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青霞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实行,对教学教育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素质教育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越来越被众多的教师和家长认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即在教学中要做到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和培养,而美术科目作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计划的重要教学学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新时期的美术教学不仅要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美术知识的讲授,更要加强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从知识和素养两方面都得到真正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无论在什么科目的教学过程中,良好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如果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科学素养的培养都将无从谈起。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考验着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方向进行一个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具体兴趣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具体的课程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主动完成对于知识的学习,那么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再困难了。
比如,在美术课程“水墨游戏”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备课阶段,就要准备好本课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宣纸、毛笔、国画颜色、笔洗、清水等,并准备好有关水墨游戏的演示视频,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然后,教师要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宣纸、毛笔、国画颜色、笔洗等各种物品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这节课主要就是通过对这几种物品的运用,来感受水墨游戏的乐趣和美感。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给予学生播放有关水墨绘画、点染、涂鸦等创作视频,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中,对本课的知识内容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印象和概念。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进行具体的演示,将毛笔在宣纸上写字、绘画或随意涂抹,让学生感受水墨游戏中线条的灵动与美感。在教师演示后,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水墨游戏的操作,引导学生形成“美就在我们生活中,美需要我们认真的观察发现”的观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美术学科是一门注重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科目,在日常的美术知识学习中,不能只满足于“听懂了”的层面上,而是要做到知识“学”与“用”的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积极给予学生创造知识运用和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所学,从根本上避免“知识学与用分离”的问题。对于美术知识的学习,本就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练习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良好的实践方法,具备了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落实美术科目的教育教学目标。
比如,在美术课程“画感觉”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本课知识的课程导入阶段,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想到的真实感觉有哪些?”并把学生的具体答案写在黑板上:冷、热、悲伤、凉爽、安静、痛、痒等。然后,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进行具体的绘画讲授,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在黑板上用色彩、线条、形状等画出“冷”的感觉,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本课知识的具体画法。在知识讲授完成后,教师要给予班级学生充足的思考和绘画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去感知各个不同的感觉,并将自己的独特体验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从而丰富自己的感受能力。最后,在学生画完后,教师要让每个学生依次上台进行具体的画作讲解,要求学生一边给予老师和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绘画成果,一边讲述出自己的整个构思过程和绘画步骤。教师在认真倾听的同时,也要根据学生发言内容,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总结出美术实践的具体经验和注意事项,促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大胆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科学素质。
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创新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和自身的成长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认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创新中的困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美术课程“动物装饰画”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本课课上需要用到的工具,并让学生在课下通过查资料或实际观察的方法,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不要局限在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上,可以想象自己没有见过的动物模样,甚至可以自己大胆想象,进行动物的创造。让学生依据自己的构思,动手将自己头脑中的动物形象制作出来。最后,教师在学生作品评判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作品创新程度,给予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让学生认识到要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树立创新意识,形成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要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兴趣方向和学习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