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林
摘要:通过工程实例,阐述钻孔灌注桩结合锚杆在基坑边坡综合支护中的应用,具有稳定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施工环保等特点。
关键词:基坑;钻孔灌注桩;锚杆;边坡支护
随着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大量人员进城工作居住,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构建筑物建设必然向空中和地下发展,高层建筑的基坑(地下室)、依山建筑相当普遍,建设中必然涉及边坡稳定及支护问题,当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边坡支护形式,才具稳定性、经济性,施工可行性、施工环保等特点。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旋挖法钻孔灌注桩结合锚杆在基坑边坡综合支护中的应用。
1.工程概况
拟建的某人民医院住院大楼位于某县城北书画公园南侧,即北环公路与市政道路交界处,设计楼高17层,设置一层地下室,基坑边自然地面标高为86.00m~94.00m,基坑面积约2810.71㎡,基坑周长约171.00m,基坑底面(含基础深度)高程81.50m,基坑实际开挖深度4.50m~12.50m。基坑支护地段为南侧和东侧,形状为“L”字形。依《广东省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规程,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为保证道路、围墙、管线和地下室安全,需进行基坑支护。
1.1工程地質条件
场地地层主要由第四系人工填土、残积的砂质粘性土、全~中风化花岗岩组成,其中砂质粘性土以松散为主,层顶埋深95.89m~101.44m,层厚4.70m~7.90m,平均6.51m。全风化花岗岩呈土柱状,层顶埋深88.19m~96.43m,厚度10.60m~17.30m,平均13.69m。强风化花岗岩呈半岩半土状,层顶埋深73.89m~85.53m,厚度15.70m~30.50m,平均22.10m。中风化花岗岩以块状、碎块状为主,层顶埋深47.59m~65.44m,层厚1.60m~5.60m,平均3.37m,钻孔未揭穿。
1.2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内地下水上层主要是赋存残坡积砂层中,全风化花岗岩为强透水层,下部强风化基岩透水性中等。地下水动态受气候季节影响较明显,并受大气降雨补给,排泄条件较差。钻孔地下稳定水位埋深标高由1.30m~19.50m,平均6.61m,动态较稳定。
1.3基坑周边环境
场地周边环境:场地西、北面为中心广场,地下室与其连接,不需支护,东北面为拟建医技楼,距基坑边线约8.00m~15.00m;南面为山坡地,前期已进行边坡加固支护,总体周边环境较复杂。
根据上面的分析,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详见基坑边线平面图(图1)。
1.4.土层力学参数
根据场地钻探资料和设计施工经验,各土层力学计算参数见表1。
2.基坑边坡支护
2.1设计方案比选
(1)地下连续墙:虽然刚度大,止水效果好,适用地质条件差和复杂及大深度基坑,但是造价高,施工要求专用设备。
(2)土钉墙:虽具施工简便、见效快、工期短、经济性好等特点,但要求围岩土质好,土钉支护仅稳定局部土体,抗滑力有限。
(3)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具刚度及锚固力。桩施工无振动、无噪音、无挤土,对周围环境影响小,墙身强度高,刚度大,支护稳定性好,变形小;预应力锚杆,锚固力、抗滑力较强,二者配合使锚固体系保持稳定,造价合理。
综上,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基坑周边环境情况,从安全、经济、可行、施工环保出发,该基坑工程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锚杆的支护结构形式进行支护。
2.2工艺原理
钻孔灌注桩和预应力锚杆通过围梁形成二元挡土围护结构,该支护体系通过整体刚度来控制基坑变形。一方面通过钻孔灌注桩进行挡土,另一方面,通过预应力锚杆将支护结构承受的力传递给稳定地层,通过对锚杆施加张拉应力,有利于锚固体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拉杆与锚固体的握裹力以及锚杆体强度的共同作用,使锚固体系保持稳定。
2.3基坑边坡支护设计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和周边环境,设计时将基坑周边划分为A区、B区、C区、D区共四个区段进行计算,依计算结果,基坑支护结构如下:
A区、B区、C区、D区均采用钻孔灌注桩+锚索进行支护,钻孔灌注桩沿基坑边线设置,桩径为800,桩长14.00m~24.00m,桩中心距为1000mm,采用旋挖法跳钻施工。
锚杆施工,孔径150,倾角30°,设3根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注水泥浆。第一排锚索长度为20.00m,自由段5m、锚固段15m,位置位于桩项冠梁处;C区、D区加设一道腰梁,C区位于88.00m处,D区位于85.50m处,腰梁与锚索连接,锚索长度为35.00m,自由段5m、锚固段30m。腰梁尺寸为600x400mm,C25混凝土。桩间墙挂网喷砼。桩顶放坡一级,坡高9.00m~15.00m,坡度60°~65°,采用锚杆挂网喷砼,已支护。详见桩锚支护示意图(图2)。
3.排水要求
(1)本工程在基坑顶和基坑底设置排水沟,基坑底每隔一定间距(约25.00m~30.00m)设置集水井。
(2)灌注桩顶的排水沟可以与施工场地的地表排水合并设置,并且要求对基坑护顶外的坡面或地面进行硬化处理,以防止雨水渗入到土体中。
4.施工工艺、要求
本工程分为灌注桩及锚索两个施工阶段,在施工锚杆前先施工灌注桩。
4.1工艺流程
4.1.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一放线定位一护筒埋设一桩机就位一钻进、护壁、清孔一吊放钢筋笼一灌注水下混凝土一成桩。
4.1.2锚索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一测量定位一钻孔一锚索制安一注浆一张拉锁定一封锚。
4.2施工技术要求
(1)采用全站仪测量放线定出钻孔灌注桩桩位及每排锚孔的轴线及孔位。
(2)施工前,做工艺性试验,以确定各项目施工技术参数,包括:钻机转速、混凝土的配合比、外掺剂的配方、水泥浆水灰比、注浆泵的压力、张拉参数等。
(3)施工时,先施工钻孔灌注桩,待灌注桩达到一定强度进行土方开挖,开挖时分段分级,再进行锚索的施工。
(4)锚索施工前定出孔位并作标记编号,孔位的偏差不大于50mm;锚索施工的倾角误差不大于±2°;注浆孔附近的面层混凝土应具有抵抗注浆引起的压力扩散作用。同时,注浆时应防止压力过大而影响到周边环境。
(5)基坑边坡设置10个沉降、位移观测点,基坑外2m~5m范围内沿周边设置地下水观测点6眼,定期不定期观测,及时掌握边坡的沉降和位移量及地下水变化,指导基坑的支护及开挖工作。
5.结语
(1)本工程在施工及竣工后,根据监测单位的监测,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沉降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处于稳定状态。
(2)钻孔灌注桩结合锚杆组合的基坑边坡支护具安全可靠、设计理论先进、施工技术容易掌握、支护及时、施工环保等特点,与其他支护方式比较具有工期较短,造价经济合理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基坑边坡支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