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蕾
(安徽省安庆市石化第一小学)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评价无论是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形式、评价的目标还是评价的结论来说,都显得过于单一。每一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学会从多维角度去度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程度,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我校作为安庆市首批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样本学校为契机,大胆创新,探索小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教师一个激励的目光,一次点头微笑,一次轻轻的抚摸,或拍手表示欣喜,或竖起大拇指等,都能给予学生极大的激励作用。教师要适时运用好这把利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 善 于 运 用Good job!/Great!/Super!/Wonderful!/Well done!/You are clever!/Excellent!等进行言语激励,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
(2)通过画红旗、奖励小星星或小红花、加盖英语等级章、小笑脸等进行形象化的荣誉激励,激发他们学习过程中轻松、乐观的良好情绪。
(3)设计板书评价栏,直观形象呈现评价结果,关注课堂生成,激活学生的竞争力和表现欲。如在教授的Animals in Australia一课中,我利用文本中的koala和kangaroo,将学生分为koala group和kangaroo group,憨厚俏皮的koala在树下静静等待,灵动可爱的kangaroo在草地的原点蓄势待发,在教师安排的层层任务链中,学生每完成一轮,教师便适时做出评价,是koala爬得更高,还是kangaroo跳得更远,学生们透过板书,一目了然,小组间激烈争夺每一次发言的机会,昂扬的斗志在课堂里激发,灵动的思维在课堂中碰撞,评价成为课堂一道最美的风景。
如果评价的主体只停留在教师层面,势必过于片面和单一。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评价也理应成为他们自己的事。在评价前让学生明确要达到的目标,在过程中帮助他们主动对照看齐,鼓励他们给自己作出适当的评价,自我认识到不足之处,再朝着明确的方向迈进,比单纯的教师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一个班级通常会有四五十名学生,教师想对每一名学生都像传统的评价那样亲力亲为,时间与精力上都是不允许的,而英语学科学习又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状况,这使得组建班级学习联合体势在必行。
在班级把学生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由三至四个小组组成,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的观察、记录与评价除以个人为单位外,还以大组为单位。大组与大组之间激励竞争,激活学生好胜的细胞,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大组内各小组之间自评互评、互帮互助,学习氛围浓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名成员的能力所长。这样的学习联合体,既有利于缩小学生间英语学习分化的跨度,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
语言学习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英语的学习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英语老师一人多班制,这给形成性评价带来一定的困难。“英语学习记录卡”的设计可以将评价延伸到家,家长作为教育评价主体之一,直接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去。观察打卡,教师计分实施奖励,并在班级开展“英语之星”评选活动,定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讨论制定相对应的评价清单,运用于日常教学评价中,并根据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努力创设适合学生的评价体系。
中年级段的评价清单从“学生基本素质、课堂表现情况、作业与检测、实践活动”四个方面建立评价,侧重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如: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课堂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高年级段的评价清单则从“学习情感态度、课堂学习行为、掌握语言知识及语言技能、课外作业完成情况”四维角度深入评价,在学生自主评价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多主体、多角度参与评价,更加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考查,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教师根据实际作出阶段性评价,并将“家校联系清单”交由学生带回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家长;家长根据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方面,作出评价,完善表格清单。这种家校合作式的阶段性评价,便于及时在教师和家长间实现评价结果的互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携手共促学生成长。
“构成完整体系,为了学生的学习,评价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是小学英语整体评价体系所遵循的重要评价理念。评价的多元化,根本目的还是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学会自我管理和反思,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一直以来,我们都十分关注学生的展示型评价,创设更多展示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每学期我们都会精心安排一些学生活动,或是布置一些创意性的作业。这些实践活动,以三、四年级“抓基础,引发兴趣”,五、六年级“拓空间,综合发展”为宗旨,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越来越向体系化建设靠近。如:中年级的“创意字母卡设计”“歌谣创编设计”,高年级的“创意卡片设计” “主题作文竞赛”“主题手抄报比赛”,面向全体的“迎圣诞英文歌曲比赛”等。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为了使评价更全面和高效,我们在注重形成性评价的同时,也不可忽略终结性评价。
平时的学期终结性评价,涵盖听力和笔试的测试,为了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具体和全面,我们将口语测试纳入到他们的学期考核中,卷面成绩(包含听力和笔试)占总成绩的80%,口语测试占20%。口语测试主要从字母认读、看图说单词和句子、听句子说应答句等几种题型入手考核,被检目标群体定位在三、四年级,采用3—5,4—6的检测模式,由五、六年级的学生充当考官,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口语检测。检测前先对五、六年级的小考官进行集中培训,合格者获取考官资格;再由他们来对三、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考核。这种师对生、生对生的换位考核检测,无论是对检测者,还是被测者,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过程,极大激发了各自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能力。在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基础之上,终结性评价有了口语检测的加入,也更趋于完善。
透过对英语学科课堂评价体系、课外评价体系、展示型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体系等进行的一系列实践与探索,以多元化的评价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以期学生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