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军
(上海体育学院 附属竞技体校,上海 200438)
第1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于2017年09月29日—10月3日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中国武术散打队7人出战,以7枚金牌的骄人战绩为此次比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创造了所有参赛队员一场不败的历史性战绩。本文从训练方案、队伍管理、医疗服务、科研监控、后勤保障等方面,对第14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中国队备战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旨在为中国队今后备战国际大赛提供借鉴。
全运会赛后,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精神、心理、体能等各方面都需要调整与放松,而本届世界锦标赛要求10月26日报到,10月29日开赛,给中国队的赛前训练时间只有24天。于是,刚结束全运会比赛(10月3日结束,10月4日各队离会),10月5日中国散打队就在西安集结。全体人员没有一天调整,就踏上了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备战征程。
散打运动员的赛前集训十分重要,其目的是进一步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熟练掌握散打比赛的基本战术,提高在比赛中运用战术的能力,将战术意识和行为有机融为一体,形成适合运动员特点、有特色的战术打法,争取在比赛时灵活运用,战胜对手[1]。
一场激烈的散打比赛下来,运动员心率通常在180~190次/min,不停地移动、激烈地对抗和高强度攻防转换,决定了散打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是发挥技术水平的基础,所以,提高专项耐力也是赛前集训的重中之重[2]。
在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谁能扬己之长,克敌之短,牢牢掌握场上主动权,谁就能取得比赛的胜利[3]。要想在重大比赛中发挥出较好水平,散打队必须在赛前制订基本的作战方案,明确克敌制胜的攻防重点和具体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模拟训练和实战演习,从技术、战术思想和心理作风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
本次比赛可谓是一场遭遇战,因为世界锦标赛参赛队伍较多,我们对对手的情况不了解,也没有对手视频资料可供参考,而比赛不设种子选手,随机抽签配对,比赛结果难以预料。所以,教练组对世界强队顶尖选手的打法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赛前制订针对性的技战术模拟及训练计划。模拟遇到各种不同打法及风格的对手,进而克敌制胜。落实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理念,扎实抓好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重点强调有氧耐力的突破和无氧抗酸能力的提高,做好打难仗、打硬仗的身体能力储备。同时,强化每个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意志。在比赛中,运动员遇到强劲对手时,即便打满3局,所体现的也是愈战愈勇的斗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队员们凭借坚实的体能储备与合理的战术打法,获得每一场比赛的胜利。
俄罗斯喀山与中国北京的时差正好是5 h。对运动员来说,不仅仅是时差的适应,还必须保证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比赛。教练组对运动员倒时差的问题十分重视,提前半个月对运动员的训练时间进行循序渐进的调整。到最后10天,从相关领导、教练组、运动员到后勤保障团队,完全按照俄罗斯的时间节奏进行生活及训练(从北京时间半夜00∶30训练到凌晨03∶00多),克服了各种不适应的状况,使每个运动员在赛场上都发挥出各自最佳的竞技水平。
赛前心理状态是赛前运动员对竞赛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可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些变化过程会对比赛产生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赛前心理状态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地发挥竞技水平,正确地看待比赛,没有思想包袱,以发挥自己最好水平为目的[4]。这通常离不开运动员的参赛经验积累、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教练员的正确指导。
在散打比赛日趋激烈,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往往对比赛胜负起关键作用。情绪稳定是运动员发挥良好技术的重要保证。本次世界锦标赛,我国参赛选手中,只有56 kg级的李康是参加过世界性大赛的老队员,其余6名运动员都是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虽说这些选手都是经历过国内大赛的优秀选手,但部分运动员仍存在压力过大、信心不足等问题。为此,教练组从以下方面引导、训练运动员。首先,不断强化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而不仅仅是个人荣誉,这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运动员的压力。其次,运用常态化的语言暗示法,要求每位运动员调整好心态,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不管结果如何,一定要打出自我,打出中国队的风格。使每一位运动员的参赛目标转移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散打的技战术水平上。在比赛中每位运动员都轻装上阵,发挥出应有的水平,是本次比赛获得全胜的关键。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赛前我们运用电化教学法,搜集相关对手的比赛录像资料,进行集中观察、分析与讲解,让运动员对国外选手的技战术及特点有清晰的认识,知己知彼,认真训练。比赛中,我们及时对参赛对手在比赛中的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研究,总结其战术特点和技术特长,讨论确定我方队员针对性的战术打法,并进行模拟训练。在赛场上,抽签刚完毕,教练组就开始分析每一名队员的抽签情况和对手分布。比赛前一天晚上教练组先进行战术研讨,然后再与队员沟通,使运动员上场前做到心中有数,比赛时沉着应对,实施针对性的战术,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其一,运动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形成身心合一的队风。在竞技体育领域,“向管理要成绩”已成为一句至理名言。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约束和统一运动员的行动准则,规范运动员的生活作风,达到身心一统、全精力投入训练的效果。从国家队训练的第一天起,实施国家队原有军事化管理体制,完全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管理理念,统一整队吃饭、训练、晚点名等。走着军事化正步,喊着响亮的口号,成为国家队在基地训练的一道风景线。体现出国家队应有的生活作风与精神风貌。
其二,加强队伍的文化建设。在训练与生活的过程中,坚持处处以国家队应有的形象为准则,时刻做好为国家荣誉而战的准备。加强对运动员的素质教育,强化文化理论与专项理论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国家队运动员的文化素养。
其三,教练员与运动员齐心协力训练。全队每天晚上20∶30统一集合点名,对运动员宣讲训练理念和体育精神,强调训练目标和方向,让全体运动员对总体要求了然于心,教练员与运动员充分沟通,有利于形成协调一致的合力效应。每天22∶00进行查房,关心和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恢复及心理状况,解决其疑虑与困惑,使每一位运动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备战中,劲往一处使。
教练组一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及非战斗性减员作为赛前训练的目标。武术散打是2人直接身体对抗搏斗的项目,难免有运动损伤发生,因此,运动训练后运动员必须进行疲劳恢复与康复理疗。因为散打队刚比完全运会,队员整体较疲劳,除治疗外主要做放松性按摩。队员蔡颖颖右肩关节陈旧性损伤,进行多次电针治疗、手法按摩和关节松动后症状明显缓解。代诗梦右膝关节半月板缝合、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一年多,每次训练都要用肌贴保护,训练完及时冰敷,晚上放松关节周围的肌肉。老队员李康身体恢复较慢,每次训练完都要牵拉放松,晚上还要做全身按摩以帮助恢复。他的双足底筋膜长期紧张,每次跑完万米之后都会出现足底筋膜紧张甚至疼痛,用扶他林按摩后得到缓解。比赛中他擅长打拳,右肩胛胸壁关节出现劳损,引起肩关节疼痛,通过治疗,肩关节功能有显著改善。队医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辛劳,换来每一位队员以最佳身体状态上场比赛。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训练科学化水平的竞争。运动员每天训练负荷的完成情况,都离不开科研监控,用科研量化的指标及监控数据对每一位运动员当天的身体机能状态进行科学化的监控与评价。教练组依据评价结果对当天训练效果进行评判,及时调整和合理安排第2天的训练负荷,真正达到科学化训练。
在检测手段上主要采用尿液进行监控。尿液测试对队员无损伤,队员容易接受,可以大量多次跟踪。根据教练员的训练计划,科研人员每天早晨对队员进行晨尿监测,通过测试分析队员休息、恢复情况。晨尿监测相对晨脉监测受外界影响小,比较稳定,可对比性强,不影响队员的休息。从报到第1天至集训最后一天,无间断地对队员进行监控。每节训练课后对队员进行尿液监测,主要分析队员训练课身体反应情况和承受能力,为教练员下节课的训练安排和对队员个体化指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从集训期间数据测试情况来看,第1周队员整体身体反应较大,数据非常不整齐,变化较大,特别是晨尿,半数以上队员晨尿显示恢复一般,个别队员稍差。这主要是运动员刚结束全运会比赛,身心疲惫,身体还没有调整过来。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在同样的训练内容下,身体反应变化不一,导致整体数据变化较大。经过一周系统训练后,队员基本都恢复正常,同样的训练内容,队员身体反应相对趋于接近,开始训练时反应大的队员身体基本适应,反应减小;开始训练时反应小的队员承受能力增强,训练质量提高,反应变大。这也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佳绩奠定了基础。
本次锦标赛中,中国散打运动员赛出了风格,赛出了水平,为国家争了光。主要体现在技战术水平的全面化发挥与临场应变能力的多样化;有氧与无氧能力储备充沛;上场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心与霸气等,这些优点值得继承与发扬。
在本次比赛中也发现,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得到很多国家的重视,伊朗、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国家的运动员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很多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较高的竞技水平。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在训练水平及运动能力上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