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真州小学 徐浩丽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师将兴趣学习引入课堂中,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下文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策略,并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有效参考。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在教学课堂中一味地讲授书本知识为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够了解,长此以往,给整个教学带来了诸多不必要的麻烦。
以往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单一地在课堂上讲解教学内容,缺少师生互动,只顾讲解本课的教纲要求及内容,课堂死板乏味,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对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新鲜感,教师应考虑到这一特点,让教学变得多元化。
通常来讲,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三个常用的教学步骤:层次结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固定的模式用于每篇文章的讲解,使得课堂模式化,呆板乏味,小学生不会总对这样的教学产生兴趣。
应试化就是教师在讲解文章时,总是按照小学考试大纲要求进行讲解,教师还根据此要求找出很多试卷供学生强化训练。这种应对考试的学习模式会给小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学生缺乏语文应用和实际交流能力,学生如同一个呆板的学习机器。
为了给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应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媒体,用图片、视频等把文中介绍的相关景色和内容展示出来,既能生动形象地讲解课文,还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讲解此类借景抒情的文章,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实现学习兴趣的激发。
还有一些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的课文,如在《农夫与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故事内容以动画片的形式播放给学生看,生动活泼地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故事背后蕴含的深刻人生道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语文大纲内容,对需要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化,一般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实际到抽象,让小学生能更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比如在讲解汉字偏旁“木”字旁时,教师可以先形象地告诉学生:木是植物的意思,大部分植物都含有木字旁,比如:树、林、杨等字,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有哪些字也含有木字旁?并把需要讲解的字做成生动的图片,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其次,增加教学环境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老师要想办法多设定一些新颖的教学情境来配合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寓言《南辕北辙》,教师在讲解本课内容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引,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可以这样对学生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想要去楚国,朋友告诉他楚国在南边,他却带着干粮驾着马车往北边走,同学们,你们觉得他最后会走到哪里?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让同学自由发挥,对故事进行有趣的猜想,进而对学习本篇课文产生极大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作业布置。通过作业的布置,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虽然作业布置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只要求数量,要讲求精益求精。小学语文作业的形式多以写生字、家长听写、背诵课文、做卷子等为主,学生的卷子堆积如山,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就此,作业设置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作业的趣味性、生活性。例如在讲解《神笔马良》一课时,内容讲解结束后,学生对本课有了充分的学习和了解,在基本的作业布置后,可以让学生像善良的马良一样学习,假设自己也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笔,想要为父母、老师或者同学朋友画出什么?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自由发挥,画出一幅绘画作品,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且要求学生简单讲述自己作画的原因,要把画出的东西送给谁,自己有什么愿望,这样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继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基于以上对小学语文教学兴趣激发的分析可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无形的力量,是学习的动力。兴趣能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敏锐的思考力。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找到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水平,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的不断进步,促进学生更为长远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