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国强小学 许菊华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也就是正确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层面的要求,不但需要具备敏锐的慧眼,同时也要能够立足于教材文本,从中发掘遴选出能够和学生认知需求相吻合的有价值的语用训练点,同时还要结合高效且充满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语用能力。
教材中所挑选的文本作品不仅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被赋予了教学以及育人的功能,所以,其主要功能并不仅仅局限于获取认知这一层面,同时还包括促进生命的整体发展。
例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当桑娜将邻居家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作者这样描写:“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位教师就此设计了如下问题:为什么桑娜会认为非这样做不可?你又是怎样认为的?这一问题一提出,立刻引发了学生的激烈讨论。有学生认为:她家已经有五个孩子了,为何还要再收养两个?怎样才能够养活七个孩子?这是不是在自讨苦吃呢?也有学生认为:本来家庭负担已足够重,再收养两个孩子,她的丈夫肯定不会同意!还有学生认为:她实在是太傻了!教师对此继续追问:面对这样的困难和顾虑,为什么桑娜还认为非这样做不可?我们可以尝试体会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那段话,大胆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五个省略号中会蕴含怎样的内容?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结合学生的想象与交流,学生们必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当时主人公极度矛盾的心理:这两个小孩太可怜,没有母亲抚养,所以非这样做不可,这也是她善良的本性,更是她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非这样做不可。由此便可以充分突显桑娜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去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针对文本语言展开深入发掘和品读,使学生在品味和赏析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想象,对空白内容进行补充,既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够充分落实语用训练和文本价值的有机融合,既能够从中习得语言,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很多文本在表述情节或者展现人物心境的过程中,作者没有选择直接点明的方式,而是将其故意省去,由此为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以及再创作空间,这也是极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应深入解读文本,结合文本中极具价值的空白资源,组织学生展开深入且高效的语用训练,必然有助于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
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为例,作者着重刻画司马迁的内心世界,目的是为了较为清晰地展现心境的变化历程,而针对司马迁的写作过程,只使用了一个词汇“重又摊开”对此进行概述。实际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能够领悟概述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产生个性化感悟和丰富的想象,对此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深化认知。于是针对此语段的教学,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的语用训练:炎炎烈日,当人们在(),而司马迁();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当人们在(),而司马迁()……通过这样的填空训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原始的语言积累,以具象化的方式描绘司马迁的写作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此进行小结:“这一过程何等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并相机引导学生再一次诵读相关语段,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化感悟和文本内容达到高度契合。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中的留白之处,为学生设计拓展和联想的教学情境,通过对细节的补充与拓展,有效践行了语用训练。
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是需要立足于深入感知文本内容、把握文本内涵的基础,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言意兼得。由此教师在遴选语用训练点的过程中,既要准确把握文本意蕴,同时也要实现和言语形式的有机融合,立足于这样的契合点展开语用训练,才能够真正做到既得言,又得意。
例如,在《桂花雨》一文中,母亲这样说道:“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通读全文便可发现,这句话实际上便是极为经典的推进言意兼得的关键例句,其中包含了思念家乡、思念亲友的浓厚深情,同时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表达技巧。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此进行如下引导:一样是幽幽的桂花香,不一样的却是母亲对家乡浓厚的深情……并由此展开拓展训练:如果作者说外地的生活环境更优越,母亲会说……如果作者说外地的泉水更甘甜,母亲还会说……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紧扣文本核心,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内核,充分感悟母亲对桂花、家乡以及亲人的浓浓思念,当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语言意蕴之后,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训练语言的表达,通过有效的仿写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句式,实现写法的正向迁移,这样的语用训练必然能够言意兼得。
总之,语文学科具有非常典型的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具体的学习过程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所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也是当前语用教学的最终目标。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文本,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有效语用训练点,同时还要为学生搭建语用实践的良好平台,由此才真正有助于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