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动态

2018-11-27 10:34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0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

★教育部:2018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推荐遴选开始

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要求,教育部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开展信息化应用模式研究和实践。主要探索以实践共同体的组织形式协同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形成一批成熟的、可借鉴、可推广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典型案例,形成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教学应用骨干队伍,探索推进信息化教学应用的长效机制。

2018年,计划从同步/专递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翻转课堂三类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中遴选出15个不同应用方向的实践共同体,组织开展协同研究,举办交流研讨活动,推动政策、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典型。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围绕某一信息化教学应用模式,区域、学校等不同成员单位组织起来,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共同推动该模式的发展。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原则上每类模式限报1个,总数不超过2个。申报的实践共同体项目(以下简称申报单位)同时应满足下列条件。

(1)应有一个明确的单位作为牵头单位,主要成员单位不少于4个,来自本地区或省内其他地区,鼓励省外地区成员单位的加入。同步/专递课堂应用模式的成员单位为区(县),名校网络课堂、翻转课堂应用模式的成员单位为区(县)、学校。

(2)应在信息化教学应用中积累了2年以上的丰富实践经验,成效显著、富有特色,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具有典型引领作用,并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

(3)依托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和网络社区,保持实践共同体内经常性的交流和分享。

(4)应具有良好的组织架构和相应的管理制度,运行良好,成员单位参与积极性高、合作密切。实践共同体中的牵头单位负责申报和项目组织管理工作,应具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

(5)人员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有组织领导、管理人员,统筹协调推进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有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指导实践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内容;有从事实践研究的教师、教研员,开展具体的实践;有从事技术支撑的电教人员,为日常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6)实践内容应属于以下三类应用模式。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特长,选择相应方向,自拟申报内容。

1)同步/专递课堂应用模式:贫困、薄弱、民族地区同步/专递课堂应用;跨区域同步/专递课堂应用;县域内同步/专递课堂应用。

2)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模式:利用名校网络课堂开展异步教学;利用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开展名校网络课堂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实践;大规模在线课程学习实践。

3)翻转课堂应用模式:翻转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翻转课堂优化教学质量评估;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在教育部科技司的领导下,由中央电化教育馆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由申报遴选(2018年9月~2018年10月)、协同实施(2018年10月~2019年9月)、成果验收(2019年10月~2019年11月)三个阶段组成。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好实践共同体项目的申报、推荐和建设工作。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教师〔2018〕2号)工作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就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提出如下意见。

(1)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师范生师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将“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和“四个服务”等要求细化落实到教师培养全过程。加强师范特色校园、学院文化建设,着力培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卓越教师。通过实施导师制、书院制等形式,建立师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共同体,充分发挥导师在学生品德提升、学业进步和人生规划方面的作用。通过开展实习支教、邀请名师名校长与师范生对话交流等形式,切实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组织经典诵读、开设专门课程、组织专题讲座等形式,推动师范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传承中华师道,涵养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

(2)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适应五类教育发展需求,分类推进卓越中学、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面向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面向培养幼儿为本、擅长保教的卓越幼儿园教师,重点探索幼儿园教师融合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培养。面向培养理实一体、德业双修的卓越中职教师,重点探索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主动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开展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面向培养富有爱心、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卓越特教教师,重点探索师范院校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模式。

(3)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建设开发一批交互性、情境化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及时吸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最新成果,开设模块化的教师教育课程,精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培训优秀案例,建立短小实用的微视频和结构化、能够进行深度分析的课例库。建设200门国家教师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形成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创新在线学习学分管理、学籍管理、学业成绩评价等制度,大力支持名师名课等优质资源共享。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进行监测,有效诊断评价师范生学习状况和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进行教学决策、改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4)着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设置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实践课程,建立健全贯穿培养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实践教学前后衔接、阶梯递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推进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进教育实践全过程管理,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监督指导、实习后有考核评价。遴选建设一批优质教育实践和企业实践基地,在师范生教育实践和专业实践、教师教育师资兼职任教等方面建立合作共赢长效机制。

(5)完善全方位协同培养机制。支持建设一批省级政府统筹,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协同开展培养培训、职前与职后相互衔接的教师教育改革实验区,着力推进培养规模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资源建设、教学团队、实践基地、职后培训、质量评价、管理机制等全流程协同育人。鼓励支持高校之间交流合作,通过交换培养、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同步课堂、学分互认等方式,使师范生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动医教联合培养特教教师,高校与行业企业、中等职业学校联合培养中职教师。大力支持高校开展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教师培养校内协同机制和协同文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依托现有资源组建实体化的教师教育学院,加强办公空间与场所、设施与设备、人员与信息等资源的优化与整合,聚力教师教育资源,彰显教师教育文化,促进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

(6)建强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推动高校配足配优符合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在岗位聘用、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培养力度和教师教育师资国内访学支持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培训、校本教研、见习观摩等,提高教师教育师资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指导高校建立符合教师教育特点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和推动教师教育师资特别是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研究。通过共建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特级教师流动站、企业导师人才库等,建设一支长期稳定、深度参与教师培养的兼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指导推动各地开展高等学校与中小学师资互聘,建立健全高校与中小学等双向交流长效机制。

(7)深化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共享优质教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双方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师范生赴境外观摩学习比例,采取赴境外高校交流、赴境外中小学见习实习等多种形式,拓展师范生国际视野。积极参与国际教师教育创新研究,加大教师教育师资国外访学支持力度,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经验,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

(8)构建追求卓越的质量保障体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认证体系,分级分类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全面保障、持续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等多种手段,建立完善基于证据的教师培养质量全程监控与持续改进机制和师范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以及中小学、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于教学,推动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形成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浙江:全国职业院校“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启动

9月26日,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和大会精神之际,全国职教同仁共400多人相聚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奋进新时代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谢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活动组委会主任刘占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活动组委会副主任李祖平,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教培处处长梁雪峰,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于永明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谢俐副司长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职教时代新人》为题发表讲话。他代表教育部职成司向本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承办者、参与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本次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对本次活动提出了以下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高站位,从党和国家及民族发展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传承的重大意义;二是科学谋划,从贯彻和实践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的战略眼光,系统设计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活动;三是全面推进,从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新人的宽广视野,奋力开创职教立德树人新格局。

谢俐副司长、刘占山主任为响应本次活动的21个省牵头单位以及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授旗,并为“中华传统美德研究院”揭牌。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孙善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东平、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方小斌、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闫志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苏小东等代表各省牵头单位作了响应“职教行”活动倡议发言。浙江大学董平教授以“中华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为题,作专题报告。

会上,11所院校交流了中华传统美德育人案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季永青院长作“大行相成 大融相生 大美相随 大通相尚”主题报告,展示了学校以“行”为本的传统美德教育理念。此外,9月26日下午,本次活动同步进行了“奋进新时代 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晚上,由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共同组织的“厚德力行时代匠心”中华传统美德职教行主题文艺演出在学校大礼堂举行。

★交通行指委: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启动

9月26日,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指导,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交通行指委”)主办,主题为“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争做交通技术能手”,是交通行指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交通运输部党组要求的具体体现。

教育部人事教育司教培处处长梁雪峰在会上表示,开展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将进一步增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自信”,肩负时代重任,立志扎根中国大地、奉献国家,以高远的志向和砥砺奋斗的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会上,2017年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汽车维修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获得者江海荣、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蒋应成、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陈志强,与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分享了求学求艺、技能锤炼和拼搏奉献的经历,用自我成长的亲身体会诠释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据悉,“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将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报告会巡讲,邀请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工匠大师等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激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职业认同,树立职业信心,提升职业素养;召开全国交通运输职业院校“大师工作室”交流会,积极推动“大师工作室”建设发展,组织工匠大师开展现场教学和技术技能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和求学求技热情。“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交通行指委:关于组织开展第三届“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的通知

为了落实《交通运输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增强从事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经研究,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交通行指委”)决定组织开展第三届“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评选工作,表彰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

1 评选对象

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从事交通运输类专业(道路运输类、水上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有关说明详见交通行指委网站)教学的在职在岗专任教师。

2 申报条件

“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人选应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主要面向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培养优秀学生有突出贡献,教育理念先进,对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有创新,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学生和同行广泛认可,在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领域和行业中享有盛誉。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申报“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的高等职业学校人选须具有10年以上高等教育教学经历,应具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三学年(2015学年~2018学年)承担本校教学任务(包括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不少于240学时/学年。

(2)申报“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名师奖”的中等职业学校人选须具有10年以上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应具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线实践工作经历,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近三学年(2015学年~2018学年)承担本校教学任务(包括实训、实习等实践课程)不少于270学时/学年。

(3)非现任校级领导(含院校长助理)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

(4)已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省级教学名师奖的不参与评选。

3 申报评选程序

(1)符合上述条件的教师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学校经评选并公示后,向交通行指委推荐,每校每届限推1名。

(2)各校根据本通知要求,组织推荐人选。当一所学校有两个校名同时存在时,只能以一个学校名称推荐人选。

(3)各校须在2018年12月10日前将推荐材料(推荐表和支撑材料装订一册)一式2份报送交通行指委秘书处,同时将候选人推荐表电子版发至交通行指委秘书处。

(4)各推荐学校应建立专门网页,内容应包括候选人推荐表;相关支撑材料;三段微课(每段不超过15分钟),微课制作按附件3要求。并将专门网页的地址发给交通行指委秘书处,并确保网站运行畅通。

(5)由交通行指委秘书处组织专家开展网络评审和会议评审。评选结果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http://jzw.zjvtit.edu.cn/)上公示7天。并报交通运输部人事教育司确认后公布。

4 工作要求

(1)各校在接到本通知后,应确定一名评选工作联系人,在2018年11月25日前,将其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电话、手机号、电子邮箱等)报交通行指委秘书处。

(2)各校须将候选人情况在本校门户网站公示,并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公示无异议方可推荐上报到交通行指委秘书处。

(3)本文件及相关附件可从“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网”(http://jzw.zjvtit.edu.cn/)“工作动态”栏目中下载。

★江苏:出台职校有偿招生处理办法

江苏省教育厅日前公布《职业院校有偿招生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对职业院校有偿招生说“不”,涉嫌犯罪的将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处理办法》提出,职业院校招生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认定为有偿招生行为:利用经济手段招揽、买卖生源;与生源学校签订招生等相关协议并违规给予相应费用;按招生人数违规向生源学校或其工作人员支付费用;委托中介机构、个人或利用在校学生招揽生源并支付活动费、高额差旅补助等费用;向推荐生源的个人支付礼金、礼品、有价证券等或组织旅游、宴请、娱乐等活动;按招生人数违规给校内教职工发放奖金等。

《处理办法》要求,职业院校如出现有偿招生,应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减少招生计划或者依法给予暂停招生、停止招生等处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依纪依规给予相应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上海:修订职业教育条例鼓励学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双向流动

9月27日,《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提交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审议。修订草案修改稿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方面入手做了修改和完善。为了拓展学习成果互认的途径,此次修法还增加一款规定,探索建立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学分转换制度。

在此前的审议中,不少委员建议在修订草案中明确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培养模式,拓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互认的途径。经研究,法制委认为,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技术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不同学段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有助于培养符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此,修订草案修改稿中明确提出贯通培养的要求,并逐步提高高等职业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用型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比例和规模。此外,为了拓展学习成果互认的途径,此次修法还增加一款规定,探索建立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学校学分转换制度。

在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一审中有的委员建议,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应当发挥各方的积极性,建立双向沟通机制。法制委员会认为,职业学校教育应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专业设置应当对接产业需求。

为此,建议将修订草案第21条第一款修改为:“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和职业学校意见,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发展规划,引导职业学校科学设置并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一审中有的委员建议从学校和企业两个维度,分别明确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责任。还有的委员建议,通过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对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修订草案做出以下修改。

(1)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出要求。建议修订草案新增一条规定,一方面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

(2)全面推广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建议在现代学徒制的基础上,增加关于新型学徒制的规定,明确企业可以与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共同培养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转岗人员。

(3)鼓励学校企业双向流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议修订草案增加“鼓励公办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中的一定比例,可以用于聘请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担任教师”的规定。

★长春:第四届中国汽车诊断师大赛吉林站成功举办

9月28日,由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长春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承办,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瑞师教育培训学校、吉林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吉林省汽车服务协会、吉林省汽车服务工程学会、云悦传媒、阳光传媒、安莱(北京)汽车技术研究院、工匠精神(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汽车诊断师大赛吉林站暨校园车展已圆满收官。

中国汽车诊断师大赛,由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聘“长白山技能名师”阚有波倡议并发起,本着让中国100万汽修人同台竞技,实现“百万”汽修人成长计划的目标。全力寻找50位能够“动手做、动嘴讲、动笔写”的汽车诊断师。为汽车后市场选出一批有专业诊断与研究能力的汽修人才。据了解,每届大赛均有千余名行业高手云集竞技。

经过两天的竞赛,20名汽车维修行业精英成功进入决赛,最终,来自于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万华勇夺得冠军,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董长兴获得亚军,长春通立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高秋满获得第三名。

本次大赛虽已落下帷幕,但“先诊断后保养、先诊断后维修”维修服务理念已经在本市汽车维修行业内落地生根,全新的服务模式得以推广,树立起汽车维修服务新标杆,相信我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职业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