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虎
(江苏省南京市莫愁湖小学,江苏南京 210000)
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受众多元素的影响,群体性影响就是其中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深深感受到对于班级中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功能,让班集体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旦采取打击、拆散等武断性措施,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益,严重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我国著名教育实践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领袖的魅力是无穷的。在班级的非正式群里,都会有一位大家公认的领袖人物,他们总是能通过自己的威信和气质来影响群体中的其他成员。班主任就需要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群体里领袖人员的作用,善于发现并挖掘他们的优点,给予其真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
笔者班级中曾经形成了一个以打闹搞笑为主的非正式群体,在平时除了小打小闹外,还时常在一些常识技能课中以破坏纪律、扰乱课堂为能事,这让其他学生头疼不已。如何正确引导这一类学生呢?班主任就将目标聚焦在领袖人物小涛身上。通过留心观察发现,虽然小涛也有破坏纪律的表现,但他平时为人热心、乐于助人,同时还擅长手工制作。为此,笔者决定先从小涛身上着手,一方面经常在他人面前表扬小涛的优点;另一方面也经常展示小涛的手工作品,并勉励他们将自己的搞笑能力运用在正规的渠道上,如六一儿童节班级自娱自乐的文艺表演上,或者是班队课中提供展示的平台,组织他们排练一些小品剧来宣传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等社会公德。
在这样一系列的关注之后,小涛同学的转变非常大,他在学习上更加认真,尤其在班级纪律上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很多教师都评价他“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在他的影响和感召下,这个群体的形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事实证明,在非正式群体的转换和引导中,并不需要以严厉批评为主要手段。正所谓“宜疏不宜堵”,笔者正是抓住了群体中的核心人物进行巧妙地引导和点拨,有效地将一个非正式群体从消极型转化成了积极型。
由于这些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这些群体中的学生在志向、经历和爱好等方面有着相同或者相似之处,彼此之间能相互包容、相互悦纳,成员之间的情感非常深厚。因此,这些群体通常具有一定的内聚力。一旦某一位成员遇到问题,其他成员都会积极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正面能量,班主任需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促进班级管理效益不断发展。
笔者班级中有一位学生爱好绘画,她喜欢运用画笔对班级中发生的一些故事进行创作,或者写在本子上给朋友看,课间总能看到一群学生围在一起欣赏她的画作,时而发出哈哈的笑声。她所创作的《幸运学校里的“倒霉”班级》就曾在班级中掀起了一股绘画风,很多学生对此非常热衷,还非常期待自己的出场。就这样,一个小型的非正式群体就此形成。笔者并没有一味制止他们,而是通过他们创作的内容,及时了解班级的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室里图书角的图书借阅率有了明显提升,学生的阅读风气也有了较大的转变。学生之间不仅有着良好的互动联系,同时还形成了相互阅读、彼此交流的良好氛围。
班级活动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参与活动的核心载体。如果在一个非正式群体活动中能彰显学生的独特价值,这不仅是对其个人的肯定,同时也是对这个非正式群体的肯定,对班级管理和团队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1]。
笔者班中的小池和小宇都特别热爱舞蹈,即使在课间也会跳上一段学过的舞蹈,有时还充当小老师来教其他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了一个以跳舞为核心的非正式团体,但由于缺少相应的关注,一直没有展示和彰显自己价值的平台。在去年的六一儿童节,学校要举办“童星奥斯卡”颁奖活动,笔者就鼓励他们参加这次学校活动的海选。一开始,他们还有所忌惮,有点不好意思,但在笔者的不断鼓励下,他们最终鼓起勇气参加了海选,并选择了跳新疆舞。笔者也积极配合他们,并与音乐教师联系,给他们借舞蹈教室,邀请音乐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最终,他们的节目获得了学校教师的一致好评,在海选中脱颖而出,成功登上了六一儿童节正式表演的舞台。看着他们在舞台上又蹦又跳的样子,班级中的学生不断为他们鼓掌、欢呼,既高兴,又自豪。最终,他们的表现征服了在场所有人,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班主任要积极为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能有机会将自己的能力和才能表现出来,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班主任要积极借助这些非正式群体的转变,集聚并释放正能量,不断促进班级管理的高效益发展。
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是一项漫长而巨大的体系性工程,不仅是学校和教师单方面的任务,社会、家长也应承担不可推卸的职责。如果将教育问题全部抛向学校或者教师,学生所经历的教育必然是不完整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强化与家庭、与社会链接沟通的意识,在多方合力下,让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笔者曾带过一个班级,有五六个学生特别迷恋歌星林俊杰。经常有家长向笔者诉苦:“老师啊!这可怎么办呢?将来到了中学如果还是这个样子,那怎么得了啊?一旦有新歌就要买碟片,买了就不停地听,作业也不写,连家门都不出。”还有的家长几次说到,为了管这件事情,好多学生与家长都有了冲突和矛盾,从家长的埋怨中,笔者看到了他们内心的焦虑和无奈。同时,笔者在班级中也发现,只要有学生说不喜欢听林俊杰的歌曲,她们就会在言行上排斥,甚至是抵触这些同学,严重时还会有口角发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们专门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一方面,要求家长抓住家庭中的教育契机关注孩子的表现,另一方面,也着力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明星成功的背后其实也蕴藏着很多的努力和艰辛,了解每个偶像成长的历程。在班级中,笔者还开展了“明星背后的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们搜集大量关于明星成长的信息,了解他们成长的故事,洞察其成功背后的秘诀。在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合力下,班级中的这些追星族有了质的变化,虽然她们依然迷恋自己喜欢的明星,但也懂得了尊重其他人的选择,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只关注明星身上耀眼的光环,能够从明星身上获取成长的资源,汲取明星身上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为自己生命成长寻找到了动力。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对班级中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我们不但要有准确的洞察与认知,还要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引领策略,在协调了各方面的力量资源下,让这些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提升了班级整体的管理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