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球职业化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11-27 21:56崔耀振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职业化网球困境

摘 要:尽管网球越来越成为一项热门的体育项目,但其职业化道路却很曲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网球职业化的困境,提出职业化的对策与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网球;职业化;困境;对策

一、我国网球职业化的困境

1. 网球运动开展时间短,对竞技网球认识模糊。网球这项运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才引入,一直作为舶来品,曾经一度被视为贵族项目,开展不够普及。这也是中国网球为什么一直在世界舞台上默默无闻的原因。2003年中国网球实行了女子职业化之后,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双打冠军,网球才逐渐被更多的人关注。2014年李娜夺得网球大满贯,女子网球运动开展得较好。相比而言,男子网球运动就默默无闻很多。这与体育相关部门领导对网球的认识不足也有关系。

2. 举国体制下网球职业化开展难。我国培养运动员的特色就是举国体制,这种体制既有优点也有弊端。优点就是集中国家力量培养运动员,给运动员带来巨大成绩,给国家带来荣誉;然而运动员要服从国家安排,根据国家需要进行训练与比赛;缺点是运动员缺乏自主选择,没有自主性。但是举国体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体制,在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这对网球职业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相比国外,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大都选择职业化道路,运动员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比赛,运动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的排名和奖金的多少,自主性更强,自身竞技水平也得到提高。

3. 网球训练水平低,竞技和后备人才薄弱。我国教练员普遍存在理论水平低于实践水平的现象,有专家认为我国教练员对世界网球发展形势的不足是造成网球在世界排名较差的主要原因。中国运动员经常会因为一些伤病原因无法参加比赛或退役,而这种情况在国外却很少见。当今网球技战术日新月异,各种打法、训练手段层出不穷。中国教练员能不能很好地认清形势很关键,而且网球训练水平低下,不仅不能很好地调动运动员的潜能,取得良好成绩,而且更容易造成运动员身体损伤,一旦受伤就会影响比赛成绩,对网球排名、竞赛都是很不利的。网球职业化也离不开后备人才的培养,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是网球成绩的重要保障。

二、开展网球职业化的对策

1. 举国体制与多种培养模式相结合。西方培养职业网球运动员主要有以下几种培养模式:家庭出资培养、经纪人培养、俱乐部或企业联合培养、国际组织等联合培养。毫无疑问,举国体制是我国集中力量培养人才的主流制度,在一段时间之内是不会改变的。虽然我国女子网球实施了一段职业化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还远远不够。建议引入俱乐部或企业与国家合作培养,平时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俱乐部或企業挂靠,在有一些国际性赛事需要代表国家参加时,再由国家出面进行集中训练。这样运动员的自主性能得到提高,有很好的物质后勤保障,运动员接受到好的训练方法,成绩会提高得很快。

2. 引入国际网球赛事,拓宽国内网球市场。网球四大赛事(澳网、温网、法网、美网)作为网球最重要的比赛,一直深受网球运动员及爱好者的关注。通过对中国网球协会公布的赛事可以看到,中高端的国际网球赛事在我国增长迅速,同时国际赛事举办城市也逐年增加,这样本国运动员可以不出国门就能参加国际赛事,不仅削减了经费,同时还邀请外来运动员参赛增进交流机会,切磋球技,有助于职业化的发展。而且大型赛事的举办也提升了网球在我国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到它,有助于挖掘潜在网球群体。值得关注的是,网球的中高端赛事在我国比较稀缺,这也说明国际网球对中国的认可度还不是特别高,这就需要我们自练内功,提升竞技水平。

3. 普及大众网球,储备后备人才。体育项目开展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众体育,网球要走职业化道路保证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大众网球的普及。建议明确网球发展方向和目标,从青少年开始,推进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积极鼓励支持各类网球俱乐部、网球学校的建设,加强公共网球场地数量的建设,积极培养奥运后备人才以及各种大型网球赛事的二级、三级队伍建设。

三、结语

我国网球职业化是适应国际网球大环境,取得优秀成绩的必要选择。尽管现在成绩还不是很突出,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希望可以让网球事业蒸蒸日上,网球职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田园.中国职业网球的困境及发展趋势[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34):60-64.

作者简介:崔耀振(1982— ),山东青岛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化网球困境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困境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