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锋彪
校园文化是经过几代人对学校长久维持和长远发展积淀下来的优秀成果,是对教育的一种思考,是对人文的一种相传,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学校的校园文化,从侧面上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特色鲜明、历史悠久以及内涵博大精深。
一.构建温文尔雅的文明礼义体系。积极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全体师生包括学校家长经常性进行诚信教育,或者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培树文明礼仪新风,帮助师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建立健全人格,塑造品行修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都具有积极借鉴意义。反过来说,学校的的校园文化形成,必定要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学校的“原料”是学生,“产品”也是学生,而“生产”“加工”的过程就是转化学生思想、规范学生行为、输送科学知识的过程。毋庸置疑德育是第一位的,一个人的修养如何,最终通过他的一系列行为表现出来。近年来,各学校推崇的国学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就是看重了传统文化德育育人的方面。可以说,在以后的教育中,德育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在学校,文明礼义可以说是一个学校长远发展的生产力,是一种可待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但要我们去传承,还要我们去发展,“温文尔雅”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我们学校的师生也理应如此。
二.构建和善至美的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传统文化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反映的是现阶段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个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校园文化也是一样,它也是必然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适应本地的文化土壤,要符合本地的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人把校园文化的积淀,把对学生的培养当做事业来做,校风实际就是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就是对校园文化最集中的表达。一个学校的理念是否先进,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是否具有价值效应,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发展的软实力。学校要紧密结合当地的乡情与风俗,深入挖掘本地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结合时代创新要求,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精髓,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情感认知或者符合实际的行为习惯。由校园文化衍射的价值体系对于学校的定位和长远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整合师生道德意识,培养师生精神素养,搭建价值体系构建平台和纽带,分层次分阶段构建学校师生参与渠道,可以说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战略任务”。当然,任何阶段的学校校园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切合实际的反映时代价值体系的根本特征,也只有这样,校园文化才能持久传承并成为学校发展的思想体系和思想成果。
三.构建温良恭俭的待人接物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有硬件和软件之分,或者说是有物质构成和精神构成之分。校舍建筑、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园林景观等等都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构成,是显而易见的;学校精神文化构成是隐性的,是无法看见但可以预见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基础,而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凸显,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通过所谓贴在墙上的的校训和教育理念能够完全让人信服的,并不是夸夸其谈的简介。特别是在学校师生平时的待人接物上,要看是否充分体现出这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否深入人心并得以传承。接人特物实际出是完善人格或者说是丰富交往内涵的过程,师生的一举一动都时不时地体现着人格魅力存在与否。校园文化涵盖了学校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炼和发展这个理念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师生在待人接物上的修养和行为习惯养成。这样,隐性的文化就会变成显性的行为,其中内在的精神实质和文化是任何人无法抹去的,会一直在这个学校永续,而经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必然会代代相传,这也是学校校风得以延续的基石,更是学校充分活力与生机的基石。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不但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基础保障,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健康有效的校园文化,既可以全方位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多角度启迪学生的心智,当然更重要的是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