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阜宁县实验小学苏州路校区 王 华
默会知识是师生、生生之间难以传递的知识,部分教师将知识狭隘地理解为显性的知识,导致学生听得多、说得少;知道得多,体验得少,学用彼此分离,机械化的语文学习中,学生少了心灵的感动。教师要关注学生语感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参与读写实践,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相互渗透,彼此共融。教师要改变重明确知识而轻默会知识的状况,要重视语感的训练。如果教师只强调浅层的规则,就无法对学生的读写进行适当的点拨及智慧的点燃。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达成,要关注过程体验,让学生借助于阅读、质疑产生思考,通过思考进行操作,通过想象进行创新,让知识与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学习来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带进了课堂,他们会以听说读写的方式进行呈现,虽然有时表现不完善、不清晰,但这些资源会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内化。学生的默会资源有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及他们的言谈、情感,这都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要积极利用。要储备“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价值,促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对学生进行默会知识的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愿学、善学,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设置疑难问题,引发探究动机,开展民主对话,用各种教学手段彰显他们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积累、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感悟文本,体悟其中的情感态度,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
在应试背景下,教师重理性讲解,注重学生记忆、概括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导致学生的生活范围变得狭窄,学生的体悟也越来越少。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让学生借助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体味、领悟课程,从而感受智慧的力量、情感的满足。
考试中有诸多知识点、能力点,它们皆源于教材。部分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求学生去背诵、练习、抄写,而文本的内涵被学生所忽视,他们的思考力、创造力的发展受到制约。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探索精神,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演变为一串串僵硬的、缺少活力的数字,追求思维的求成过程,导致学生个性缺失,思维僵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考分为主,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一个个数字,这些数字只能为他们的成绩排序,而无法显示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情”与“境”有机统一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有“境”无“情”会少活力,有“情”无“境”难共振,只有情境相融,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主动地吸纳知识。如在苏教版六上《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感受命运对霍金的残酷,体会他学习、工作的艰难,他靠坚强的意志一直支撑着。教者让学生去品读课文,划出描写他是一位生活强者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教者引导学生去感受霍金的乐观、坚韧、满足与幸福,能被他强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教师要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形成独特的理解。
教师要将自主、合作的理念融入教学实践中,让他们通过观察、体验、反思、交流获得默会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合作中共享融会知识,并实现显性化。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使自己的思维触角向生活延伸,让他们内心深处的默会知识得到苏醒,使知识的学习变得更有活力。
学生在诵读中接受阅读材料的刺激,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促进对言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文本都凝聚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丰富“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在读中披文入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作品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能将文本之美融入自己的心灵,使各种审美心理变得鲜活,思维变得活跃。
教师要引领学生以读理解文本、领悟情感,产生深入的思考。教师要让时于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朗读的形式,以范读激发读的兴趣,以评读让学生表达感受,以赛读引发阅读热情,学生在读中融情,享受朗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魅力。学生在阅读中要善于抓住重点词句揣摩、咀嚼,形成良好的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是不少于145万字,旨在促进他们语感的形成。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学会摘抄妙词好句,实现语感的积淀。教师要引领学生诵读文本,体会文本构思的巧妙、意境的深远。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言材料。学生要走近自然,置身于美景中,感受自然的色彩。语文学习要面向社会,要学习鲜活的民间语言,从电视、广播中学会规范的表达,能走进市场参与调查。教师要将语文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可以将影视、游戏、漫画等引入课堂,引发师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听说活动中,学会规范表达,提升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默会知识未能得到合理的应用,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通过情境、诵读、实践等实现默会知识的积累及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