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源
(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建立了结构严谨完整、规模庞大、运行规范的图书情报体系,为我国经济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图书情报学研究员,带动了我国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创新,一大批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得到长足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资料工作》《情报学报》[1]等。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建立和发展是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更是我国信息事业蓬勃发展的象征。
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网络的冲击,使图书情报信息服务业呈现出深层次化与多元化的诉求特征,承载我国图书情报学学术发展重任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备受关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起着指引图书情报学研究方向的作用,推动了国内外图书情报学界的学术交流,促进了情报学的研究,积极助力我国科研文化事业的发展。但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提升的背后,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生存危机也更加凸显,有的刊物因缺乏办刊经费而被迫停刊,有的刊物因稿件质量不高而影响发行。因此,如何契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找到危机的突破口,已经成为图书情报学发展研究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到现在,呈现出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和特征。①在创刊时间方面,20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是创刊的高峰期,八十年代达到鼎峰,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中国图书馆学会提供了大量的办刊支持。②期刊刊期方面更加灵活,分为月刊、双月刊、季刊三大类,出版周期呈逐年缩短的趋势。③办刊经费方面,经费来源更加多元。除了上级拨款,期刊尝试借助自身的品牌资源优势获得增值服务收益,经费自筹期刊占比达到了23%。④稿件处理周期方面。78%的期刊处理周期保持在30天以上,处理周期在30天以内的期刊较少。⑤期刊发行量整体偏低。期刊发行量多数在2,000份以下,4,000份以上的仅占全部期刊的21.4%。⑥现代化建设情况。信息化带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办刊流程的简化和模式的革新,工作流程实现半自动化,电子办公成为大趋势。但对比发达国家,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现代化建设水平还有待提升。在取得一定发展成果的同时,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暴露出部分问题,需要业界给予重点关注。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多为综合性期刊,专业研究类期刊及导读类期刊较少,服务科研领域的专业期刊数量不足。从整体来看,期刊类型单一,这一问题在多年前就被相关学者提出并引发探讨,但业内意识到了问题却没有真正着手解决问题,这使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仍然没有走出办刊单一化的怪圈,栏目雷同、内容雷同,限制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多样化及多层次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理论研究应不断深入,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同时却恰恰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关联,缺乏实践性的研究,只是热衷于把国外模式生搬硬套地移植到我国图书馆学界,很少有人对最终的应用效果做跟踪研究,真正致力于图书馆具体业务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过程中,部分期刊把专家约稿作为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期刊知名度的法宝,但专家的文章重理论轻实践,对图书馆发展的指导意义不大。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吸引力不够的主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商业化的倾向。少数期刊开始随刊物刊登广告,而多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坚持不登广告,只办纯净期刊[2]。这使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在发展中处于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很难融入市场,满足大众的多元阅读需求,且商业化转型不彻底,难以与国际接轨。
在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承载着信息化转型的压力,但因自身局限,其信息化建设程度整体不高:①多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仍然没有采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不能随时查询投稿状态。②信息化转型不足还体现为相应网站建设的滞后。多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建有相应的服务网站,但是网站建设情况却并不理想,更新慢,栏目少,内容也不够丰富,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部分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网站只是链接性网站,网站服务独立性差。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服务成为竞争的筹码之一。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作者服务意识较低,缺少明确的约稿选题指导,作者在投稿时没有明确的方向,耗费心血写了文章,在投稿后却因为稿件雷同、题目不符合要求、体裁不对等原因被退回,严重挫伤了作者的研究热情。有的刊物审稿时间过长,作者等待结果遥遥无期。有些刊物甚至没有实行严格的三审制,作者刚投稿就被退稿,退稿理由也是敷衍了事。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工作人员与读者缺少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优秀稿件的流失,不利于刊物科研水平的提升,也使作者对刊物失去信心。
随着文化市场的活跃,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也应该明确定位,走多层次办刊之路,一线的图书馆工作者也希望看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期刊。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必须加大办刊改革力度,制定多元化发展对策,进一步明确刊物定位,指导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有序发展。具体做法有:①不断充实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内容,实现刊物类型的多元化发展。②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从雷同化办刊的误区走出来,突出特色,带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良性发展。③综合性刊物与专业性刊物同步发展,每个刊物都要有自身特色,以吸引读者,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是今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主导方向。
刊物的生存和发展最根本的因素是刊物的质量[3]。而高质量的刊物往往是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具有实践指导价值。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侧重理论,而实践不足的状况必须加以改变,要立足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凸显自身特色,强化实践分析,切切实实为实践工作服务。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要重点关注一线工作者的稿件,关注基层图书馆工作者的稿件,将理论与实践相关联,真实反映图书馆的业务情况,发挥真正的指导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市场化的转型。期刊刊登广告可以为期刊的发展与科研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可以提升自身的办刊能力,在选稿及用稿方面有更大的主动权。广告收入作为期刊发展的经济来源,期刊就可以取消版面费,有效减轻作者的负担,使他们能够更专注于科研,带动刊物质量的提升。因此,适当的商业化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有效思路。除了商业化,集团化也是一大趋向。为促进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我国建立了图情刊物联盟,这也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数字化、集团化发展的尝试,实现了各种优秀刊物及专业出版资源的整合,为读者、作者及编辑人员提供了更加系统与实用的服务指导。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信息化建设备受关注。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发展必须走数字化、智能化之路,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加强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网站的信息化建设力度,带动刊物的宣传和推广,最大限度地实现刊物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提升。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要对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汇总研究,广泛听取众多学者的建议,制定信息化发展的具体思路;优化网站建设,加快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新理论、新观念的传播,奠定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理论基础,带动学术氛围的渲染,吸引读者关注,调动他们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
服务是第一位的,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发展必须以读者服务意识的强化为前提。编辑人员要转化角色定位,他们不再是信息的传递者与汇集者,而应该是信息互动的指导者,通过各种社交网站或平台带动社交交流,借助微信、微博等与作者互动,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以互动平台为支撑实现选稿、约稿工作流程的简化。服务内容也应该尽量丰富,包括刊物介绍、目录指引、资源共享、编辑感悟、撰写要求、阅读名目、学界动态等内容,给予读者启迪与感悟,让读者在互动交流的大平台上更深入地了解刊物,并有所收益,切实增加图书馆学情报学刊物的趣味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