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生活教育 让科学实践“活”起来

2018-11-28 12:59
名师在线 2018年28期
关键词:陀螺创造性科学

刘 梅

(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幼儿园,江苏海安 226600)

引 言

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多往城市聚集生活,因此成长起来的后代幼儿很难接触到大自然的环境,对自然科学领域也没有概念;但是科学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自然科学的重要途径。通过这门科目的学习,幼儿可以培养早期探索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走进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发现生活中的秘密,从而产生探索的乐趣。教师如何帮助幼儿接触和学习科学,也是近年来很多教育人士关注的话题。

一、结合生活教育,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6岁的幼儿认知处于基础阶段,很多学习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利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一)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自然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幼儿生活中会看到许多自然现象,但却不知道是什么;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1]。比如,幼儿天生就对水有很大的兴趣,玩水就少不了,会看到他们把东西扔到水里。不管是一根树枝、一个瓶子还是一片叶子,都是他们的玩具。为了引导幼儿接触简单的科学知识,根据这个现象上了一堂关于水的科学课《沉与浮》。笔者准备了很多材料,塑料包装纸、橡皮、泡沫板和玩具积木等,让幼儿亲自把这些东西投入水中,通过分辨出谁在水面上和水下,感受物体沉浮的魅力。

(二)运用科学探索工具,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如果能把自己身边的物品,经过简单改造变成新的东西,是会引起幼儿兴趣的。比如经常可以看到的报纸,经过剪、折、团,改变纸的形状,幼儿粘贴做成了“衣服”“金箍棒”“纸球”等,“小小的纸能提起一大桶水吗?”“纸儿力气大”,通过改变纸的外形,开发幼儿思维,不仅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动手的成就感,还可以燃起他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种植角的花花草草有时候枯萎了,枯树枝搜集起来,可以让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树皮、枝干和树叶的不同。放大镜和望远镜都是幼儿日常探索的工具,他们会发现新大陆般,播报自己的新发现与新感受。

(三)通过游戏吸引,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比如用玻璃杯、水和纸画的箭头,将装满水的玻璃杯,放到箭头与视线的中央,箭头就会完全翻转过来。利用此类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主动探索原理。或者组织幼儿分组去大自然里捡拾不同的树叶,看哪一组拾到的最多,就有奖励;可以教导幼儿分辨不同的树叶的同时,利用树叶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

二、给幼儿科学探索的机会,做幼儿科学探索的引路人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应当是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因此,对科学的认识不能只靠教师讲解,需要带领幼儿通过亲身的实践,真正掌握原理,了解生活环境;并帮助他们在积累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学会归纳分析,养成研究的好习惯,让幼儿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从具体处着手,培养幼儿动手、观察和实践等能力。

(一)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

幼儿进行科学实践需要一定的材料,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比如上面提到的小实验,就要根据水的特性提供不同的物质材料,由轻到重,让大部分幼儿都能亲身实践,认知到“原来不同的东西扔到水里会有不同的反应”。对于幼儿很感兴趣、会主动选择的材料,要多加提供,因为在他们不经意的动手瞬间就可以学到知识。

(二)指导幼儿学会合作

大班幼儿可以适当开始锻炼他们的社会特性。在平时的科学实践中,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学习两人或多人合作实验,以此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比如,有一课是学习制作陀螺,需要用到胶水、光盘和蜡笔等工具。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制作过程有些烦琐,因此要求他们分组,分配任务,谁负责做什么。班上有一组配合得很好,一位女生负责用蜡笔把光盘装饰好,其他两位男生就用胶水把光盘固定住。不仅如此,为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还可以举办比赛转陀螺,看谁的转的时间最久。

(三)多多鼓励幼儿主动动手

很多幼儿对于需要动手的事情,会有莫名的畏惧情感。这时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一起实践。笔者班上有一个性格内向,名叫贝贝的女生,不喜欢动手,怕自己做错。之前做手工陀螺的活动,笔者就主动和她一组,一步一步教她。遇到她不敢做的部分就拉着手一起做,一边鼓励她“不要怕,没事的,就是这样做的”。最后,贝贝不仅装饰了自己的陀螺,还开心地玩起了陀螺。

(四)多样评价,调动积极性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评价幼儿,不要将是否掌握科学技能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要把幼儿兴趣、实践结果和情感体验都纳入评价的内容[2]。幼儿在“玩”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好奇心,偶尔弄坏道具,此时不要太过严厉的斥责,以免扼制他们探索的欲望。帮助他们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关系的同时,还要重视幼儿参与科学实践的态度,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重要。还要着重培养幼儿主动尝试和不怕失败的精神,对积极参与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让科学探索的热情火焰不熄灭。

三、让科学回归生活,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科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实践经验,归根结底还是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是否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幼儿教育需要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的顺序,在指导幼儿学习到科学原理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再回归生活中,并运用原理解决问题。比如有很多幼儿喜欢在游戏区域玩电动玩具车,对此非常感兴趣,总是想要拆开看看车为什么能动起来。在反复拆装电池的过程中,他们就认识到正负极的不同结果。不仅是电动玩具车,同理家里的遥控器也会装了。

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对于科学教育这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回归生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贴近幼儿的生活,才能让他们更易认识科学,并运用它,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生活是幼儿了解问题本质所在的基础,为幼儿接触科学、掌握科学原理作出了大贡献。

科学教育让幼儿保持好奇心和探索心,但教育不止于此。在新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背景下,幼儿还必须具备能够创造创新的能力。由于创造性的活动基本都是建立在对原有事物认识基础上的,感知经验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因此,教师和家长都要注重不断积累幼儿的经验,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教师要学会利用能吸引幼儿的事物,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这一个科学实践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再从这个问题发散开来,思考为什么。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际的活动,使思维的创意物化。

结 语

总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需要教师结合生活教育,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当然,教师也要及时引导幼儿,学会运用科学实践经验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猜你喜欢
陀螺创造性科学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做个纸陀螺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玩陀螺
NO.6陀螺
科学拔牙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陀螺画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