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果,陈 娜,王少军,胡东青,庞国兴,高连喜,张智猛*
(1.青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山东 青岛266001; 2.山东省花生研究所,山东 青岛 266100)
花生在明末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0多年栽培历史,出口花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菌丝生长时产生毒素,孢子可扩散至空气中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侵染花生,产生黄曲霉毒素[1]。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IA类致癌物,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
欧盟和日本是我国花生出口的主要市场,均高度重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设定了严苛的技术壁垒。欧盟对进口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极为苛刻,规定食用花生黄曲霉毒素B1限量为2μg/kg,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小于4μg/kg,并对中国执行20%的抽检比例;日本规定食用花生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小于10 μg/kg,并对中国执行100%的抽检比例。近年来,欧盟、日本等国家已经多次对我国出口花生发出预警通报,出口货物将被退运,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每从国外退回1个标准集装箱,出口企业将损失5~7万元人民币[2],黄曲霉毒素超标已经成为我国花生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3]。
本文以山东省青岛市的即墨、莱西、平度、胶州和黄岛五区市为重点区域,附之辽宁、吉林、内蒙、河北、河南等10个花生主产区的产品为调查对象,进行花生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情况调查分析,旨在为评估和控制花生主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保障出口花生质量安全,加强出口花生的源头管理提供依据。
以山东省青岛市的即墨、莱西、平度、胶州和黄岛五区市为重点区域,附之辽宁、吉林、内蒙、河北、河南等10个花生主产区,划分为10个调查区域。根据各区花生种植面积确定调查样本数量,共采取花生荚果样本160个,详细调查记录采样点花生收获前30 d和收获后15 d的气象资料。
山东省以青岛市的黄岛、即墨、莱西、平度、胶州5个区市分别为普查单位,河北省以大名县、河南省以内黄县和安阳县、内蒙古以通辽地区,辽宁以黑山、兴城、昌图等地,吉林以榆树市、扶余市、农安县等地区为单位,按照矩阵排列选取采样点数,尽可能做到均匀并具代表性。每个样品采取一个(或小于一个)乡镇的范围为宜,以不少于10个自然村采取。各产区采样数量如表1。
从田间采取花生荚果样品,每个样品总重量不少于10 kg(以晒干后的花生籽仁计)。样品采取后及时晾晒,防止霉变。样品晒干后人工剥壳,籽仁装入干净自封袋中备用。
将10kg花生样品一次性全部粉碎制备成待测样品,采用HPLC (高压液相色谱)按照GB/T 5009.22-2016检测方法进行黄曲霉毒素含量检测。
表1 各地区花生黄曲霉含量调查样品分布情况
依据欧盟对进口花生黄曲霉毒素的限量要求,当食用花生黄曲霉毒素B1≥2μg/kg或黄曲霉毒素总量(B1+B2+G1+G2)≥4μg/kg时,花生籽仁黄曲霉毒素污染定义为“阳性”。如果花生黄曲霉污染阳性率>10%为高污染风险,5%<阳性率≤10%为中污染风险;0<阳性率≤5%的为低污染风险。
表2可看出,采集的160个样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阳性的样品33个,阳性率为20.63%,其中,采自河北省大名县的10个样品黄曲霉含量均超过欧盟规定标准,阳性率达100%,黄曲霉污染风险极高;其次是采自河南省安阳县和内黄县的10个花生样品有5个样品呈阳性,其阳性率为50%;分别采自山东省胶州15个乡镇的15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黄曲霉含量呈阳性,阳性率为40%;只有莱西和平度地区的花生样本黄曲霉浸染强度较小,阳性率分别为2.86%和8.82%;仅有采自内蒙古通辽的5个样品和辽宁和吉林的25个样品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
2017年我国山东省、河北省和河南省3个花生主产区生产的花生黄曲霉毒素的侵染强度和阳性率均超过欧盟规定标准,阳性率是低风险规定值的3~10倍,均属高污染风险,尤其河北省阳性率高达100%。在10个花生产区中仅有内蒙古、辽宁、吉林和山东省莱西属低污染风险区,山东省平度属于中度污染风险区,其余均属于高污染风险区。花生产区在花生收获前30 d天气正常,在收获期及收获后15 d左右,以晴天为主,少有降雨有利于花生收获后的晾晒及储存。
表2 花生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状况评价
表3表明,2017年采自10个地区的花生样本黄曲霉B1和总量的平均值以青岛黄岛区最高,其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含量分别为61.97μg/kg和72.60μg/kg;河北大名县位居第二,其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含量分别为60.1μg/kg和67.72μg/kg;河南内黄县第三,其含量分别为47.92μg/kg和54.38μg/kg。
在160个花生样本中,黄曲霉B1和总量以来自河北省大名县万堤镇样品的黄曲霉毒素含量最高,B1和总量分别为466μg/kg和517μg/kg,分别是规定标准的233倍和129倍;其次是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的铁山镇,其黄曲霉毒素B1和总量含量分别为170μg/kg和198μg/kg;第三是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样品,其含量分别是规定标准的63倍和36.7倍。
表3还可看出,来自相同省份同一采样地区花生样品,其黄曲霉毒素含量存在很大差异,如采自山东省胶州市北关办事处编号样品6的花生黄曲霉B1和总量分别高达85.3μg/kg和94.9μg/kg,其分别是胶州地区其余5个样本平均值的15.5倍和9.7倍;采自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铁山镇的3号样品的黄曲霉B1和总量分别是样品1和样品2平均值的21.4倍和20.0倍。即使样品来自同一县市,其含量差异亦巨大,如河北省大名县万堤镇和河南省内黄县东庄镇,两样品间的含量差异分别达70倍和12倍以上。可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受降雨、气温、土壤水分、运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17年河北、河南花生产地收获前连续下雨,霉变粒较多,黄曲霉毒素污染率较高。我国吉林、辽宁、内蒙古等东北地区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较低,但吉林部分地区花生收获后天气骤冷,部分花生原料存在冻粒,因此输欧盟花生的原料选择仍然不容观乐。
近年来,除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外,东南亚等国家也更加重视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2017年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也相继通报我国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超标。泰国2017年正式执行《花生仁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TAS 4702-2014,规定了泰国花生仁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以及取样要求,要求中国出口花生每批提供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进口时还需实行进口商备案,因此建议辖区出口东南亚市场花生企业提高风险意识,提升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自检自控水平。
表3 花生黄曲霉毒素含量状况与分布
2017年,青岛地区花生黄曲霉毒素阳性率大幅上升,胶州、即墨、黄岛产地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程度较为显著,为此出口花生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关注花生原料质量安全水平,对于出口欧盟、日本等高风险国家的花生原料应严格收购标准,严格对进厂原料进行黄曲霉毒素检验,根据黄曲霉毒素产地普查结果和出口产品的风险程度,选择符合进口国要求的花生种植地收购原料,同时建立稳定的供货商,确保进厂原料质量安全,从源头上控制与降低花生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山东花生因品质优良、风味独特一直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山东花生主要出口欧盟、日本、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4]。2017年度,青岛地区共种植花生约80khm2,种植品种为鲁花11、9616、花育22、花17、鲁花10、白沙1016、花37等,主产区莱西单产花生果约3.75t/hm2,平度单产花生果约5.25 t/hm2,花生果产量约350 kt,种植面积与去年持平,平均单产和总产比去年有所提高。2016和2017年,青岛出口花生重量分别达145.2kt和161.9kt,货值分别为2.81亿美元和2.83亿美元,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出口花生基地”,从事出口花生上下游企业近千家,人数达数万人,在青岛出口花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大产业。
据调查数据,2016年山东青岛胶州和黄岛产地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率均为0,即墨产地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率为6.67%, 2017年山东此三主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机率大幅提高,原因很可能是在花生收获前30 d遭遇长期干旱,在半干旱的环境下,霉菌密度会达到很高水平,从而增加侵染花生和产生毒素的机率。黄曲霉生长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主要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对花生而言,产生毒素的适宜温度为24~30℃,水分含量低限为9%~10%[5]。2016年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较高的平度和莱西种植田由于气侯等原因2017年黄曲霉毒素污染反而大幅下降,平度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为中风险,莱西产区黄曲霉毒素污染为低风险。
虽然此次黄曲霉毒素调查结果反映了花生主产区黄曲霉毒素田间污染水平,但由于在花生种植、收获、贮藏、加工、运输等任何阶段花生均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以及黄曲霉毒素在花生中的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和偶然性的特点,因此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出口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水平。建议辖区出口花生企业对于来自黄曲霉毒素污染阳性地区的花生原料,采取原料进厂加强检验措施,做到从源头上严格花生原料质量,减少出口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降低出口花生预警通报数量,减少出口企业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