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业飞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18)
班级心理教育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从事高中教育教学工作的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必须善于反思,运用智慧,让学生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朝着有利于解决的积极方向发展。
案例一:“众里寻‘她’千百度”
小赵是我班的班长,对自己的要求高。作为一名文科生,她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二模期间的晚自习间歇后,当我回到教室时,发现了她桌上的一张纸条,纸条上写道:“老师,所有的方法我都尝试了,但仍然无法进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下去我还怎么高考啊。我一个人出去走走。”小赵的突然失踪,让我觉得很是意外,和她父母及时取得联系之后,我们驱车在附近的马路上寻找,一直到了深夜,我们都未见其踪影。即便小赵心中有着自己回校的时间表,但对于家长和教师而言,每一秒都是煎熬和担心。第二天上午,我偶然从她的家长处了解到,小赵平时喜欢到某书店看书,我决定不放弃这个机会。当我到达书店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眼帘,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学生。
案例二:“爱哭的女生”
今天,我班的语文教师向我反映:“小张的学习态度实在是太差了,就算是要求她重新默写,也万分艰难。”语文教师边说边生气地用手捶着办公桌。
放学后,我便找小张了解情况,对话如下。
师:“你觉得重新默写是过分的要求吗?”小张:(态度依旧很傲慢)“重新默写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有什么用呢?我会了不就可以了,文化课我就这样了,我还要去学美术呢。”师:“那我来检查你的语文默写,看看到底是否如你所说。”小张:(扔下书包,拿出笔和纸)“默写就默写,烦死了!”结果她依旧有三处错误,我对她说:“我们不纠缠谁对谁错,但幸运的是,至少我发现了你还有三处漏洞。”小张顿时倍感尴尬,低下了头。
案例三:“钉子户”的倔强
小周是班上的一个大个子男生,在提前批次高职院校录取结束后,我对班级的座位进行了调整,大家都没有任何意见,按照黑板上的座位安排进行移动,但我却发现唯有小周坐在他原有的位置上一动不动,表情凝重,不时抬头看着其他学生搬桌椅。当我要求他换座位时,他却极其不耐烦地摔桌子,扔板凳,嘴里还念念有词,十分不情愿。
造成上述三起冲突的原因可以分为显性原因和隐性原因两大类,显性原因即造成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其实是表面现象;而隐性原因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显性原因:案例一中的小赵离校出走的直接原因是模拟考试没有考好,认为自己辜负了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觉得高考前途渺茫,因而产生了消极逃避的态度;案例二中的小张情绪失控是因为父母要求她在兼顾文化课的同时,必须每天放学后去上绘画培训班,为高考增添砝码;案例三中的小周性格内向,平时人际关系较差,不肯换座位是因为怕换座位后会失去同桌的帮助。
隐性原因: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当学生意识到考试情境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就会产生紧张的内心体验[1]。仔细分析上述案例,这三起事件都有着共同的发生背景,即在高考前夕。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敏感且较为脆弱,尤其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学生要经历一些以往没有或不明显的心理体验,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困惑和焦虑。这种焦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和人际压力。
(1)案例一中的小赵,心理承受力差。心理承受力是一种心理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有的学生表现得较为脆弱,他们常常只能享受成功和喜悦,难以承受失败和挫折,只能适应轻微刺激,而不能承受较大的不良刺激。小赵对自己要求高,导致自身学习压力过大,面对考试,用偏激的态度来发泄自己的焦虑情绪,逃避现实,离校出走。
(2)案例二中的小张,承受着较大的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有些家长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他们希望把自己没有机会或能力来完成的愿望,通过子女得以实现。而社会上大多数人思想观念狭隘,认为高考是改变自己孩子命运、自己家庭环境的唯一途径,导致对高考结果过度关注,给学生的身心造成很大的负担。
(3)案例三中的小周,对实现自我需要有着很大的渴望。但除了自身努力外,还需要获得同伴的帮助。他性格内向,对尊重的需要和在群体中地位下降的矛盾,导致人际关系恶化,使他只能和极少数的班级同学交往,一旦调整座位,就会产生不适感。
针对来自学习、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压力,造成学生考前焦虑的问题,结合本班学情,可以采取如下的疏导策略。
(1)自我激励,增强信心。①丰富学生的课桌文化,让学生在课桌桌角贴上自己喜爱的励志名言,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②记录学生活动的瞬间、取得的荣誉,制作班级照片墙,当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时,使其通过情景再现,鼓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挫折;③利用黑板一角,写下激励的话语,并不断更新,让学生每天都目标明确,接受积极思想的熏陶。
(2)注重方法,科学安排。①在考前将班级宣传的主阵地——黑板报变成提供学法指导、心理辅导的传播媒介,精心选择适合学生的考前心理疏导方法和策略,减轻考试心理压力;②科学安排座位,笔者和任课教师通力合作,细致分析每位学生的强势学科和薄弱学科,进行科学组合,实现学科间的同伴互助。
(3)教师寄语,家校联系。①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备考氛围;②利用互联网技术,班主任同家长及时进行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家校合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让自己的思想教育工作有针对性,能切实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疑惑,就要不断反思,深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
(1)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巧用言辞,深入思考,不仅要看到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和表面现象,更要追根溯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面对学生顶撞教师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学生的品质恶劣。
(3)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要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1]。
错误有时也很美丽,我们虽无法阻止学生犯错,但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必须善于反思,运用智慧,让问题朝着有利于解决的积极方向发展。这些特殊的经历也鼓励着我,促使我不断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排解学习压力,树立信心,和学生一起奋斗、一起思考、一起发展、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