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急救流程的建立及其在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2018-11-27 06:59吕月平关丽荣
系统医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胸痛死亡率心绞痛

吕月平,关丽荣

1.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心内科,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2.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护理部,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急性心肌梗死病因包括长期过劳状态、有酗酒史、情绪激动、暴饮暴食、长期吸烟史、寒冷刺激、老年便秘史,大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1~2周内可能会存在前驱症状,如原有心绞痛病史患者突然症状加重,发作时间在原有基础上延长,且用药治疗后镇痛效果较差;而过往无心绞痛病史的患者会突发心绞痛[1]。发病后典型症状包括长时间的胸骨后疼痛,其它严重患者会出现全身症状、心律失常等[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早期用药或介入手术挽救濒死的心肌,最大程度上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肌功能,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3]。该文选择该院于2016年6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78例AMI患者,分析成立基层胸痛中心前后的效果,胸痛中心是全新的胸痛救治模式,对于医院医疗条件低下、对不具备急诊PCI条件情况下收治的患者,可提高早期转运、快速手术,积极挽救患者生命安全;而提高护理效率是保证胸痛中心急救效果的重要保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急诊收治的39例AMI患者,纳入常规组,研究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范围在44~78岁间,平均为(50.7±7.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 10 例、糖尿病7例;文化程度:小学20例、初中11例、高中8例;梗死部位:前壁29例、下壁10例;心绞痛NYHA分级:I级20例、Ⅱ级8例、Ⅲ级7例、Ⅳ级4例。选择2017年4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 39例 AMI患者,纳入观察组,研究组:男30例、女9例,年龄范围在 45~78 岁间,平均为(51.5±7.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1例、糖尿病6例;文化程度:小学21例、初中9例、高中9例;梗死部位:前壁31例、下壁8例;心绞痛NYHA分级:I级21例、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文化程度资料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所选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同时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执行。

纳入标准:均为首次发病;均需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需排除精神异常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①首先对所有科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MI病因、治疗、护理,培训急救技能,如深静脉置管、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不断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能。②制定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急救流程,制定准确的护理计划,将科室护士合理划分,坚持定职、定人、定时原则,每个急诊护理岗位包括2个护士。③AMI患者入院前30 min胸痛中心分诊护士通知导管室及手术室均做好接诊准备,每隔10 min确认患者位置,随时做好接诊准备,待患者入院后,护士与患者及家属保持沟通,护送患者进入急诊绿色通道,医师快速下达检查医嘱,直达导管室[4]。④护士接到患者后2 min内了解患者基本病情,掌握基础体征结果,安抚患者情绪,简单为患者家属介绍病情;进入导管室后1分钟内为患者快速吸氧,2~3 min时连接心电监护仪,记录血氧饱和度,4~5 min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道,6~8 min时为患者提供备皮护理,10 min之内完成心电图检查工作,随时根据医嘱变化进行治疗操作。⑤手术中护士积极配合医师完成介入术治疗,要求护士熟悉手术流程,术中正确传递器械,重视病情观察工作,术后护送患者返回病室,与患者家属保持沟通,胸痛中心护士与病房护士做好病情交接工作,及时补齐相关护理记录等,督促患者家属补齐相关手续,完成后续缴费工作[5]。

常规组:一般急诊护理流程,如急诊分诊、评估、急救等。

1.3 观察指标

判断急诊救治效果,指标包括有效:救治后患者得到有效镇痛、血压及心率水平维持稳定水平,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无效:机体疼痛未得到缓解,血压及心率等基础体征水平不稳定。评估两组生活质量,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表进行评估,观察项目包括:活动受限、情绪感受、心绞痛稳定、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评分标准:满分均为100分,生活质量高:90~100 分;较好:80~89 分;一般:<79 分[6-7]。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急诊各环节用时的评估

观察组患者AMI确诊用时、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急诊各环节用时[(±s),min]

表1 比较两组急诊各环节用时[(±s),min]

组别 AMI确诊用时 急诊停留时间 转运时间观察组(n=39)常规组(n=39)t值P值38.09±11.01 49.01±12.51 70.84±16.38 92.51±20.72 9.46±4.10 15.73±5.30 4.092 0.000 5.124 0.000 5.844 0.000

2.2 2组患者救治有效率及死亡率的评估

观察组患者救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有效率及死亡率[n(%)]

2.3 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活动受限 情绪感受 心绞痛稳定治疗满意度心绞痛发作观察组(n=39)常规组(n=39)83.26±2.10 77.87±1.29 85.30±2.19 76.35±3.11 88.35±2.10 74.33±1.28 89.21±2.17 75.30±1.20 87.63±2.21 74.52±1.92 t值 P值13.658 0.000 14.694 0.000 35.601 0.000 35.032 0.000 27.966 0.000

3 讨论

胸痛中心是针对AMI、其它可能导致胸痛的疾病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胸痛中心的护理流程包括患者进入急诊胸痛绿色通道→初步评估→心电图检查→医师诊断→送往导管室→心内联合诊断后进入手术室→病房。科室通过制定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急救流程,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利用多学科整合原则,结合多个科室配合原则,为患者提供快速病情评估、检查、诊断、治疗、手术等,护理目标为积极改善AMI患者疾病预后[8]。

学者邵红等人[9]研究显示:胸痛中心再灌注救治流程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可有效降低住院费用,节省住院时间和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愈后(P<0.05),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有学者研究显示[10]:为观察组27例AMI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流程护理干预,为26例对照组AMI患者实施传统急救护理服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用时(1.1±0.3)min,短于对照组(3.8±0.6)min(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总时间(32.7±6.2)min,低于对照组(44.0±8.1)min(P<0.05)。而该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检查时间(1.20±0.33)min,低于常规组(3.56±0.25)min(t=35.599,P<0.05);观察组 AMI确诊用时、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救治有效率、生活质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常规组 (P<0.05);与学者邵红等人[9]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发现,成立急诊胸痛中心后,科室加强为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培训目的为不断加强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掌握多种专科抢救技能,提升护士对冠脉介入术流程的熟悉度,保证接诊后护士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各项治疗准备工作。通过优化胸痛中心护理急救流程,可有效缩短AMI患者确诊、急诊各个环节用时,提高转运速度,保证科室与科室间顺利交接;护士严格遵循胸痛中心护理流程,在患者入院后,经急诊绿色通道,保证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其临床症状及基础体征结果,及时对症处理、遵医嘱检查及治疗等,缓解患者疼痛现象,保证基础体征平稳,实施后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保证患者抢救有效率。此外通过快速准确的检查,及时诊断与转运,缩短病情评估用时,减少患者多次重复的检查与搬动,保证黄金抢救时间,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死亡率。此外胸痛中心护理急救流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为AMI患者开放绿色通道,提供多个科室、护理单元互相配合,形成程序化的护理流程,建立急诊→导管室→手术室→心内科间规范的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抢救各环节用时[11]。

综上所述,建立基层胸痛中心优化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急救各个环节用时、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胸痛死亡率心绞痛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