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
摘要:《电子系统设计》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衔接多门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桥梁。该文介绍了该课程的课程定位、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践条件,并阐述课程改革创新的内容,对电子类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4-0153-02
Abstract:"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is the core course of applied electronic technology specialty. It is a bridge linking many pre- and subsequent cour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urse orientation, guiding ideolo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ode, examination mode and practical conditions, and expounds the contents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curriculu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Electronic System Design; Course Construction; Innovation
1 课程背景及定位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与物质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成为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中国制造2025》、“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系统、先进传感器”等作为优先发展方向。高职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可为信息技术产业输送专业人才,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电子产品生产、电子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采购及营销等岗位。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培养专门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研发工作岗位的人才。它综合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可编程逻辑器件、MCU、ASIC、EDA软件、电路原理、控制理论等知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注意四个结合:基础教学知识与综合能力的结合;设计计算与制作测试的结合;电子技术基本内容与多专业内容的结合;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应用的结合。该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第三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和核心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2 课程设置指导思想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企业专家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岗位,以及本课程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设置了新的课程体系,重新组织了教学内容,设计了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关注新技术的引入,及时调整更新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如表1所示。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基于历年全国和各省大學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赛题,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教学内容,且每年都有更新,目前确定的有7个项目。在总学时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快慢程度,适当微调项目的学时数,总学时中还包括一周项目实训。通过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就接触到大赛题目,熟悉各类典型赛题要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整体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进而在学生中选拔参加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的后备力量。
4 教学模式
《电子系统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方案选择、器件遴选、电路设计、软件编程、焊接装配调试、系统测试、文档整理等环节,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真实大赛项目为依托,整合与序化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下学生查阅资料设计电路,提前自主焊接项目电路,课上以老师讲解项目设计要求思路和演示项目测试过程为主,课中学生对之前所焊接电路进行调试,做到了“做中教、做中学”。每个项目都采用四步教学法:任务→演示→实施→检查。采用分组式教学,每组2~3人,每组选一个能力强的担任组长,带动基础差的小组成员一起学、一起练。这样效果很好,也提高了全体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5 考核方式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实际动手部分为主,理论原理部分较少,因此本课程的考核不采用试卷考试方式,而采用项目答辩及设计报告形式进行。即采用多元化考核,教师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仪器设备操作、设计、焊接、项目测试、项目验收、答辩等环节,综合考核学生成绩,从这些环节中评价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创新和合作精神等。总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项目答辩+报告成绩和项目电路焊接与演示成绩。其中平时表现占30%,项目答辩+报告成绩占总成绩的30%,项目电路焊接与演示成绩占总成绩的40%。平时表现成绩主要是对日常出勤情况、课堂表现、课堂测试操作的考核。
6 实践条件
2013年笔者所在学校获批建立了应用电子技术国家级实训基地,新建了电子创新实训室,改造了若干电子类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都投入经费进行相关实训室改造和建设。目前《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在电子创新实训室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该实训室拥有15套先进的数字示波器、任意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电脑等仪器设备,可以满足教学需要。该实训室管理采用开放式,器材开放、场地和设备开放,除了正常课程上课时间外,学生可以自由到实训室进行课外创新活动,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
7 改革创新
7.1 课程设置的创新
2013年开始在湖北省高职院校率先开设了《电子系统设计》这门课程,编写了校本教材,并与课外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和电子协会社团活动相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电子设计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各类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储备人才。
7.2 教材内容的创新
基于笔者多年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指导经历,梳理历年比赛试题,选取典型的赛题作为项目,自编了校本教材。项目设置严谨,代表性强,项目用到的知识由易到难,项目任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项目涵盖了电源类、信号源类、放大器类、仪器仪表类、控制类等方面,紧扣电子大赛的出题方向,结合实际要求,讲解设计思路、参数选择和系统测试等。该校本教材资料也被其他高职院校电类专业所借鉴。
7.3 教学方式的创新
2015年9月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为高职院校树立起创新改革的“新标杆”。为创建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响应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正在进行教学视频的录制,争取在8月底之前完成课程所有视频的录制、剪辑和上线工作,并上传课程标准、授课教案、课件、习题试题、实践教学指导、参考资料到学校教学资源网站,在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试运行。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后,就可以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8 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亟待改进。笔者根据多年高职院校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定位和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确定了具有高职特色的适应行业和竞赛需要的教学内容,并提出了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践条件等。目前在本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和相关电类专业专科二年级开设了本门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近几年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屡获佳绩,专业毕业生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叶朝晖,周永明,林博,张燕.基于SoC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31):166-168,171.
[2] 肖忠.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26):135,137.
[3] 江朝晖. 电子系统设计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3): 80-81.
[4] 马利,张玉奇,牛斌.专业转型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探索——以電子系统设计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 2017(1): 58-59,61.
【通联编辑:光文玲】