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胤盛 佘琳
摘 要 基于“诗乐画”互动模式,“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在配乐方面大致遵循风格亲近性、地域亲近性、文化亲近性原则。“为你读诗”因致力于倡导“诗意”生活,其配乐选取在风格上大多唯美、舒缓,意境悠远。
关键词 “为你读诗”;配乐;诗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6-0051-02
在诗歌诵读类微信公众号中,较之于“读首诗再睡觉”“诗歌是一束光”“第一朗读者”等而言,“为你读诗”的用户关注度率先突破百万数量,其受众面更广。自2013年6月1日正式上线以来,截至2018年5月,“为你读诗”已推出1 770多期诗歌诵读节目,其间经常穿插童话、散文朗读作品。“为你读诗”背景音乐暗含的配乐原则以及由此呈现的诗意品位,在同类微信公众号中颇具典型。如2018年“母亲节”之际,“为你读诗”第1 761期推出了央视主持人任鲁豫的朗读作品《纯棉的母亲》(节选,作者于坚),配乐则选用了作曲家迈克尔·达林的作品《她走在美的光彩中》(She Walks in Beauty),诗文与舒缓的音乐内容非常契合。
1 “诗乐画”互动模式
“为你读诗”通常每晚10时推出一期诗歌朗诵节目,文本、音频内容主要包括诗歌朗诵、插图(或照片)、诗文作品、诗文解读赏析,“读诗人”简介,配乐简介。这一程式化的栏目架构和制作流程,较好地整合了“为你读诗”主要运营方“尚客私享家”(Be My Guest)的资源优势。“尚客私享家”在举办线下音乐诗会等社交活动方面,已积累了10余年经验,他们对诗歌、音乐、绘画艺术互动规律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成熟的运作。近年来,“为你读诗”举办过“世界诗歌日音乐会”“大山里的诗歌音乐会”等多场活动此外,马思聪、姜昆、郎朗、于丹等知名人士均为“为你读诗”联合发起人,他们有时也会参与“为你读诗”节目录制。
“为你读诗”诗歌、音乐、绘画互动模式由来已久,可视为传统艺术形态的一种回归。就人类艺术源流来看,正如书画同源一样,音乐与诗歌乃至舞蹈也是同源一体的。《尚书·舜典》有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礼记·乐记》写道: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305篇作品,按“风雅颂”分类,“风”“雅”“颂”本身就是不同音乐类别的代称,即分别指地方音乐、周王朝的正声雅乐、宗教祭祀用的乐曲,所以历代有“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说法。同样,在西方,如古希腊时代,春秋祝祭有祭仪的祝歌,战争有战争的祝歌,送葬有挽歌,结婚有庆歌,仪式上的各种歌曲推动了音乐的进步。此外,作为文艺作品的诗歌时常配合乐器演唱,如盲诗人荷马的作品[1]。“为你读诗”每期内容,重新将诗歌、音乐、绘画融为一体,这主要是基于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共通之处。诗歌、音乐之间的交感特点流传至今,以致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的《大地之歌》融入了李白、王维等人的诗作意象;李叔同填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等歌词彰显着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许多音乐家被视为艺术跨界的典范,如柏辽兹有“交响诗人”之誉,肖邦被称为“钢琴诗人”等,因为他们能用音乐诠释诗歌所蕴含的内容和情感。
诗歌、音乐的互动中,“为你读诗”有时把诗作改编为歌曲重新演繹,这拓展了艺术表现空间。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李清照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便由苏越谱曲,安雯传唱,风行一时,其后又有童丽、蔡琴演唱版。2015年4月14日,“为你读诗”(第683期)推出了由龚琳娜诵读并演唱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乐版,罗伯特·佐里奇谱曲编配。龚琳娜细腻的嗓音,融合婉转的民族器乐,把一段相思情缘进行了新的阐释,别具
一格。
2 “亲近性”配乐原则
梳理“为你读诗”多期读诗作品不难发现,其内容在诗歌作品、背景音乐、图画选材等方面契合度较高,配乐大致可归结为风格亲近性、地域亲近性、文化亲近性三大原则。
不同的诗歌作品有不同的风格,或沉雄、激昂,或忧郁、悲凉等,为此,诗作与朗诵背景音乐之间的有机融合就显得非常重要,否则气场不一,往往破坏收听效果。同样是“母亲节”主题,2015年5月10日这一期(709期)“为你读诗”推出了两首朗诵作品,读诗嘉宾为谭晶和徐涛,他们分别读了《纸船——致母亲》(作者冰心)和《仿佛》(作者为印度诗人泰戈尔)。这两首诗作主题均表达对母亲的爱恋,情深意重。谭晶读诗配乐剪辑自捷克作曲家安东宁·德沃夏克的作品《母亲教我的歌》,徐涛读诗配乐剪辑自美国钢琴家丹尼·瑞特的原创作品《来自天堂的爱》,从“标题音乐”来看,这两首乐曲与诗作主题风格相近,音乐旋律与诗歌抒情相得益彰。“音乐之所以令人陶醉、让人神往,其根本缘由正在于此——它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紧密相连,并在最深刻的意义上让听者重新洞察世界和自己。”[2]母子亲情通常是个人难舍的原初记忆和长久思念,伴随着《来自天堂的爱》如水般灵动的音符,听众或许不难激起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共鸣,而在这流年的变迁中,泰戈尔笔下的“母亲”形象经由读诗嘉宾之口,放佛渐行渐远,徒然留下诗人惆怅地追思:“我不记得我的母亲∕只是当我从卧室的窗里外望悠远的蓝天∕我仿佛觉得我母亲凝住在我脸上的眼光∕布满了整个天空①。
地域亲近性主要体现为诗作、绘画、乐曲作者乃至读诗嘉宾均来自同一国家(地区)。2014年9月18日,正值苏格兰独立公投之际,“为你读诗”(第476期)推出了由苏格兰民族诗人利兹·罗茨海德创作并亲自诵读的诗歌《倾听》,读诗配乐选用的则是电影《勇敢的心》著名的苏格兰风笛插曲,风景画也出自苏格兰画家之手。类似地域亲近性原则的采用,为受众更全面了解所读诗作的内涵、背景提供了多角度的参照。
在诗歌、音乐之间的匹配度方面,比地域亲近性关系更为紧密的是文化认同。不同的音乐、诗歌流派、风格、气象源于各自的文化谱系,因此文化亲近性才是核心所在。“为你读诗”不时会推出中国古典诗词的朗诵内容,与这类作品配乐的往往是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古琴曲、筝乐、琵琶曲。2015年4月5日,由李玉刚读杜甫的诗歌《咏怀古迹(其三)》,配乐即为由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塞上曲》。该曲抒发了王昭君对故国的乡愁,基调与杜诗“分明怨恨曲中论”的感慨互为映衬,弦指之间,浅吟低唱,迎面而来阵阵岁月的沧桑。
3 “诗意”美学追求
按“为你读诗”运营方的定位,其宗旨是希冀以读诗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中奔忙的人们,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诗意的人生就是跳出“自我”和主客二分的限隔,用审美的眼光和审美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体验它的无限意味和情趣,从而享受“现在”,回到人的精神家园[3]。
在“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平台,音乐与诗歌、画作一样,承载着“诗意”美学追求。黑格尔在辨析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艺术类别时,分别对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和诗的特点作了论述,他认为艺术越不受物质的束缚,越能表现出心灵的活动,也就越自由、高级,从建筑、雕刻、绘画到音乐、诗,物质的束缚呈现降解趋势,“诗艺术是心灵的普遍艺术,这种心灵是本身已得到自由的,不受为表现用的外在感性材料束缚的,只在思想和情感的内在空间与内在时间里逍遥游荡”[4]。为了实现“诗意”美学,“为你读诗”选取的诗歌多以爱情、亲情等抒情短诗为主,与之相适合的配乐大多舒缓、平和,忙碌于世事的人们通过收听,有时可以起到“解压”效果,并为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护持一份净土。
通过“为你读诗”平台,在诗乐画的赏析中,受众一定程度上是在进行自我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不是某种单一或单纯的感知反应,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过程,其中包括了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种因素的交错融合,审美不是被动的静观,而是一種主动的活动,是人的心理诸功能、因素自由活动的结果[5]。“为你读诗”的配乐多为轻盈、空灵的乐曲,如神秘园、卞留念版《莲花》,李祥霆的古琴曲、林海的《守望》,诸如此类,音调婉转,意境悠远,自有一种动人心弦的魅力,音乐的“净化”“娱乐”等功能由此得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为你读诗”读诗嘉宾涉及各行各业,为此,音频内容个性化艺术色彩鲜明。有些诗歌因比较简短,其配乐往往剪辑某些乐曲的一段,视听之后,常给人意犹未尽之感。从受众接受角度来看,如果能在每期推送内容中尽可能完整地录制、播放所选用的配乐,或许更便于受众进行审美体验。考虑到“为你读诗”关注度较高,数以百万计,对于一些比较专业、先锋的配乐作品,在《乐说》栏目多作一些文字简介,诸如主题、创作背景、风格等,这样应会更便于听众了解乐曲的特点,进而与读诗内容结合起来聆听、赏析,达到更好的
审美。
注释
①本文所引用的诗作出处,全文请参阅“为你读诗”微信公众号THE POEM FOR YOU,或者官网:http://www.thepoemforyou.com/。
参考文献
[1]丰子恺,墨明.丰子恺谈艺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5-6.
[2]杨燕迪.何谓懂音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3.
[3]叶朗.美在意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83.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3-114.
[5]李泽厚.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增订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