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森 冯全克 王中明
摘 要:动车组电气连接使用繁多,电气连接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尤其是电气连接中的端子压接等属于工艺中的特殊过程,其稳定性的研究特别重要。本文针对电气连接的常用形式进行分析,着重分析端子压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希望可以为动车组电气连接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动车组;电气连接;端子压接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0.126
1 引言
随着高速动车组事业的发展,动车组运行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由于动车组电气连接复杂,电气连接点众多,导致电气连接技术成为影响动车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一大重要因素。连接器的使用提高了电气连接的稳定性,但是众多的电气连接头无法使用连接器进行连接,电气端子压接,端子连接依旧是动车组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分析了电气连接的工艺技术,以供参考和借鉴。
2 电气连接方式
动车组线路分类一般有两种分类方式。按照电气的用途进行分类,有电力、广播、网络控制三个电气系统;按照配线在车辆中的部位,可分为车内配线及车下配线。针对于不同种类的电气连接,常用的电气连接方式有连接器连接,端子压接。
2.1 连接器连接
连接器连接方式通常被称为插头式连接,动车组一般采用圆形连接器,如图1所示。连接器采用“公针”“、母针”进行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连接器可以实现较多连接点的集成,在动车上主要被应用于信号系统的连接。通过连接器的使用可以实现动车组电气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实现设计模块化提高电气系统的维护性。从而适应目前铁道交通装备的高速化、自动化、智能化需求,提高各电气模块的可安装性、故障检查以及处理,实现动车组使用及维护需求。
2.2 端子压接
端子压接方式灵活多变,与连接器相比体积小,易操作,适用性强。端子压接指的是将导线传入端子内部,利用压线钳外力作用使端子发生塑性变形将导线挤压在一起的搭接工艺,如图2所示。搭接在一起的连接具有良好的电气导通能力,并且根据材质的差异以及压线钳的压力不同会使连接处具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不会发生脱落。
3 端子压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
端子压接采用的是端子变形挤压导线产生的搭接工艺,在压接之后,所有的孔隙面积应该在截面面积的10%之内,导线和端子接触面积增大有力于导通率的提升与连接强度的保证。
3.1 压线钳的控制
压线钳作为端子压接的重要工具,针对不同的导线材质及界面需要选择匹配的档位及型号,如图3所示;压接操作只能在一个压接周期内完成,不允许重复进行压接,不允许有多个压痕;压接完成后若发现连接处出现松动、压痕不足等状况,需要进行拆除,再次压接并检查压接后状态,若重复发生需确认压线钳是否存在异常。
3.2 拉脱力检测
拉脱力检测是测试端子压接和电气连接点机械性能重要环节,将压接好的试验导线放置于拉脱力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在技术规定拉力下是否会发生拉伸脱落,若存在脱落则压接状态不良需进一步确认原因。若在规定拉力下未发生问题,记录好试验数据后再次进行拉力递增性试验,检测端子能够承受的拉力为多大,记录数据以备后续使用。
3.3 接触电阻试验
接触电阻试验是通过对导线通以额定的电流来试验连接点的动态电气性能,其接触电阻可以通过连接点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电流来计算得到,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计算结果确认接触电阻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3.4 端子控制措施
端子控制是保证压接工艺质量的重要一步。首先,需要严格管控端子质量,外观形状以及升温试验等均需要进行管控,必须在每个环节都提出必要的抽检,发现端子存在质量或安全隐患应及时叫停。其次,由于端子压接后整体进行导通,所以端子表面的镀层需要满足导通要求的的条件,应该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4 总结
本文针对于电气连接提出了连接器连接以及端子压接两种连接方式,由于连接器连接是较为成熟的应用,且质量好坏主要取决于连接器的质量,故本文未进行详细介绍。针对于端子压接技术本文从连接方式,工艺要点,检查项点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技术方法以及质量管控措施。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电气连接也在不断进步,希望本文提出的觀点能够为动车组电气连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书常.电连接器选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吴雪聪.浅析动车组电气连接压接工艺技术[J].科技论坛.
[3](德)詹森.徐央央,吴岑译.工业电气连接技术的原理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