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星产业:在梦与生意之间

2018-11-26 09:46江寒秋
齐鲁周刊 2018年37期
关键词:童星经纪经纪人

江寒秋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哦这首歌,给你快乐,你有没有爱上我……”

无论你是几零后,当《青春修炼手册》的旋律响起,想必不会陌生。

这个爆红的“小鲜肉”组合,俘获了万千老阿姨的心,随之而来的粉丝流量经济不仅不输各界成人明星,甚至引领着整个娱乐产业。

当然,童星的身影不止他们,从昔日的释小龙、阿尔法、林妙可,到随着《爸爸去哪儿》而红的一众星二代,作为现象的童星热历来不衰。

它和成人世界明星娱乐的逻辑并无本质不同。

在经纪人公司看来,小艺人“好管理、不出事,没有绯闻,容易弘扬社会正能量”;在望子成龙凤的家长眼中,演艺培训是一条将孩子天赋最大化的光亮捷径;对于资本而言,童星经纪曾是可触手的又一片蓝海。它们合力演绎出的结果,正是整个童星产业的火热。

鱼龙混杂

经纪人千里早前做的是常规演员经纪。在频繁和剧组接触中,他发现了童星经纪市场的前景和商机,“做成人演员经纪的公司已经差不多饱和,几家大的经纪公司早就有了规模,再怎么也竞争不过他们,而且现在明星们基本上都成立了个人工作室。”而另一方面,在影视行业的规模化和专门化趋势下,细分市场逐渐形成,小孩、老人、动物……特殊“演员”的需求一直不衰,细分市场的专门经纪人应运而生。于是,他成了一名专门从事童星经纪的经纪人。

童星经纪人和普通的明星经纪人大体相似,负责旗下艺人的工作接洽、包装和推广。但也有着微妙不同——他的艺人是一群年龄介乎于7岁到12岁不等的小朋友。目前在他的手下经营着十个左右的小童星。除了日常通告,他要负责给孩子们安排培训和练习,“你要了解他,你们俩既像朋友又像兄弟又像同学,又像父子或者父女。”

这些“准童星们”来源不同。有时,童星经纪人甚至需要“上街”去物色合适的素人小朋友们,递上来自“娱乐圈的邀请函”,如今这种情况已不常见,因为仅仅是主动报名应选,想要让自己的小孩进入娱乐圈的家长就足够让童星经纪公司们挑花眼。

据千里介绍,每次公司选拔新人都会接到数百名的小孩资料,他们一般会安排四到五轮的面试,才能最终挑选出适合的小朋友。“选择的标准第一当然是颜值,帅的、漂亮的或者是可爱的、招人喜欢的,第二个就是心理素质。”

儿童特摄剧导演董艳萍同样感受到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的热情。因为题材特殊,她执导的作品多以儿童演员为主,面向的也主要是儿童市场,之前由她执导的儿童特摄剧《舞法天女》曾在微博引发热议。“以前找小朋友还是挺难找的,因为家长不太愿意。有一些家长认为这个圈子是一个大染缸。”现在来应征小演员的数量激增,每次试镜都有上百个报名者。“这五六年可能是自媒体的缘故吧,80后的家长自己都想成网红、想被关注,这可能是一个全民心态。他们看到同龄的小朋友都很好,被关注被喜欢,他们也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董艳萍将这个现象归结为“市场细分后带来的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让孩子成为小明星,家长们往往不计成本和投入,只为了让自己的小孩成为小明星。而童星经纪公司的出现则给这些家长们的期望找到了出口。

目前涉及“童星培训”的机构数目众多,不过其中拥有正规培训资质的公司并不多(据资料,一般培训类机构至少要具备经教育部门审核、批准的培训资质,以及工商部门审批的营业资质,由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相关教师、导师也要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具备娱乐圈资源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其中也存在不少以牟利为目的的“黑心经纪公司”。此前曾有不少家长花巨资却遭遇骗局的报道,“家长斥资40万只得到一张唱片”“家长带孩子参加童星训练班,却被各种以培训为名义要求上缴费用”等新闻屡见报端。

经纪人千里承认这个行业确实“鱼龙混杂”:“可能正儿八经的童星经纪公司,连十家,不,连五家都不到。”而这些“假经纪公司”通常只是从孩子们身上榨取经济利益,对于所谓“造星”只字未提。“说白了,(家长)只是花高价报了一个培训班,对方根本不可能给你接到通告和活动”,有业内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这些不正规的培训机构往往会设立名目巧立的收费项目,甚至为了能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故意在选拔中淘汰一些小朋友,紧接着以“培训后可以推成小明星”的名目,诱惑家长砸钱参加课程培训,这些课程价格动辄上千上万。

与时间赛跑的孩子

支撑家长们带着孩子追逐明星梦的理由各有不同,有的为了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有的则是为了让向往娱乐圈的孩子的童年没有遗憾,而有的可能纯粹只是因为这是一门“生意”。

经纪人千里接触过大量的孩子家长,“我觉得20%的家长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名成星,80%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体验一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些历练和成长。能成名最好,不成名的话也不会急于求成。”他也碰到过来自家长的无形压力,“会有家长跟我说,老师我就拜托你了,我的孩子以后就仰仗着你了,我的孩子火了以后又怎么怎么样。”

据董艳萍导演透露,几乎所有小朋友演戏时,家长都会待在片场随时候场。一大群“妈妈帮”,成了拍摄现场一道特殊风景线,“有时候为了孩子兼顾学习,父母拿着书本就在片场教他,在拍摄的过程当中,父母会时刻督促,只要有间隙就会让他写作业。”孩子家长温若寒也在片场见过类似场景,有时候为了孩子不落下学习,片场还会随时待命一个辅导功课的家庭老师。

在大多数家长对娱乐圈怀着疯狂的希望时,他们的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娱乐圈所捆绑。“我见过山西的、福建的、青岛的、四川的、贵州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北京,有的甚至辞了职专心北漂”,有业内童星经纪人表示。而在新闻报道中,张子枫、小宝等童星也正是这种模式之下的典型:母亲为了孩子辞去体面的工作,在北京住着地下室带着孩子辗转各个片场,最终捧出了个小明星。

这份家长们的“童星梦”,对孩子们来说,却远比想象中的更复杂和残酷。

过早进入影视圈这个充斥着“成人游戏”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势必是要以折损“天真”“孩子气”为代价的。董艳萍拍摄了大量以孩子为主角的影视剧,见过不少迷失的案例,“一个剧播出后,这些小演员的粉丝一般都会成倍成倍上升,他们就会变成圈子里的小明星,接广告接剧组的机会多了。我也会看到一些负面的事情,比如他们之间的友谊可能不如以前,比如说互相之间会开始有比较了,也会比较急地想去争取更多机会。虽然是小孩子的世界,但还是很现实的。”

竞争是演艺圈常态,留给这些孩子们的时间并不宽容。据业内不少童星经纪人介绍,一般童星的合约都会在3-5年,这是因为童星这个行业的特殊性。“4岁到12岁之间的小孩被称为童星的。比如说我签了一个4岁的孩子,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他已经八岁了,如果没有潜质的话,就会被淘汰。如果在这个时间中,有很大的作为,还没到12岁,是可以有机会红的。而如果我签了一个六岁的孩子,五年合约满的时候,已经12歲不是童星了。成人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而对于童星来说,时间是非常短的,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面把自己的本能和闪光点开发出来让别人去认识你喜欢你。”

是继续留在行业挣扎还是回归普通生活,对一些孩子和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选择前者,投身演艺活动会影响小孩子越来越吃紧的学习生活。而选择后者,则意味着要完全放下对演艺圈的迷恋和期待。

时间另一个残酷性在于,孩子不得不面临青春期的严峻考验,外形、身材的自然变化终会优胜劣汰掉一大批“长大的童星”,而这种自然客观的差距可能很难通过“努力”“刻苦”等主观因素去弥补。“刚刚拍完戏时还不错,但是过了一两年,有新人替代他了,或者青春期到了,自己的外形变了,就会没有机会了”。

猜你喜欢
童星经纪经纪人
童星“放假”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帮助种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防范风险
kidstar/童星 KS—2096
童星跑偏的成长之路
河北财达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
童星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