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节日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2018-11-28 06:18胡丽云
文学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胡丽云

传统节日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符号体系的表征之一,发挥着凝聚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1]。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趋深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其“中国味”日益渐微[2]。因此,基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国传统节日的当代价值重塑已迫在眉睫。我国传统节日以饱含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价值内涵、以约定俗成的民间形式,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锤炼和陶冶着中华民族的个性和品格,在传承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文化记忆、增进民族心理认同、维系社会和睦等层面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着其他文化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传统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通过传统节日进行定期活动表演,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丰富精神世界,而且可以提高民族自信心,维护民族尊严,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难以保有民族本色,更谈不上民族文化的世界地位。传统节日是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如我国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它们超越了地区和社会阶层,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心中的重要节日。节日习俗满足了广大民众物质、精神及审美的需要,同时在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用这些传统节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发扬和推广。

1.中国5000年传统文化的特色

伟人毛泽东在几十年前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与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3]”。节日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中国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积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4]。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积极作用。

然而传统节日的节日氛围逐渐淡化,人们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些承载着丰富文化内容的仪式被简化,自己制作的节日食品越来越少,过节的氛围越来越淡薄。节日的深层文化内涵缺失,使节日变成了“消费节”和“旅游节”。越来越多的孩子对传统节日渐渐陌生。英语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和文化渗透,使青年人对西方的主要节日非常了解。而传统文化教育相对缺乏,使有些年轻人甚至分不清楚公历与阴历,只知道国外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却不清楚中国的七夕节和清明节是哪一天。因此,深化传统节日意识和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2.以传统节日助推爱国主义观念时代传承

以国为家、家国一体、先国后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和情怀,对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教育活动加强节日内涵的传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设相应选修课程,通过课堂讲解、讨论,使学生从认知和情感层面认识和体验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让我们每个大学生都要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都要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学校还可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习俗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第二,学校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和社会实践,有创造性地将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融入其中。开展传统节日为主题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第三,举行传统节日的礼仪活动,分享学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作品,传递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鼓励学生创作与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自编通俗易懂的音乐节目,美术作品。这样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理解与体会传统节日的内涵[5]。这种浓厚的传统节日宣传氛围,使传统节日有了时代感,与现代生活结合更紧密,重新焕发生机。

3.党的十九大为弘扬民族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

早在2007年,我国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和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政府和社会也采取了相应措施,重现节日的文化内涵,一是政府应对传统节日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的发展给予积极引导。2017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文化建设,就要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爱国主义文化如涓涓细流,融入到生活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6]。大学生是爱国主义的主力军,爱国主义情怀是实现民族振兴、繁荣发展的精神支撑。传统节日在历史的发展中承载着民众精神或文化层面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也会进一步助推新时期人们爱国主义精神的提升。“传统节日以民族凝聚力的表现形式传递着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也正是因为传统节日‘根植’民众的特点、蕴含民众爱国之心的特色,才能传承历史、统合未来”。

4.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传承数千年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都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高度体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凝聚性,以及中国文化的草根性。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聚合。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至圣的地位。人们回家不仅仅是一次亲情的聚会,一次礼物的馈赠,更重要的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这对社会和谐与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民族文化遗产的春节。不但需要呵护珍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经营。祭灶、扫尘、放鞭炮、贴春联、挂年画,以及每年端午节的祭祀、划龙舟、悬艾叶菖蒲,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这些活动表达了人们崇尚自然、亲近血缘、缅怀祖先的心愿,是节日文化的重要支撑。作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沿袭优良节日风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弘扬民族精神一直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以传统节日为出发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有重要意义[7]。

我国的清明节与西方的感恩节类似,节日前一二日便有清明节祭祀、踏青等习俗[8]。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以孝为先,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这种文化是使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在古人与今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代际关系,这种民族根基使清明节更具有强大生命力。在扫墓祭拜烈士的过程中,强化了对先辈的怀念,记住他们英勇奋斗的革命历程,有力的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支撑,是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旗帜,发扬民族精神,能够激发中华儿女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9]。

当今各国相互竞争,提高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各国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华民族要具有凝聚力,树立核心价值观和加深文化认同非常重要,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与繁荣,就要重视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拯救这些流传千年、意蕴丰富的文化记忆,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重现活力,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国家和人们的越来越重视,多个传统节日被列入法定节假日。这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形象,也使传统节日成为承载中国人重要的精神载体,有利于树立和平友善的国际形象。同时,丰富并发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关键成分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

[1]黄玲丽.我国传统节日面临的时代挑战及当代价值重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5),100-103

[2]刘亚敏.传统节日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 年第3期,153-154

[3]王霁.中国传统文化[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

[4]赵晓娥.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关系问题探论[J].理论专刊,2016,5,81-84

[5]王方语.试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推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意义[J].时代青年,2017,811,72-73

[6]邵爽,刘美丹.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传统节日的现状与保护[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8,62-64

[7]郝小松.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52-53

[8]李阳希.从中国大学生对中西方节日的认识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67-68

[9]袁德润.文化传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爱国主义中华民族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