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艺术缘起与形态

2018-11-26 11:08张国君
戏剧之家 2018年23期
关键词:二人转形态东北

张国君

【摘 要】东北素来是一片“山高皇帝远”的荒芜土地,它的代名词是“荒凉”。沿着历史蜿蜓曲折的前行线索,我们看得出形形色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样式在东北发生、发展的基本脉络。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去观察、去品评,东北地区各个时期的艺术品种,大多数都属于较为单一的歌唱、说唱或舞蹈等形式,少有融会贯通而又极具典型性的综合艺术种类。直至18世纪,才诞生了东北的民间艺术——二人转。本文对东北二人转的缘起及艺术形态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东北;二人转;艺术;缘起;形态

中图分类号: 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3-0027-01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盛传在东北民间的各种说法甚多。有文字记载的二人转大约是在清雍正年间出现的,当时叫“双玩艺”,二人(当时均为男性)扮成男女,载歌载舞,手执的道具有竹板和花棍等,登台表演。二人转是由唱、说、做、舞、绝多项技艺综合而成的。构造二人转的母体基因元素颇多,成分也比较复杂,在细细捋清其究竟根源何处时,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头绪,不禁有些为难。

应该说,二人转自始至终都是根植于黑土地的文化艺术品种。其杂糅、包容、开放、兼并的特质,集中代表了本地区原住少数民族及汉族历史文化的精华,它洋溢着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它饱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色彩,真正标志着具有较高综合性、较大稳定性的艺术新产品之新篇章的开启。二人转的艺术特殊性,直观地显露出它与众不同的生存状态:像戏曲,有角色人物、故事情节,却又不拘泥于戏曲的规矩方圆,它涵盖着大量的歌舞成分,还包裹着曲艺说唱跳入跳出的筋骨脉络;像歌舞,有极其重要的歌舞元素,著名的“浪三场”舞,并不亚于任何一种形式的专业舞蹈品种,却又不雷同于舞蹈完全使用肢体语汇,戏曲的塑造人物,曲艺的叙述兼代言,都无法排斥在外;像曲艺,有较为完备的一人多角的客观叙事与代言方法,却又不仅仅依赖于说唱型艺术品格的单一呈现,歌舞的豪放自如,戏曲的有头有尾,一一收编自己的囊中,化它为己,绝不客气。

一、二人转的缘起

为何独独在东北大地上产生了绝无仅有的二人转艺术?!

答案应当是肯定而又一致:即特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气候环境,特殊的历史背景,特殊的人文景观,共同打造了最能代表东北大众审美取向的、野扭十足的二人转。

二人转得以产生的年代,正是清朝的各个地方戏曲剧种纷纷争先恐后地滋生,“乱弹”遍地崛起之际。在远离城市,地处偏僻,气候寒冷,人烟稀少的东北乡村,极少见到专业戏曲班社活动的踪影。而东北荒凉的土地,农村贫寒的生活,农民干涸的心灵,都恰似久旱的秩苗儿,急需艺术与情感的阳光雨露滋养温润。

半职业、半农民的二人转艺人,一下子找到了这个能属于自己的“拳打脚踢”的广阔空间。“在农村物质条件低下的情况下,创造出一系列以简代繁、以少胜多的演出方式。”这就是二人转的一丑一旦,删繁就简,跳出跳入,分包赶角,虚实相生,文武兼顾,悲中有喜,通俗易懂。

东北地域经济的开发较晚,农牧渔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寒冬的漫长,道路交通的不便等等,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农民们的文化视野长期处于封闭保守的壁垒之中,大多数观众的艺术审美凝固滞涩,无意之中,较长时期地保持了二人转的原汁原味、自然天成的“原生状态”。

二、二人转的形态

简单扼要地说,二人转有三种艺术形态,即“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这又是二人转艺术的与众不同之处。通常情况下,一个剧种、不过是分清不同的行当而已,如京剧有生、旦、净、末、丑之别;却无一个剧种又分枝又分叉之理。二人转则在其艺术基本点相同的前提下,在对口“双玩艺儿”一丑一旦丰厚的艺术积累中,摇身一变,又分流成“单”、“群”等样式。

“单出头”系“双玩艺儿”派生出来的新产品。它将“双人”的技艺简化为“一人”的篇幅,形成一丑一旦皆由一人,一捧一逗也全凭一人的程式。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更为简捷。

“拉场戏”也是二人转家族的新成员。它与“双玩艺儿”和“单出头”最大的区别在于将“双”和“单”變成“群”,其大多数既是“人物扮”又有约定俗成的“跳入跳出”的功能,尤其强调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因素,从而在叙述兼代言的基础之上,更注重二人转艺术的独特韵味。

二人转艺术自成体系,它被人们亲切地昵称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源于它的艺术形式虽小,但艺术容量极大。它所囊括的文学、戏曲、舞蹈、音乐、杂技和说唱等诸多的艺术成分,是一般的艺术品种无法兼备的。而更令人叫绝的则在于二人转吸纳这些艺术“化它为己”的消化、理顺及变形的巨大威力。这也是其它艺术种类所望尘莫及的。

三、结语

弹指一挥间,世上已千年。历经二百多个寒来暑往,岁月风狂雨骤的印痕,不断叠压在二人转之花那辛酸苦涩的枝头,非但消除不了它的狂野习性,反而更进一步地使其经受了磨砺,使其增添了生命的光彩,成就了中国艺术史上引人瞩目的一段佳话。

参考文献:

[1]胡应明,柳隐溪.当代中国戏曲的现实情境或曰振兴之可能[J].艺术百家,2011(01).

[2]冯磊,方汝将.“振兴戏曲”误区探析——兼谈戏曲文化性[J].大舞台(双月号),2009(05).

猜你喜欢
二人转形态东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大东北的春节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新金球奖欲打破梅西C罗“二人转”
我和姥姥的“二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