来看,发文量前十的高产作者都属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研究者。

2.3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中“Nodes Types”选择“Keywords”,“Pruning”选择“Pathfinder”算法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以简化网络并突出其重要的结构特征,其余参数设置与前文相同,获得了包含160个节点和354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绩效技术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跨度:1年)

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绩效技术所代表的节点最大,表示出现频次最高,其次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绩效,再次是绩效评价、教学设计、信息技术等。通过CiteSpace的后台处理功能,可以得到与图谱相对应的主要指标列表,如表1所示:绩效技术(325)、教育技术(112)、教育技术学(57)、绩效(41)、绩效评价(27)、教学设计(27)、信息技术(21)等共现频次较高,这与知识图谱中的结果一致。同时,节点的中心度可以衡量节点的权力大小,反映了一个关键词节点在网络中的核心桥梁地位,体现了关键词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根据中心度,发现较重要的节点有绩效技术(1.07)、绩效分析(0.54)、绩效评价(0.42)、教育信息化(0.40)、绩效(0.34)、教育技术(0.32)以及教学设计(0.28)。虽然其中有些节点的词频不高,但是却在整个研究网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关键词的共现频次和中心度,除去“绩效技术”这个频次突出的普通关键词,可以发现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热点是教育技术、绩效、绩效评价、绩效分析、教学设计等。

表1 关键词共现频次、中心度及年代(部分)(跨度:1年)

3 国内绩效技术研究的主题聚类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现状,对目前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主题进行聚类分析。在CiteSpace中,“Nodes Types”选择“Keywords”,“Pruning”设置为“Pathfinder”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聚类词来源选择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其余设置与前文相同,获得包含160个节点和283条线的聚类图谱。为了解国内绩效技术研究的历史演变,该研究将主题聚类图谱的可视化方式改为Timeline,如图5所示。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近几年一直有学者研究的主题是“绩效考核”“企业绩效”和“绩效技术模型”。图中聚类标签的大小表示聚类规模的大小(例如:聚类“#0培训”规模最大),接下来对每个聚类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聚类#0 关注EPSS(电子绩效支持系统)的研究以及绩效技术在企业培训和管理中的运用。EPSS最早在1989年由Gery提出,最初应用于职业培训领域,并在企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在学校教育系统中也有了一些对EPSS的应用和研究[5]。胡乡峰[6]认为将绩效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可以使培训变得更加科学高效,能够切实提升工作绩效。除了应用于企业,还有研究者将绩效技术应用于实验室管理[7]等。

图5 研究主题共现时间线图谱

聚类#1 主要探讨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以及基于绩效技术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梁林梅等[8]认为,绩效技术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独特的应用领域(企业),从而扩展了教学设计领域的范围,绩效技术的成熟将丰富和完善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后来,谢幼如等[9]指出绩效技术对教学设计的启示在于对综合性解决方案的制定、对组织总体目标的认识与评估以及对个体、团体和组织的绩效关注。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研究者建构了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型,并对绩效技术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反思[10];还有研究者针对高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课程开发了有助于提升培训绩效的EPSS[11],有的研究者则应用绩效技术的方法,分析并解决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2]。

聚类#2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之间关系以及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绩效技术人才培养。目前,绩效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关系尚无定论,梁林梅[13]认为绩效技术和教育技术共同的核心都是教学系统技术(方法),但因应用领域的不同,而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深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研究和关注的侧重点,进而成为了两个不同的领域。2003年,张祖忻[14]认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的硕士生要能够有效地运用绩效技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效。因此,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设置了“绩效技术”研究方向,后来又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加入“企业绩效技术”培养方向。而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刘美凤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对美国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绩效技术课程的设置[15]和绩效技术人才的培养[16-17]进行了研究,对我国绩效技术课程的开设和绩效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方法和建议,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绩效技术原理与实践》课程。

聚类#3 主要涉及绩效与绩效考核。绩效描述的是某些活动的执行及其取得的成就,研究者们开始逐渐以绩效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和教育问题。姚远峰等[18]在绩效的视野中探究学习,提出了促进有效学习的若干措施和应用案例;庄榕霞等[19]基于绩效观念,探讨了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提出要系统性多层次地整体理解远程教学系统的绩效。另外,在2017年的相关研究中可以发现,很多领域(例如IT行业、银行、医学工程[20]、人民检察院等)应用平衡记分卡来对绩效进行考核。

聚类#4 则主要是研究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的帮助。

聚类#5 主要是研究企业、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的绩效分析或绩效评价,以及绩效技术模型的应用研究。绩效分析是运用绩效技术系统性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它为进一步开发改进绩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现实依据,被认为是绩效技术的基础[21]。黄涛等[22]根据绩效技术ISPI模型,对试点学校的“农远工程”应用情况进行了绩效分析,找出绩效差距,并提出了改进绩效的建议与对策;在绩效评价方面,陈明选[23]针对中小学校园网的投资建设,构建了中小学校园网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绩效技术模型应用方面,吴峰[24]利用绩效技术模型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了职业院校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聚类#6 表明了AECT对绩效技术的关注,并探讨如何运用绩效技术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随着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发生了变化:2005年AECT在94定义“促进学习”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另一目的“改进绩效”。可见领域内绩效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有益于拓宽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实践领域[25]。在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方面,2008年,刘瑞儒[26]基于绩效技术理论,构建了提高信息技术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结构化绩效模型,并就西部地区如何深入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策略。

聚类#7 主要研究绩效技术的人才培养方式,与聚类#2中的内容相似。

该研究使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 V对国内绩效技术研究的相关论文信息进行分析,通过生成混合共现知识图谱,识别出了高产研究机构和研究者以及高频关键词,并从关键词共现的角度挖掘出了主要的聚类主题,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了研究的热点领域。研究表明,国内绩效技术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国内绩效技术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研究绩效技术的主要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相关研究机构,但也存在少数其他院校中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相关的研究机构在研究绩效技术;第二,国内绩效技术的主要研究者大多拥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背景,但之间的合作联系较少,研究的内容与企业的联系也很少;第三,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是教育技术、绩效、绩效评价、绩效分析、教学设计等,大部分是使用绩效技术相关理论解决教育组织中的问题;第四,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主题可聚类成八个群组,通过对主题聚类的分析,可以看出绩效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重视,部分高校不断探索绩效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绩效技术理论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企业中主要研究绩效评价、绩效分析、绩效管理等,在学校中主要研究教师培训、学校信息化建设、学习绩效等。除了在企业和学校中的应用之外,绩效技术还被应用于公共图书馆、医院、研究机构等其他组织的发展中。但国内绩效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文献数量较少,质量也不是很高,未来应加强高校研究团队与企业的合作研究。

最后,该研究认为,虽然绩效技术强调不是所有的绩效问题都适合用教学型方案去解决,但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的知识能力是经济增长的巨大源泉[27],因而教育与学习仍然会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该探讨如何将新的学习理论、教学方法以及媒体技术应用到企业组织的学习中去,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猜你喜欢
研究者图谱聚类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绘一张成长图谱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