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毅然, 沈克印
(1.武汉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意图,描绘了2016-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意味着国家进行体育产业经济调控的着力点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对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供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十三五”时期,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处于黄金时期,体育产业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6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1]。体育特色小镇是我国体育产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新的抓手,对加快我国体育产业跨界融合以及进行转型升级、集聚整合体育产业中高端要素、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浙江、江苏等地区已经开始了对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实践探索,尤其是在江苏省首批建设的八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国家和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倾斜,进行重点扶持培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针对我国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改革下的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以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小镇为例,研究体育特色小镇的内涵、建设意义和建设路径选择。
特色小镇的产生与我国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有不可忽略的关系,更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相似之处。国家决定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到2020年,在我国培育一千个具有鲜明特点、充满活力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首先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和浙江地区展开,江苏省提出,通过“十三五”这一良好契机,到2020年建设大约一百个具有鲜明历史、地域特色的特色小镇。关于特色小镇的内涵,有学者将“特色小镇”的概念特征总结为: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2]。特色小镇重在突出“特色”,这个特色即为小镇建设依托当地产业、经济特征,根据当地传统、历史环境,强调当地地理、自然环境,突出当地文化、人文内涵,建设符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和社会条件、现状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有明显区别,并非是产业链与产业要素的简单整合与叠加,而是在某一特定地区,依据当地独一无二的自然和历史人文条件,将生产、生活与生态相结合,把当地产业、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聚合,坚持“三生”、“产城人文”融合与“三位一体”共同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实现公共服务更加趋向均等化,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并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可见,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想法设法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体育特色小镇很有可能成为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手段和途径之一。2016年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国家重大部署,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3]。国务院所鼓励建设的以健身休闲为主要特色的示范区,与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之路殊途同归。有学者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其实是在大城市周边所建立的供人们多次进行休闲健身消费的“第二居所”,与旅游景点的区别在于,“第二居所”能够吸引群众重复消费。《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总体要求上明确提出“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的基本原则,以及“积极拓展业态,促进康体结合,鼓励交互融通”等促进融合发展的任务要求[4]。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要求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新型城镇化与体育产业开发相结合,依据目的地资源条件和历史人文特征,打造现代化城镇社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家鼓励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旅游产业不仅仅是有景区、景点的观赏式旅游,在与体育产业的结合过程中,逐渐将体验式和参与型旅游融入,体育旅游已开始迅速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是将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作为重点发展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着手点,选择适合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结合的体育项目,将体育休闲产业在此基础上落实。总的来说,体育特色小镇其实是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新的载体,也是体育健身休闲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在体育产业领域里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对于体育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提出了新要求。站在供给侧改革的开局,特色小镇的推出正契合了供给侧改革所要求的“抓好宏观布局,放活微观创新”[5]。在宏观布局上,国家强调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在微观创新上,国家主张培育体育特色小镇,从小处着手,以小带大,以体育特色小镇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体育产业的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电子传媒产业、房地产业等多个产业领域的融合,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国家和政府为培育和扶持体育特色小镇,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在经济上给予物质支持,举全国之力来确保体育特色小镇这个新的生命力的健康成长,使体育特色小镇成为实现我国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目标的新平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提出的宏观经济管理战略举措,旨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6]。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符合供给侧改革的两个根本目标,即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对于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和升级,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有重要意义。体育特色小镇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特色小镇”治理模式同时践行了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7]。
体育特色小镇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一环,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有显著区别,传统城镇化相对来说更强调土地和公共设施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则更注重“人”,强调以人为本,传统城镇化更注重经济的发展,重点提高经济效益,新型城镇化则更关注城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综合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处于平等地位。2014年开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出“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8]。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传统的城镇产业区建设有明显区别,体育特色小镇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而是把体育特色小镇的人文内涵和历史文化传承放在首要位置,突出体育特色小镇的“特色”,促进小镇的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
目前,“城市病”对人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而体育特色小镇对“城市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显著的效果,因此,体育特色小镇在城市周边选址,将其作为人民群众的“第二居所”。在“十三五”战略格局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增强体育特色小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与周边地区、与各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同时,坚持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成果与城乡人民共享,推动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同样适用。体育特色小镇体量相对较小,在特色小镇中运用精准治理模式,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还有可能形成社会治理的创新模板[9]。国家和政府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大众提供健身休闲服务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国家和政府进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给侧改革是政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所做的必要努力,在体育产业中,针对有效供给不足,进行供给侧改革,与体育特色小镇思路不谋而合。在“互联网+”和精准治理时代的影响下,促进体育特色小镇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趋向网络化、平台化,体育特色小镇创新体系趋向常态化,体育特色小镇绩效评估趋向精细化,体育特色小镇治理主体趋向多元化,改善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作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新途径、新渠道、新方式,摆脱单一依靠政府的现状,抓好当前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良好契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一方面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确保人民群众有更多机会和资源,参与到健身休闲活动中,提高其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从根本上仍然是缘起于产业经济导向,也就是说,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区域经济体内的一个新增加的经济模块,从根本上来讲,它的最大作用仍然是通过发挥“特色”优势,带动整个区域经济体的实力增长。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最密切的相关产业是旅游产业,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是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经济效益的主要动力。体育特色小镇建成开始运营之后,为社会大众所提供的服务产品较普通服务产品在质量上更优化。通过体育特色小镇这个经济模块,推动体育这个区域经济体的产业创新和升级,最终达到提高体育产业整体经济效率的目的。由此来看,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的要素整合和产业创新升级,推动体育产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进行创新和转型升级的必要途径之一,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和业态创新,必然要将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信息、电子传媒等其他相关产业通过产业跨界融合形成体育旅游、体育传媒等新产业,形成新兴体育融合业态[10]。
将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体育特色小镇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提高体育产业的经济附加值,延伸体育产业链,是体育特色小镇目前最主要的发展路径。比如,在江苏首批培育创建的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中,位于昆山市的锦溪镇,将自身发展定位在“体育文化旅游”上,打造“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特色旅游品牌,在未来锦溪镇的发展规划中,将利用锦溪30公里的环湖生态长廊建设的优势,将观光、购物、休闲、娱乐、度假融为一体,创建体育休闲旅游板块,加快形成“体育健身休闲与康复中心”和“体育竞赛表演与活动中心”,同时竭力打造“中国水上运动小镇”品牌,促进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等多种业态融合发展。
在2016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江苏省体育局以省地共建模式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其中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溧阳市上兴镇和昆山市锦溪镇等作为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对象,开启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之路。其中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作为江苏省会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它的建设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郊区,是全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一,不久前,国家旅游局将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正式批准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汤山温泉小镇将与江苏省体育局展开合作,计划在两年时间之内,共建产业特色鲜明、体育服务便捷、生态健康宜居的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0多个,累计投资总额高达230亿元,其中,将重点实施体育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康复、养生等特色体育产业,同时,将体育与健康、休闲、文化、养老等进行有机融合,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多形式的大众体育赛事,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江苏南京汤山温泉小镇依托当地丰富的温泉资源,注重发展体育健康休闲特色产业,把温泉度假板块作为小镇的最主要板块,开发多种高端休闲度假产品。目前,当地已经有十余家体育企业,同时,一批体育健康特色项目相继建成运营,譬如:温泉房车露营地、野外真人CS项目、马术、攀岩俱乐部等。根据汤山温泉小镇与省体育局的共建协议,将重点发展汤山的体育休闲产业,在新的阶段,重点建设极限运动乐园、运动主题商业街区以及苏豪健康养老产业园、温泉房车露营地二期等一批特色项目,建设集健康运动、休闲养生、医疗保健、生态宜居于一体的现代体育产业基地。除此之外,在南京汤山温泉小镇还建成了3.5公里登山道、15公里自行车骑行道、10余公里亲水步道三大类慢行绿道,自规划建设以来,始终以最高建设标准严格要求,公交巴士、旅游直通车和公共自行车等基本公共交通体系和观光游船、自行车等体育休闲运动设施设备已非常完善,慢行绿道骑行系统已经成为汤山温泉小镇体育休闲产业中最为大众所钟爱的基础项目。南京汤山温泉小镇多次举办特色大众体育赛事,例如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汤山温泉杯”马术公开赛、第二届南京汤山TT“百联·奥特莱斯”杯12H单车200KM认证赛等等,这些赛事致力于将汤山温泉小镇打造成集户外休闲运动、自行车文化体验、温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运动休闲旅游之镇。
3.2.1 制度要素:出台相关政策,重视规划设计
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增加制度供给,江苏省政府为建设好体育特色小镇,出台了相关政策,把汤山温泉小镇等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首次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江苏省正式开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江苏省体育局与南京市江宁区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根据协议,省体育局将通过多种方式给予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必要的支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国家政策红利扶持。对于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场馆的建设运营、项目投资落地、赛事活动举办等多方面放宽条件、简化程序,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倾斜。在江苏省体育产业指导中心2016年工作总结中,重视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省地共建工作,通过编制《江苏省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体育产业智库,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模式建设南京汤山温泉小镇。目前,第二批省地共建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已经展开,表明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3.2.2 资本要素:完善公共设施,吸引社会投资
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景区停车场、消防站、公共卫生间、污水处理中心和旅游导览系统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也已经建设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温泉疗养、管养中心和智慧汤山等高级配套设施已经投入运营。可以说,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达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服务质量正逐渐接近国际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标准。除了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以外,汤山温泉小镇为发展体育休闲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建设了极限运动乐园、运动主题商业街区、马术和攀岩俱乐部等特色产业项目,同时建设登山道、自行车骑行道、亲水步道三大类慢行绿道,公交巴士、旅游直通车和自行车等基本公共交通体系和慢行绿道等骑行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汤山温泉小镇完善公共设施,同时吸引社会投资,举办大众体育休闲活动和赛事,提高汤山温泉小镇知名度,比如“我是轮滑之星”系列活动、“汤山温泉杯”马术公开赛、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等。
3.2.3 创新要素:明确体育产业定位,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
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的产业特色和创新上,南京市汤山温泉小镇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条件,当地的温泉资源非常丰富,温泉是发展健康休闲养生产业最好的载体之一,除此之外,汤山温泉小镇还将体育与健康、休闲、旅游等多种产业要素融合,进行产业创新,促进汤山“十三五”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利用三大慢行骑道及小镇周边线路,建设自行车公路、山地骑行、自行车营地及俱乐部等复合型自行车文化片区,打造成为专业级自行车运动训练、比赛基地,开展自行车运动嘉年华活动,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24H单车300KM挑战赛;建设体育极限运动乐园,开展野外真人CS比赛和马术公开赛;以汤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依托,开展科普教育和旅游参观活动项目。推动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明确体育产业定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体育产业的深度和广度,打破体育产业融合壁垒,促进体育产业与健康、休闲、旅游、文化等多种产业要素深度跨界融合。
体育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不仅是要对应好“供给侧”和“需求侧”,更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特色小镇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培育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必须要突出体育特色小镇的战略地位。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要实施“多规合一”,三是坚持“一镇一规”[11]。首先,加强顶层设计,即对体育特色小镇总体的建设规划、标准要求、产业定位和扶持政策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制定,小镇的发展亮点在于“特色”,打破“百镇一面”的困境,突出小镇产业特色;其次,实施“多规合一”,对体育特色小镇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完善小镇的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证小镇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与小镇整体统筹规划相适应,与小镇产业定位和整体布局相适应;最后,坚持“一镇一规”,保证小镇建设在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之上,依据不同小镇的人文风情和地域风貌,充分发挥小镇各自优势,找到最优发展路径和方向,让体育特色小镇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中最大程度地发挥新动力和新功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体育特色小镇在体育产业中的战略地位。
要实现体育特色小镇的永续发展,就必须让小镇保持永远新鲜的活力和生命力。第一,要保证体育小镇的产业特色。不同体育小镇的特色各有不同,发挥小镇特色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是体育小镇建设的基础,培育建设体育小镇,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第二,要确保体育小镇发展模式有特色,各个小镇有各自的发展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因镇制宜,因时制宜,寻找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第三,必须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打破“千镇一律”的尴尬局面。体育产业的要素整合和转型升级,是要将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有各自的“特色”,但是更要融合多元要素,实现小镇的科学和创新发展。融合多元要素,即是将体育与旅游、文化、艺术、电子传媒等多种要素融合,目前,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体育+旅游”融合发展,这已经成为体育产业中的新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影响下,体育与其他要素的融合已经成为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必须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
建设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找寻最适合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十三五”和供给侧改革的发展契机下,打破传统城镇体系,科学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秉持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创新体育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创新体育特色小镇体制机制;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协调、产业要素协调,与中心城市努力构建良性互动机制;坚持绿色发展,利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证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坚持开放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与国际接轨,学习国外特色小镇优势,努力接近国际服务质量管理标准;坚持共享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电子传媒产业、房地产业等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体育特色小镇的选址、空间布局,直接影响小镇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社会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的“第二居所”,必须科学合理规划体育小镇未来发展前景和目标,通过“去中心化”发展战略,削弱大城市的“资源中心”地位[12],改变传统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均衡区域发展,科学构建新城镇体系。
建设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必须由多元主体共同作用,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多主体协同参与,确保体育特色小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3]。政府根据不同地点、不同区位的体育特色小镇,引导体育特色小镇整体建设规划,出台体育特色小镇用地政策,
设立体育特色小镇专项基金,监督体育特色小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体育特色小镇管理体制机制,对体育特色小镇进行政策倾斜和经济扶持。同时,对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成效进行绩效评估,尽可能地促进各项指标评估精细化,使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走向精准治理的道路。此外,适当控制市场主体对体育特色小镇的影响,为体育特色小镇争取自由独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是引领者[14]。因此,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要坚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政府引导作用以及企业主体作用,更要协调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更好地建设、培育和发展体育特色小镇。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是在“十三五”和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也与供给侧改革的两个目标相契合,即对体育产业进行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体育特色小镇作为社会大众进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的“第二居所”,为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水平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我国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走在其他省市前列,对其他省市的特色小镇建设有指导意义。国家支持体育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发展,更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其进行扶持,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和升级、促进体育产业跨界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要把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突出小镇的战略地位,在注重塑造小镇特色的同时,更要融合多元要素,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构建新城镇体系,协调社会、市场和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发挥作用,使体育特色小镇在体育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发挥更大推动力。
[1] 韦福雷.特色小镇发展热潮中的冷思考[J].开放导报,2016(6):20-23.
[2] 陈安华,江琴,张歆,等.“特色小镇”影响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反思——以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54-61.
[3] 范颖华.健康产业催生体育小镇迎来美好时代[N].中国企业报,2016-11-08(24).
[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Z].2014.
[5] 陈宇峰,黄冠.以特色小镇布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浙江实践[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28-32.
[6]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理逻辑、发展现实与推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1):29-35.
[7] 周鲁耀,周功满.从开发区到特色小镇:区域开发模式的新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17(1):51-55.
[8] 姚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限性与有效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1):7-15.
[9] 闵学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5-60.
[10] 杨强.体育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机制与重构模式研究[J].体育科学,2015(7):3-17.
[11] 赵士雯,赵艳华,国福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12] 陈小卉,胡剑双,钟睿.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特色镇培育策略研究[J].江苏城市规划,2016(1):4-6.
[13] 陈刚.新常态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创新鸡翅政策供给研究——基于国务院[2014]46号文件及各地实施意见[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5):31-35.
[14] 周鲁耀.“统合治理”:地方政府经营行为的一种理论解释[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6):17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