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快乐走进音乐课堂

2018-11-28 14:24范刘芬
小学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

⦿范刘芬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音乐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有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敢于创新,学会创新,使学生主动唱演,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在说唱中加强理解。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快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音乐课堂。

创新;主动唱演;游戏;说唱主题;灵活运用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然而,实践证明: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音乐课堂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那么,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如何让快乐真正走进音乐课堂呢?

一、培养创新——敢于创新、学会创新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一种创造性的音乐学习。虽然,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某些规律性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音乐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再创造。那种传统的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师徒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大相径庭。在新课标中将“创造”纳入音乐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学习领域,这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大发展。中小学生的音乐创造活动常常是从模仿入手的,模仿是音乐创造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可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我们现在的教课书中有许多留白处,特别是低年级的教科书,这样的编排就是为了让孩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识字量较少,不识谱,这给教唱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如果一遍遍反复地范唱、跟唱,孩子很容易产生厌烦。因此只有与即兴表演联系在一起,通过即兴表演来激发他们的创新,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彝族娃娃真幸福》这首歌曲,我就出示许多挂图,通过比较知道彝族的服饰特点,边范唱边表演,学生则会模仿我的动作。一节课下来,学生既会唱歌了,同时也会表演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情感的调动,都离不开他们的“动作”,我“放开”学生手脚让他们去做,怎么想就怎么做,并在唱歌时也可以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二、主动唱演——欣赏美、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练习。唱歌教学就是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受到美的愉悦、美的熏陶。从学生热情主动的参与、活泼生动的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等方面来看,我认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适合学生们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快乐的音乐课堂。

三、在教学中游戏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

在教学中应以旧知识为出发点,在有趣的练习中,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新知识迈进,让学生自己掌握新知识,让他们在欣喜的欢笑中感到自己是学习的成功者,是主人。如十六分音符节奏教学中,先教学生边拍手边学儿歌,儿歌的节奏绝大部分是四分或八分的组合,但十六分节奏也在其中穿插。例:

×××| ×× ×|××××|×× × |×××× ×|

小哥 哥| 小弟 弟| 每天 放学| 做游 戏 |咕辘咕辘 锤 |

×××× ×|××××|×× ×|

咕辘咕辘 叉| 哥哥 弟弟| 笑哈 哈。

学生一会儿就学会了,兴致特别高。

四、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唱主题,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确、更理性地进行欣赏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时,优美流畅的主题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全曲的经典之处,是必须学唱和背记的。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说,不仅是一个捕捉音乐形象的过程,而且也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聆听质量,调动全班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要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的角色,从过去音乐知识、技能的权威,传道授业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和学习音乐的指导者,这要求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体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这里,转变教学方式是关键,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就要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阔天地。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快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走进音乐课堂。

猜你喜欢
音乐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嘻游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音乐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