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娟
摘要:文言文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其中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高考备考中解答“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题型的一些技巧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考备考;文言文;理解翻译;技巧;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037-01
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1.翻译技巧
1.1 找准三处着眼点——明确考查点在哪里。
1.1.1 着眼点一:实词——思考是否为五种特殊实词。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次。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1.1.2 着眼点二:虚词——思考译或不译。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等。二是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词等。
1.1.3 着眼点三:句式——思考是否为特殊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特殊文言句式有五大类型。有以“......者......也”等为标志的判断句;有以“为......所......”等为标志的被动句;有以“之”等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有省略句;还有一些固定句式。
1.2 合理运用六字诀——变考查点为得分点。通过三处着眼点,让我们找到了题目的命题点和翻译的采分点,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字字落实可以合理运用六字诀。
1.2.1 留。“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名等专有名词,可保留不译。
1.2.2 换。“换”即翻译时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包括: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意思;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如“妻子”是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
1.2.3 调。“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是定语后置句,译时要将定于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寻找一个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1.2.4 删。“删”即把无实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如《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句中的“夫”为助词,引起下文,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1.2.5 补。“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一句中,“见”后省略了宾语“景象”,翻译时应该补充完整。
1.2.6 变。“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这往往是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时的一种方法。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时,应学会变通地翻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
2.注意事项
在翻译文言文句子时,除掌握一些翻译技巧外,还要警惕以下几个错误
2.1 不辨感情色彩。
例: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解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带有褒扬色彩,可译为“沉醉”;译文中的“沉湎”是贬义词。
[正确译文]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致废寝忘食。
2.2 误译原句语气。
例: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后汉书·邓寇列传》)
[误译]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难道不可以吗?
[解析]译文处理为一种强烈的反诘语气,不恰当。从语境来看,这是一段“谏”辞,适合用委婉的语气;“无乃……乎?”是固定结构,表示商量、请求对方重新考虑的委婉语气,译为“恐怕……吧?”
[正确译文]现在想让他投降却反倒杀他的使者,恐怕不可以吧?
2.3 误译分句关系。
例: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史记·儒林外传》)
[误译]汤王、武王没有接到上天的命令,就杀了国君。
[解析]原文中的“非……,乃……”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固定结构,译为“不是……,而是……”,译为承接关系是错误的。
[正确译文]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总之,文言文翻译在高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掌握了翻译技巧和注意事项后还需要考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