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艳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文化的象征。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肢体语言也因此而不同,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也随着文化的交流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当下热播的真人秀节目——妈妈是超人和奔跑吧兄弟,两档节目中,嘉宾使用拥抱和亲吻脸颊的场景及次数,浅析西方典型肢体语言——拥抱和亲吻脸颊的使用状况。
【关键词】文化;肢体语言;拥抱和亲吻脸颊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222-02
一、肢体语言的民俗性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思维人的精神世界,就是文化的一部分,肢体语言也是文化的符号。一个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法则,同样证明了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信息量=7%的文字交流+38%口头交流+55%的肢體语言,但是肢体语言也是受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下的肢体语言与众不同。
Samovar,Let al.(1981:162)认为,文化与肢体语言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特征:1.文化和肢体语言联系紧密,不可分割;2.许多肢体语言是文化习得的结果;3.肢体语言的形成和影响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世界上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肢体语言。我们称之为肢体语言的民俗性,肢体语言的民俗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同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表示不同的意思,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思,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民俗性,也是会造成交际失误的方面。手势语中,熟悉的是“0K”,伸出一只手,拇指与食指搭成环形,其余三只手指伸直,在所有的英语国家,表示“可以”和“同意”的意思;在法国,表示“零”或者“一无是处”的意思;在日本和缅甸,表示“金钱”;在巴西和希腊,表示一种令人讨厌的污秽手势;在土耳其,表示强烈的侮辱;在阿拉伯国家,代表着“猥琐下流”和“威胁威胁恐吓”。在西方人的眼里,这是个友好和亲切的手势在另外的一些国家里,却不能随便使用。可见,手势语的民俗性也同样极具力量。将食指和中指直立,拇指按住无名指和小指构成“V”,手心朝外,在说英语的国家里,表示“胜利”的意思,在塞尔维亚,表示“英雄气概”,在荷兰,表示“自由”。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人使用“OK”和“V”表示“一切顺利”和“胜利”、“成功”的意思,已蔚然成风,更多的中国年轻人在拍照的时候,摆出“V”形手势语,这个手势的中国俗名叫“剪刀手”,然而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OK”仅仅表示数字“三”,“V”仅仅表示数字“二”。
第二: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肢体语言,如泰国人双手合十礼来表示欢迎和尊重;日本最具特色的肢体语言是鞠躬,交际双方在见面时,先鞠躬表示敬意和问好;讲英语的西方文化中会当众拥抱和亲吻脸颊来表达问候。在许多国家里,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亲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很多发达国家,夫妻和近亲久别重逢也是互相拥抱,亲吻双颊是表示欢迎。而在中国,历经艰辛再见面的母女可能会激动到抱头痛哭,即使拥抱,也绝不会亲吻。所以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拥抱和亲吻脸颊是西方肢体语言的典型代表。
二、中国真人秀节目中嘉宾拥抱和亲吻脸颊使用情况
《妈妈是超人》记录4位不同类型,个性和背景的明星妈妈的日常,原汁原味的育儿生活。每一节12期,每一期约90分钟。节目中的嘉宾是明星妈妈和各自的儿女。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妈妈们交给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也是代表着未来中国人言行举止的发展方向。本文观察了节目中最具中国典型的家庭——中国东北演员胡可和两个儿子,分别是6岁和2岁。在孩子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期,看得出来,胡可对两个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功。节目中胡可会因为感动,亲吻孩子的脸颊,而在中国,传统的肢体语言是没有为了鼓励孩子,当众亲吻孩子脸颊,而是轻抚或者是眼神的交流这样下来,胡可对孩子们当众和拥抱亲吻脸颊就成了孩子们中的自然而然的行为举止。
有时,还会让兄弟俩互相拥抱,一天见面的时候,奔跑过来的孩子们扑到胡可怀里拥抱,得到了胡可的亲吻脸颊礼。胡可的丈夫沙溢甚至也会要求儿子当众亲亲自己。父母子女之间的这些亲密举动表明,中国人也越来越不像原先含蓄地表达情感,会借助西方的肢体语言去表达内心的爱。
这些结果表明,当众拥抱和亲吻脸颊在我们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频繁。也许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但是笔者更想提出的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更愿意看到外国人在华夏大地上作揖和我们打招呼和表达礼节,而不是外国人看到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说着“Hi”,“Hello”,“Bye”或当众拥抱和亲吻脸颊。
三、中国人使用西方典型肢体语言的反思
随着时代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当前中国正处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等交往的日益扩大,联系日趋紧密,中国文化开始受到各国文化的影响,世界各国的艺术文化开始被中国人关注,世界各国的行为模式开始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习惯,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赋予了“OK”和“V”两种肢体语言新的含义,使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活泼。这体现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一种包容和开放的姿态。但是,在中国人们对其他文化的接受、认可和自觉实践的过程,考验着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存在的根基。再加上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在中国谋取利益,把西方的意识形态以文化名义输入到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各国文化的冲击,各种文化现象、文化价值开始在中国流行。很多中国人开始过“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等西方节日,说话时也时不时地汉语与英语夹杂,打招呼和问候时频频使用“Bye”和“Hi”或者“Hello”来代替“再见”和“你好”。中国的肢体语言中也出现了当众拥抱和亲吻脸颊,高兴时会欢呼“Yeah”。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该影响更多的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给学生树立守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榜样。作为一名英语学习者,我们应该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和任务是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发扬过大,传播出去,所以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保持冷静,理智分清何时使用,在祖国大地上,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在接待西方贵宾时,我们应该学会礼貌待宾客,可以握手,可以拥抱,甚至亲吻脸颊。改革开放应该是文化的交流,不是文化的入侵,我们应该去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外来文化的传入,但是我们更应该传承好自己本土的优秀文化,带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标志进行,而不是让西方的国家觉得我们中国都在用他们的东西,拿来主义,才可以达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才可以自信地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也可以避免下面的尴尬。多年以前,日本首相福田纠夫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美国总统在他下车之后,上前仅仅拥抱,并亲吻脸颊以表示欢迎。福田首相吃了一惊,日本代表团当场愣住,美国人也感到奇怪,他们觉得很出乎意料。如果作为东道主的美国总统鞠躬欢迎日本首相,就不会造成这一尴尬的场面。我们要正确对待肢体语言的文化差异,而不是为我所用。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肢体语言,代表着中国特色,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中国文化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展开与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依据和而不同、不同而和的原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充分汲取外来文化的营养,丰富自身的特色与内涵,为建设中国现代文化认同提供参照和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晖.浅谈不同文化下的肢体语言[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15(4).
[2]宋昭勋.非言语传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刘娜娜,王延凤.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03:60-64.
[4]徐小丹.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
[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6]Samovar,L.et al. 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Wadsworth,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