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思考

2018-11-26 10:53吉利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对策

吉利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本文在阐述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着眼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积极发挥组织教育、自我教育、载体榜样教育的作用,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素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06-02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7年2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建设什么样的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后继有人的重大意义。而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线冲锋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与渗透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高校辅导员群体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或多或少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直接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效用,因此培养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高校辅导员群体,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一、辅导员应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要求其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有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这就要求辅导员不断进行思想引领,开展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与大学生中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帮助他们抵制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些活动都需要辅导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辅导员自己政治立场坚定、思想认知正確、道德情操高尚、心理素质过硬,才能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需要辅导员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

辅导员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地摆大道理,更多的是润物无声的实践影响。作为辅导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带头实践理论,把说和做有机地统一起来,绝不可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辅导员只有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优良,在实际行动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自信、自如地在工作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状况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密切联系,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存在问题是当前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制约因素。

(一)政治理论知识薄弱

高校辅导员学科背景参差不齐,大多非科班出身,专业结构复杂多样,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工作者屈指可数,理工类、农学、艺术类等学科背景的辅导员不在少数。未经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使得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薄弱,理论功底较差,对重要思想及理论的掌握情况差强人意。辅导员理论武器的掌握不充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的政治鉴别力和判断力,使得辅导员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时无法作出准确的回答,导致大道理讲不清、深道理讲不透、歪道理讲不倒,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有心无力,与新时代高校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部分辅导员价值观念扭曲

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 就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高校中辅导员普遍年轻,没有经历过重大的考验,社会转型和价值多元化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学生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对辅导员产生冲击和渗透,使辅导员的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实用主义、利己主义,造成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部分辅导员价值观的扭曲也造成辅导员在面对错误观点时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当错误思潮在高校传播时不能立场坚定地抵制。更有甚者随意在学生面前传播消极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

(三)大多数辅导员职业道德虚化

辅导员职业道德规范是辅导员自身有所作为的诉求,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外部需求。职业道德规范的建构离不开辅导员对自身职业角色的清晰认识与准确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首要的工作任务,然而辅导员的实践活动错综复杂,教师身份与管理者身份的相互交叉,事务性工作与“传道授业”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叠,模糊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普遍存在着辅导员更侧重于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辅导员对自身所肩负的重任认识不够,对自己的工作与社会培养人才的密切联系认识不足,导致其忽视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1]使辅导员与“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要求相距甚远。

三、高校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对策

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制约着辅导员发挥人生导师的作用。“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2]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既是教育者,同时又是受教育者,要求我们必须高度关注高校辅导员的成长。

(一)建立科学的准入、培训和激励机制

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素质需要以制度的完善为保障,“通过政策、制度的保障吸引热心于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又有专业技能的高校辅导员能够潜心研究学生思想工作,真正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事业来做。”[3]

第一,严把辅导员选聘的“入口关”,设置辅导员选聘的准入“门槛”。应聘者的学科背景、综合素质及道德情操都应当纳入选拔考虑的范围,将辅导员选聘严格化、程序化,整体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起始水准。

第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大培训资金投入。要在提升质量和系统谋划上下工夫,补齐新时代培养人才中辅导员不相适应的短板弱项。首先,丰富理论培训内容,完善辅导员的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辅导员理论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创新培训方法。避免“满堂灌”的专题报告授课法,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增加辅导员培训的获得感。

第三,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政策鼓励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学习研修深造,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使其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及文化素养。

(二)搭建学习平台,发挥组织教育渗透力

高校应突破对辅导员重指挥使用、轻培养教育的传统模式,在统筹考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稳步发展和辅导员职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前提下,发挥组织教育效力,做好对辅导员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第一,积极搭建政治理论学习平台,建立学习长效制度。通过“思想政治学习班”、报告会、网络平台等学习平台的建设,强化辅导员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教育,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理论武装。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头脑工作,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把学习过程变为坚定理想信念信念、道德观念、增进感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自觉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阔视野、打开思路、提高自己。

第二,引导辅导员明确岗位职责,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高校应通过组织教育使辅导员纠正以往“保姆”“勤杂工”“消防员”等错误的角色认知,使辅导员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中,重新审视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热爱,激发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情感。

(三)激发个人潜力,发挥自我教育作用

高校辅导员要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能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素养过硬的高校辅导员,就必须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理念。

第一,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使学习常态化。古语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辅导员只有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丰富自身理论内涵,增强理论自信,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越深刻,运用理论才会越自觉。

第二,树立反思理念,只有“学会反思,才能不断矫正错误,不断探索和前进。反思是一个人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完善自身素质的基本方法。”[4]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必须不断反思、不断自我对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查漏补缺,通过自我教育的养成,提升自我调试能力,变被动為主动,形成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内在推动力。

第三,积极归因,塑造健康心理。辅导员不良的情绪会导致其身体不适及焦虑、抑郁、易怒等心理问题,使辅导员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极大制约着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提升。因而要不断提高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辅导员面对问题要积极归因,进行自我心理干预,提升自我调整能力,从而培养辅导员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四)丰富教育载体,彰显榜样教育效力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在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形式多样的比赛设置是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的有力抓手。通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最美辅导员推选、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等,为辅导员群体提供了一个观摩学习、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锻炼平台。使一批在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展现辅导员风采,树立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形象。他们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感染和教育着辅导员群体,有助于辅导员重新审视和评价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激发辅导员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及自身全面发展有催化作用。精彩纷呈的赛事“起到了以赛代训、以赛代练、以赛促提的效果”。[5]辅导员可以赛为镜知不足,用身边的榜样带动、影响自己,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全面提高辅导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推动辅导员朝着专业化和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炎成.应然、实然、使然:高校辅导员职业化问题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1):10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董红波.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8(4):146.

[4]贾秋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反思机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9):31.

[5]郝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7(5):153.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素质高校辅导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秦皇岛技师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众化教育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探究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