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命体验,在融通中提升“泽生”效益

2018-11-28 15:25:29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张吉芳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2期
关键词:润泽心灵文本

江苏省南通市唐闸小学 张吉芳

张謇是南通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无论是张謇兴建的“大生纱厂”,还是随后兴办的“泽生水利”,都彰显出其浓郁的“泽生”思想,即以润泽学生的生命体验、生存状态和生活情趣味为己任。为此,我们利用语文学科,强化语文课堂内外的链接,积极构建“泽生”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现从我们当下的教学入手,谈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借教材课文,润泽心灵体验

俗话说:文本并非无情物。任何一篇文本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形态有着密切联系,更是作者即时心境最真实、最集中的体现。因此,教材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意蕴和情感元素,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将身心意识浸润在文本内容上,有效借助教材文本,起到润泽心灵体验的效果。

如《爱如茉莉》一文就是一篇充满浓郁亲情的文章,作者以平淡如水的茉莉花为线索,描写了父母之间相互体谅、相互照顾的感人情节。教学这篇课文,教师并没有完全将学生置放在理性的语言训练之中,而是让学生在感知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语言文字所描写的画面,用想象体悟感知语言所描写的画卷。如在描写病房一段中,作者既描写了父母怕吵醒对方时的动作,同时也借助于温暖的阳光、淡雅的茉莉,营造出浓郁而可感的生活情境。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维诵读、想象体悟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这一充满浓情意蕴的画面中,利用可感的情境来润泽学生的心灵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搭建情感倾吐的表达渠道:读到这样的文字,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什么?想到了什么?想方设法将孩子蓄积在内心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利用教材文本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内在关联,引领学生经历了读语言、品内蕴、感氛围、吐真情的思维历程,让学生的心灵在朗读、品味、感知和表达中得到了润泽与体验。

二、借课外活动,润泽思想认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语文学习方式绝不能局限在简单的读读、想想、写写的单一层面上,而需要强化课堂内外的有机链接,开创丰富而扎实的课外活动,引领学生在润泽思想的过程中形成体验,真正为学生的认知体验奠基。

如六年级习作中设置了一篇主题为《学会表达爱》的训练,要让孩子学会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表达出来,并将表达的过程撰写出来。既然是向父母表达爱,就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坐在教室里一味地编造,学生的语言自然也就失去了本真情感,毫无质感可言。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则组织学生先将自己想要对父母说的话撰写在纸上,并借助艺术化的编辑与修饰,制作成一张精致的卡片,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想要说的话当着父母的面朗诵出来,关注父母在聆听时的反应。在真实场景中,学生的习作不仅仅更加翔实具体,同时也充满了浓浓的情感意蕴,更为重要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润泽了学生的思想认知。

从这一案例不难看出,借助语文学科践行“泽生”思想就意味着必须要搭建文本的内在渠道,提升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学生思想认知的纯熟与发展奠基。

三、借环境营造,润泽情感共鸣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不能脱离具体可感的情境,缺乏了情境的支撑和浸润,就会使得语言学习停滞在机械而生硬的泥潭之中。为此,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内容的情境,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教材内容与生活感知的链接上,让学生在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之后,促进“泽生”效益产生质的飞跃。

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很多教师都会将揭示这篇寓言故事所蕴藏的哲理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诚然,对于一篇寓言故事来说,这种终极目标的设定无疑是精准的,但必须指出的是,最终道理的揭示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出来,只有顺应寓言故事表达的文路和学生内在感知的学路,才能让学生顺其自然地感受到的故事中蕴藏的道理。为此,教师就要注重对课堂环境的渲染,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文中破水罐因为没有能够完成主人的任务而失落之情,也相机感受挑水工对破水罐的点拨。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回忆生活,自己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很多孩子从自己的生活实践出发,纷纷罗列出自己利用原本的缺陷而做出贡献的事例:有的学生说自己身材矮小,却在一次足球比赛中,以灵活的动作为班级取得了进球;有的学生说自己虽然有点胖,但在拔河比赛中压轴出场,如同定海神针一般,为班级取得了胜利……在学生的认知与文本中的人物形成共鸣之后,道理的揭示就变得顺理成章。

很多时候,学生的感知与体验绝不能靠教师的机械告知与灌输,而需要将学生的心灵体验与文本中人物的遭遇形成体验上的共鸣,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心灵认知,从而达成润泽情感,促进认知共鸣的效果。

语文教学与张謇人本思想的有机融合,就为我们积极构建“泽生”校本课程带来了鲜明的可行性。我们就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之际,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认知准备,以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学生的生命出发,润泽孩子的心灵,启迪孩子的智慧,提升孩子的素养,在优化学校教育资源的同时,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彰显地方文化教育的底蕴。

猜你喜欢
润泽心灵文本
Ultrafast magneto-optical dynamics in nickel(111)single crystal studi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ultrafast reflectivity and polarimetry probes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海峡姐妹(2020年4期)2020-05-30 13:00:1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郑润泽作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22
书香诗韵 润泽童心
辅导员(2017年9期)2017-06-01 12:10:06
唤醒心灵
读者(2017年8期)2017-03-29 08:45:29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