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意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8-11-28 14:29卢晓惠
文学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文体想象意识

卢晓惠 李 丹

关于文体,《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中说:“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别。”而关于文体意识,汪潮在其《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中提到“小学语文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教,而且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征因文而教,这是一种文体意识。”[1]具备文体意识,教师往往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文本,为高效阅读教学打开另外一扇窗。

一.从文体意识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关乎到文本的“言语形式”。相比言语形式,文体是更为高级的一种语文形式。故而,从文体意识实施阅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凸显语文的课程价值

文体意识强,语文味就浓厚,更能凸显语文的课程价值,反之,则弱。如有一位老师在执教《丑小鸭》时以写实的角度去教学,那就违背了童话的富有想象、夸张的文体特点。基于文体意识,教师才根据符合文体特征的方法实施教学,结合学段特点,有的放矢,才能促进阅读课的有效性提高。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注文体意识,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进而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教师正确解读文本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童话文体具有想象、夸张的特点;说明文具有科学性、真实性的特点。关注文体,有助于教师正确解读文本。而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它的解读方式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实效。倘若教师对文本解读存在欠缺,那么一堂课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也没有什么有意义了。根据不同文体的具体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

2.有助于教师取舍教学内容

即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文体意识审视阅读教学,关注文章的文体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分布好次要的教学内容,舍掉无关紧要的教学环节,将提高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3.促进教师完善教学设计

注重结合文体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如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诗歌的教学注重引领学生通过诵读理解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意蕴;而说明性作品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说明方法,,品读、感悟重点词句的特点、了解全文的说明顺序和结构特点。故而,文体意识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善教学设计。

(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不同文体也存在共同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根据不同文体进行教学、引导,可渗透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不同文体作品的方法,故能促使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时领会文体阅读的方法、技能,学生内化为自身的阅读能力。

同时,对效益Ⅱ类井中层间矛盾突出的注采层段加大“调、堵”力度,实施浅调剖14口、堵水17口,控液240 t。聚驱空白水驱含水高于98%的采油井有17口,在确保注采及压力平衡的前提下采取临时关井11口,少产液598 t、影响产油10 t;对效益Ⅰ类井的59口井实施承包制度[3],承包采取个人承包和分组承包共存的方式,承包人、组包含厂矿领导、技术单位负责人、采油队技术员,每人单独承包2~5口高效井,保证了高效井的生产时率和产量贡献率。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同的文体,在结构表达上具有不同的“文体图式”排列。古人讲“文无体不立”,写文章文体要凸显,根据学习不同文体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文体的文章包含着不一样的阅读理解方法,蕴含着不同的思维训练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句子间的逻辑关系,由此,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价值,促进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如:阅读说明文,主要是抓住说明对象,进行信息的提取,讲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及作用;阅读小说类文章,关键在于抓住小说的人物形象、重要的故事情节,分析环境因素。如此看来,基于不同文体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可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能力,促进其思维的逻辑性、准确性、广阔性等品质的发展。

由此可见,不同文体蕴含着不同的语文教学价值。适度关注文体特征,挖掘“类”的教学价值,利于学生领悟每“类”文体的语言特点,获取“类”的阅读、思维方法与规律。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基于文体意识实施阅读教学的实践

文体意识缺失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浅层次,底蕴不深,往往不能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以下探讨如何基于文体意识进行阅读教学:

(一)在课前预习中渗透文体意识

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往往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后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针对不同的文体,教师可提供学生一个范式,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如《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寓言文章,用“课文主要讲了一个( )故事,揭示了( )道理。”来进行概括,有助于指引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和整体把握。又如:根据写人物传记类的课文,呈现句式“课文介绍了()(人)的等特征,表达了( )”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同时,教师可结合不同文体作品特点,采用不一样的表述词来概括,如叙事性作品常采用“本文讲述了什么、记叙的是什么”等来概括。而说明性作品大部分采用“本文介绍了什么、描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来概括。

(二)在上课过程中渗透文体意识

由此可见,教学一篇课文,就要体现这篇课文的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接近和感知文体,使其更深入理解文本。如某一教师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普罗米修斯》时,是这样渗透文体的:

师: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神奇想象,我们试着用上想象,填补空白,这样能把故事讲得更生动。一起来想,第六自然段有哪些地方可以展开想象?

生:在“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后面加上痛苦。

生:可以加上“他既不能吃饭,也不能喝水”

师:加在这儿,是吗?好,(师在白板上标记“添加符号”)此处有文章可做。来,再加,你来说。

生:他被押在高加索山上。高加索山可以大致地写一下上面的情景,从上望下去深不见底,还有直插云霄。

师:从下往上望是直插云霄。可以。(师在相应处标记“添加符号”)在高高的悬崖上可以展开想象。还能想啊?来,你说说看。

生:还可以在最后面加普罗米修斯的心理活动。

师:没错。(师在相应处标记“添加符号”)你还关注到想象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生:还可以在“尽管如此”后加普罗米修斯的神情——咬紧牙关,紧皱眉头。

师:你看,她把刚才插图中普罗米修斯的神情也给补上去了。(师在相应处标记“添加符号”)加在这儿,是吗?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提到了加想象的时候可以加上环境的渲染,还可以关注人物,加上人物的这种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说得都挺好。那看看,加上以后会不会更好呢?来,开始对学。我们进行——用想象创意复述。好,开始吧!

生练讲。[3]

《普罗米修斯》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文体特征主要有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瑰丽的想象等。这位老师在课堂上能紧扣住神话具有神奇想象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来对课文进行创意复述。首先,教师鼓励学生找文中的空白点和填补点,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说。由此学生在展开想象,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复述,进一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瑰丽的想象来创意复述。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文体意识,并注重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文体语境,促使学生对某一文体意识加以感知,加以运用,充分体现语文的语用功能。

(三)在小结方法时渗透文体意识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可在小结方法时渗透文体意识,帮助学生真正感知文体。体现为:当进行小结概括课文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前预习或者课堂上进行指导,如对小说类文体的归纳方法:“想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重点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以及典型环境这三要素。”当进行小结朗读技巧时,如对散文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读散文时要读得舒缓、融入感情”。当进行小结阅读理解方法时。如“反复朗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看插图、联系作者背景资料、展开想象,我们就能较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当进行小结文体特点时。如对寓言的提示:“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力量。”

(四)在课后拓展时渗透文体意识

在课后进行拓展,一方面可以从同类文体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如在教学完课文《丑小鸭》后,推荐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另一方面,可以从拓展小练笔进行,如教师在讲授完说明文《鲸》后布置状物小练笔,让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比如小狗、兔子、金鱼、乌龟,由此,在课后拓展中渗透文体意识。

三.小结

总之,文体意识应被教师重视。但在小学课堂上,执教者切记一味地进行“文体分析”或是“文体鉴赏”,而应加强对“文体意识”的渗透。增强文体意识,应建立在“课标+学段+文体”三位一体的教学意识的基础上。立足课程标准寻找依据,针对不同文体及相同文体在不同学段中所具有的不同课程要求,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文体想象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快乐的想象
另类文体巧谋篇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无我》:一具身体,两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