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信宜市朱砂镇龙埠小学 黄世连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有“作文恐惧症”,主要表现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在写作文过程中闭门造车,不是模仿范文就是抄袭其中的段落,作文水平很难真正提高。其实,作文并不是“为写而写”,而是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有感而发,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灵感,让学生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通过观察生活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通过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作文指导,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学生反映作文难,往往是因为缺乏生活经历,难以发现写作文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化教学,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去写作,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出缘于生活的佳作。学生只有深入生活去观察,才能发现生活素材的闪光点,才能让作文充满生活气息。
例如,在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习作课中,学生在作文中大谈自己的理想,有学生说自己要成为科学家、做探月太空人,做慈善家,做发明家等等。但是,这些天花乱坠的理想真的就是学生的实际想法吗?如果没有这些空中楼阁的一样的吹嘘,学生就不能写出好作文了吗?面对这样的窘况,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进行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一说自己实实在在的理想。在这样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会放下看似伟大实则虚空的理想,真正地思考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在二次作文中,有的学生说想做一名面点师,因为他从小最喜欢面食;有的学生说想开一个花店,因为妈妈非常喜欢花;有的学生写到将来要做个坦克兵,因为他从小最喜欢坦克车玩具,他想开真坦克……这些包含着生活情愫与灵感的思想不但感动了作者,也会感动读者,因为这其中融合了学生们的真情实感,而不是空泛虚假的文字装饰。
“生活是艺术之源”。如果作文缺乏生活的真实感悟,那么就会失去感染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看到、遇到的真人真事、感动自己的某个瞬间写到作文中,这也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活、在生活中获得灵感的好方法。生活中的灵感稍纵即逝,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什么是“灵感”,这就需要教师巧妙引导,或者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一些生动有趣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一个学生描写他渴望看动画片但是家长不允许的情景,他并没有直接描写父子之间的冲突,而是写道:“爸爸保护遥控器就像解放军叔叔保护他的枪,我根本没有机会抢夺过来,所以我只能想自己的办法,那就是趁着洗脚的时候偷偷瞄一眼,我故意把洗脚水调得很烫,这样我就能多泡一会脚,然后多看一会电视……”孩子的天真和童趣跃然纸上,一个活泼机灵的形象也灵动地展示在读者面前。这就是生活中的灵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掘更多这样的闪光点,让作文更活泼生动,富于感染力。
如果将写作比喻为一棵树,那么生活就是大树扎根的土壤,只有在生活中广泛收集素材,才能使写作之树常青。而对小学生而言,日记则是其获取作文素材并加以积累提炼的最佳方式。教师培养学生记日记的良好习惯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态度要认真,学生需要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把握好日记素材的选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将这些感触利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不能敷衍了事。第二,坚持。在开始记日记的时候,很多学生热情高涨,每天都能够完成记日记,但是慢慢地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教师要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勤练笔,勤坚持,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的道理。
在具体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结成学习小组,每组有一名组长负责管理日记,全组在同一日记本上进行记录。每天值日组员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见闻和经历。下一位同学接过日记,则要先阅读上面的内容,并写出读后感或者自己的想法、意见等,接着完成自己的日记内容。这样就能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记录和表达的机会,同时也有观看、评论其他同学日记内容的机会。组长每周和成员一起整理出最佳素材,并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则可以从每组提供的素材中找出学生最喜欢或者有意义的素材作为作文主题。在这样的记录、学习、积累模式下,学生的作文素材应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为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观察能力。学会观察生活是学生发掘生活化素材的第一步,学生主动发现事物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观察理解,才能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学生提炼生活化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握“换位观察”的技巧,不但要从自己的感受发现,而且还要观察周围人的感受和行为特点,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调整视角,从而使学生的情感收获更加丰富。例如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等公交”场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观察,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一名学生通过观察“等公交”的情境,在作文中写到:“同样是在站台上等公交车,我心急如焚,盼着公交车快点来,恐怕今天上学会迟到。但是我身边有两位老奶奶,她们一直拉着手说话,其中一个老奶奶说‘车一来你就要走了,我真想让车再晚来一会儿’。”教师要善于抓住作文教学的生成性,鼓励学生开展深度思考:“为什么在相同的环境和场景下,人们会有截然不同的想法呢?”
这样的问题会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通过这一事例学生认识到,由于观察者所处的角度、心情和看法不同,所以观察结果也有很大不同。怎样才能表现出这些不一样的视角,并且成为作文中有价值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怎样选择有价值的素材。教师可以就这一案例引导学生拓展观察角度,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转换视角,从而人获得更丰富的素材。在以“我”为视角的素材发挥中,主要描写了等公交车的焦急心情,如果其中过多地掺入两位老人的对话,就会出现作文跑题现象。如果以两位老人为“主角”,则侧重于依依惜别的描写。由此可见,在生活化素养的应用中并非越多越好,只有重点突出才有写作价值,才能突出作文特色。
将学生带入生活中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直观的形式。例如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和学生们一起欣赏欣欣向荣的春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观察任务:你在春游看到了什么?哪些景色只能在春天看到?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事物进行描述,完成作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春游活动中不再走马观花,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发现不一样的春天。有的学生观察到刚刚抽芽的柳枝是柔软的,而冬天的枝条比较僵硬;有的学生观察到桃花含苞待放,花蕾是深红色的,而一旦开放,桃花就会变成粉色,开的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浅;有的学生则观察到小河两岸长满了青草,这些青草和去年的枯草融合在一起,嫩绿中隐藏着黄色……学生的这些观察深入细致,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议论,情绪非常高,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这样的生活实践中,学生们不断发现新的写作素材,避免了平时写作文“无话可说”的尴尬情况,同时也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不再像以往一样都是些空洞的语言描写,缺乏真实性和文字细节。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化素材,通过视频、音频、图片、音乐、文字等表现形式,引领学生发现生活的不同侧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例如在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作文课上,教师可以在网络中搜集关于当地环境污染的一些图片、视频,同时和治理之后的景象做对比,以弥补学生在这方面生活经验的不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小导游”情境,让学生结合多媒体画面说一说环境保护带来了哪些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有怎样的体验……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观察生活变化,这些都能够成为学生写作文的好素材。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表达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才能体验到其中的美好,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假大空问题。扎根于生活,才能获取丰富的素材,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灵感,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赋予这些素材以艺术化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在创作中获得升华,以此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